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32

第32章 2~3岁:我爱运动(5)

这个游戏是要让宝宝明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由一个字一个字联结而成的,不同的字互相搭配便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玩这个游戏之前,必须确认宝宝对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是否已相当熟悉,否则这一游戏就引不起宝宝的兴趣,当然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由单音所形成的意义,例如:手、脚、画等,可以使宝宝明白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造词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由妈妈先提出一个单字,由宝宝组词,例如:“上”这个单字,可以组成“上学”、“上课”、“上班”、“上当”等名词。

答对的,妈妈可以将它记录在纸上,不管是妈妈答对的或宝宝答对的,每说出一个词句便要写给宝宝看,让他明白自己所说的词应如何写。

当宝宝觉得游戏渐渐乏味时,就要及时中止,然后将所写的纸,贴在他看得到的墙上,让他增强印象。

此游戏可以让宝宝比较同一个单字组成的不同的名词,例如:“下午”和“下班”有什么不同?“下面”和“下课”哪里不一样?

接语

方法很简单,把上句名词的最后一个单字,当成下一个名词的第一个字,如此重复下去。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明白我们所说的话,是由一个字一个字联结而成的。

例如你念出“朋友”,则宝宝必须找出“友好”等相关的句子,接下来妈妈又必须讲关于“人”的名词了。如此将语言一字字分开来,不仅可以使宝宝明白词句的由来,更可以让他知道发音的重要性,正确的发音才能够传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宝宝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那么上小学写作文时就会时常有漏字的情形产生。所以这一游戏必须经常进行,外出散步或洗澡时都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

如果宝宝的回答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或形容词,也不要说出他答的不对,先让宝宝产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认字游戏

由一个字联想词语

由妈妈和宝宝猜拳决定谁先取出卡片,卡片上单字即是提供联想的字。例如所翻出的第一个字为“人”,则由妈妈或者是宝宝开始联想“人名”、“人缘”等词句。

互相轮流进行,优胜者可以拥有卡片,结束时,以个人手中的卡片多而分胜负。

刚开始纸片可以不必太多,而且单字以宝宝能意会者为原则,待他慢慢习惯了联想的游戏之后,就可以逐渐增加卡片的数目了。

诸如此类,利用单字所进行的游戏是一个颇具效果的教学方法,可以更进一步变化游戏的内容,在制作卡片时先与宝宝商讨这次所要选择的游戏主角,是动物呢?还是花草?相信多数宝宝都会喜欢这个游戏。

你能找出自己想要的字吗

由优胜者先翻杂志,最好选择有照片或广告图片的杂志。找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或字,用签字笔将所选择的圈起来,如果整篇有很多个自己想选的字,则逐一将它圈起来。

此游戏是让宝宝练习许多词句,寻找出自己想要的生字,并且培养宝宝读写的速度,这个经验可以稳固他将来就学的基础,也能轻易地从许多不同的单字中找出自己想要的字。

这个游戏以同时找出5个相同的字为优,之所以限定为5,是要让宝宝同时培养对数的理解能力。例如他找到3个时,可以问他:“还有几个才到5呢?”让他对数字具有整体的概念。

车站的名称

在外出时或坐公共汽车时,可以利用站牌上的名称,告诉宝宝我们要去的是哪一站,它的前一站是哪里,让他在脑海里先有一个印象,然后每一站停车时,分别告诉他此站的名称。因为汽车行驶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能还来不及看清站名,车子便开走了,因此可以在尚未到站时。先跟宝宝说下站的站名,只要一到站,他即有想看站牌的欲望,由于已经有了站名的印象,就很容易辨认出站牌上的字体。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妈妈可以在一旁协助他看站名,即使宝宝做得不是很好也没关系,下一站还是一个机会。

积木游戏

将写上字的积木,不规则地摞在妈妈和宝宝的四周。

首先猜数决定胜负,由赢的人喊,然后一起抢这个积木,接着在抢积木的同时还要辨认这个字的发音,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发音的方式,更可以锻炼其反应能力。

如果宝宝完全想不出答案,不要勉强他,否则容易使他对这种游戏产生厌倦。

当宝宝对此游戏已经驾轻就熟,万无一失时,可以变化游戏的内容,例如由抢首音变化成抢尾音的方法,前述本来先抢积木,可以转变成后抢积木,就是限定要念出来才能伸手抢积木,有时候给游戏一点限制也蛮不错的。

在自己的用品上写名字

当宝宝在拿自己的本子作画时,或者替宝宝购买新的文具用品时,可以告诉他:“帅帅,你想不想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你的名字呢?如果你写上韩帅帅三个字,大家都会知道这是你的东西。”

