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30

第30章 2~3岁:我爱运动(3)

其实宝宝认识自然在这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如看图片中的植物、动物,对天气的认识等。随着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应让宝宝进一步更广泛地接触观察认识大自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大自然中有无穷的乐趣,大自然中也有不尽的知识,一个人从小到大身心健康的成长始终是不能离开大自然的。

宝宝在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鸟虫以及风雨云雪中,会不断地增加知识,而且在观察中,宝宝的注意、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想像等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在观察中,也会培养宝宝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中,大自然还给了宝宝阳光,新鲜空气,更广泛的视野;在观察中,大自然展现她丰富多彩的生命和现象,给宝宝以美的熏陶。这些都是毫不夸张的,尽管在宝宝小时并无明显表现,但影响是潜在的。

在具体的观察中,可从宝宝身边的环境中开始,观察宝宝感兴趣的事物,如蚂蚁搬家、美丽的花朵、小猫、小鱼、刮风、下雨等。在观察中,大人要结合实物给宝宝讲一讲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如名称、明显的特征等。例如花和树叶不同,花的颜色漂亮,有香味,吸引蝴蝶和蜜蜂采蜜,同时可以传授花粉。叶子绿色,是制造食物的地方;树根从地下吸到水分,通过树干树枝送到花和叶子上,叶子造好的食物,也由树干分送各部,或者储存在根和根茎上。果树的果子之所以有甜味也是由叶子制造的。

动物会跑,会自己寻找食物,如寻找果子、蔬菜、野草等作为食物。植物不会跑,它们有根、茎、叶,自己制造食物,不但供自己用,也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我们吃的粮食是植物的种子,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

鸟们冬天飞到南方过冬,夏天飞到北方。它们还有两条腿,也能站在地上走动。

鱼类没有腿,而是通过鳍帮助它们在水中游泳。它们的尾巴特别有用,可以在水中定方向,鱼以水中的动植物为食物,在水中才能生存,离开水就会很快死亡。也可在观察中,启发宝宝去体会,比如观察鸡妈妈辛苦地喂自己的宝宝(小鸡),蚂蚁之间的分工合作等。花草树木昆虫等都是有生命的,培养宝宝对生命的爱护,对大自然的爱护。

安静训练

随着宝宝的长大,给宝宝一点安静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安静训练,可培养宝宝自觉安静,利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利于入托学习,而且安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应该从理解语言之后立即给予训练的功课。

安静有独特魅力,可在家中关上门,关上一切音响,闭眼静坐,身心渐渐