不要限制他在哪一个用品上写名字,只要宝宝愿意,都可以帮助他,如果有些玩具不容易写上字,也可以利用白纸将名字写上,然后用胶带粘在玩具上,无需介意字体的美丑,或纠正姿势和写字的笔画,要不断地称赞他、鼓励他在每一件物品上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写字的练习,更是培养自我权威的方法。

此法最好是在宝宝购买新玩具时使用,因为当宝宝兴致勃勃时,一定愿意玩这个游戏。

鼓励宝宝写信的游戏

先准备一个用纸折好的长方体箱子和一支铅笔。把宝宝叫到身边告诉他:“如果你想跟妈妈说话,先不要说出来,你可以把它写在纸上,投入这个箱子里面,妈妈就会知道你想说什么了。”

宝宝一定会很感兴趣并且充满好奇地来玩这个游戏,也许他会悄悄在纸上写下“果果”,然后再悄悄地放进信箱里。

这个时候你可以在纸上写清:“果果怎么样呢?”

“我想吃。”

“如果你能从1数到100,妈妈就给你吃果果。”

“好。”

类似这种对应式的写信非常有趣,当然其中免不了会有宝宝看不懂的字,或者你不懂宝宝所欲表达的意思,因此如何达到彼此协调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当此游戏延续到宝宝能够写较长的字句时,可以试着让他写信给爷爷、奶奶,或者是表弟、表妹,妈妈也可以依照宝宝的意思,将信寄出去,但地址上的内容必须由妈妈写,以免让信投寄无处。

角色游戏

开汽车

让宝宝当汽车司机,学习认识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走。准备一个手电,找三张糖纸:绿、红、黄三种颜色,把红纸放在手电上,一亮,就成了红灯……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分辨颜色,学习交通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第六节)科学喂养

这一时期宝宝的饮食特点

这一时期,宝宝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且还要便于宝宝消化吸收,既要体现色、香、味,又要有营养。因此,这就需要妈妈或爸爸做出适合宝宝特点的饮食来。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注重营养,类比选择:在给宝宝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营养价值。一般说来,绿叶蔬菜和豆制品比根茎类蔬菜营养价值高,肝肾等内脏比肉类营养价值高,杂粮比精粮营养价值高。

种类齐全,合理搭配:宝宝乳牙基本已经长出来了,咀嚼能力大大提高,食物种类及烹调方法逐步接近于成人。因此,妈妈和爸爸在为宝宝安排每天饮食时,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要粗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甜咸搭配。只有饮食品种丰富、饮食味道甜咸适度、饭菜形式干稀搭配,宝宝才能胃口大开。

形式多变,色香味美:饮食能不能具有吸引力,宝宝爱不爱吃,一方面取决于食物的味道;另一方面就是食物的形状了。因此,在给宝宝做食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把食物做成宝宝易于接受的形式。

节制零食,定时定量:一般上幼儿园的宝宝,饮食比较有规律,而在家的宝宝,情况就不同了,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于在家生活的宝宝,妈妈或爸爸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的零食必须要定时定量,不能一天到晚让宝宝不停地随意吃零食。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好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刚刚开始形成饮食习惯的宝宝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妈妈和爸爸应该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饭前停止活动,洗净双手,不吃零食,帮助妈妈和爸爸准备碗筷、摆好桌椅板凳,做好吃饭准备。

不偏食,不挑食。对桌上摆的饭菜都要吃,不能好吃的菜,一个劲地吃,不好吃的菜,一口也不吃,或吃得极少。

不快食,不暴食。食物进嘴后,要充分咀嚼后再咽下,不能狼吞虎咽,即使再好吃的饭菜也一样。否则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肠不适,严重的会引起胃肠疾病。

不玩食,不走食。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故事,甚至来回跑动。这样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提不起食欲。既延长了吃饭的时间,也影响他人的正常进食。

不笑食。不能在进食时大声说笑,免得食物呛入气管,造成严重的后果。要养成吃饭时不说话,或者少说话的习惯。

不贪零食,不吃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常吃零食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工作,还会破坏胃口。吃过咸、过甜、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身体健康很不利,甚至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不剩饭。妈妈不要给宝宝盛上满满的一碗饭,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让宝宝从小就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此外,妈妈和爸爸还要尊重宝宝的个性,让宝宝觉得吃饭是自己的愿望,把吃饭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情来做。

给宝宝吃零食要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宝宝的零食以饼干、蛋糕、面包等为好。但是,对能吃两碗饭、饼干和烤面包各吃3块的宝宝,不能给糖分多的零食,否则宝宝会很快地胖起来。如果宝宝饭吃得多,又缺乏户外活动,零食最好多吃水果。

妈妈和爸爸尽量不要带宝宝逛超市。因为在琳琅满目的食品面前,年幼的宝宝是经不住诱惑的,何况妈妈和爸爸在超市购物时,总有让宝宝自己选择食品的习惯。

宝宝一看见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肯定是这也要,那也要,如果妈妈不予以满足,那些任性的宝宝,就会坐在小食品柜前不走,甚至哭闹。不仅如此,宝宝一抱着小食品袋回到家中,就认为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都是自己的了,长久下去,一方面宝宝的零食会吃得过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变得自私。

巧克力是宝宝们喜欢吃的食品,含有过多的热量,宝宝一旦吃了巧克力,更不想吃饭,而且还会使宝宝发胖;有出鼻血毛病的宝宝,一旦吃了巧克力,晚上常会出鼻血。因此,妈妈最好少给或不给宝宝吃。

另外,吃零食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饭之间。妈妈把少许小食品放到专用容器里,然后拿给宝宝吃。吃完后,宝宝就是再撒娇也不能多给他吃,一定要定时定量。宝宝吃完零食后,要刷牙,这一点妈妈必须在吃零食之前就跟宝宝讲好,以免糖分损坏宝宝的牙齿。

宝宝吃冷饮不宜过多

夏季给宝宝适当地吃些冷饮,暂时消暑降温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冷饮当做唯一的消暑降温之品来给宝宝饮用。无限度地给宝宝吃冷饮,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因为宝宝胃肠道黏膜比较娇嫩,对冷刺激反应敏感,吃了过量的冷饮后,胃内温度骤然降低,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加快,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冷刺激还会使胃肠道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胃肠痉挛,出现绞痛。另外,胃液分泌减少后,杀菌能力大大降低,夏季正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细菌容易钻空子,会引起宝宝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疾病。冷饮几乎都是甜食,里面含有一定的糖精、香精、人工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不仅会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会对宝宝牙齿、身体造成损害。冷饮会损伤舌头上的味蕾,对食物的滋味的敏感性下降,影响正常食欲。

另外,冷饮并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体内水分、盐分丢失多,人体细胞内脱水就会觉得口干,解渴的方法最好是补充水分和少量的盐分。而冰淇淋等冷饮偏甜,含水分不多,人吃过之后,还得消耗体内的水分去消化其中的糖、蛋白质、脂肪等,只要等凉爽劲儿一过,就又觉得口渴了。因此,最佳的解渴物品,是一杯淡淡的盐开水或一杯温开水,而不是冷饮。

总之,宝宝多吃冷饮对身体是有害的,爸爸妈妈一定要适当地进行限制。

经常吃水(汤)泡饭对宝宝有哪些影响

有些爸爸妈妈喜欢用水或汤给宝宝泡饭,尤其是在宝宝不想吃饭,或吃不下饭时,用菜汤泡泡,就容易让宝宝吃下,既省时间,又能让宝宝把饭吃完。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食物进入口腔后,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及舌头的搅拌,让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掺和到食物中去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再进入胃肠中进一步消化。如果用水或汤泡饭就会囫囵吞下,吃进去的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及舌头的搅拌,更没有让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掺和到食物中去进行初步消化,使整粒米饭进入胃中,这样势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另外,食物吃进嘴后很快进入胃肠道,减少了对舌头上味觉的刺激,使大脑皮质不够兴奋,于是,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就会减少,既影响食欲又降低了消化能力。久而久之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胃病。

正确的进食方法是:应该把饭菜和汤分开吃,如果宝宝觉得饭干难咽,先将饭做得软一些,再慢慢增加硬度。这样,既能湿润口腔,又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充分的咀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多吃精细食物对宝宝有哪些不良影响

虽然精细食物外观漂亮、口感好,但宝宝还是要尽量少吃为好。

这个时期的宝宝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应该补充更富营养价值的饮食,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精制食物的营养成分丢失太多,因此,宝宝应少吃精细食物。另外,精细食物往往含纤维素少,不利于肠蠕动,容易引起便秘。

糙米和白米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糙米就是仅去除稻壳,未经加工的米。这些米保留着外层米糠和胚芽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铁、钙、磷、B族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米仁部分含有淀粉,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而白米的米粒经过精研细磨后,剩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损失了最富营养的外层。因此,从米的营养角度看,糙米比精白米的营养价值高,而且越精制的食物往往丢失的营养素越多。

但是,提倡宝宝少吃精制食品,并不是说宝宝吃的食物越粗糙越好,拿米面来说,加工太粗吃起来粗糙难以消化吸收,甚至还会连带其他食物尚未充分吸收消化,就一起排泄掉了,并不适合这个时期宝宝的消化特点。

因此,给宝宝吃的食物,既不要过于精制,也不要太粗糙,两者都要兼顾。

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宝宝满1岁以后,对吃饭的兴趣不像以前那么浓厚了,宝宝更感兴趣的是怎样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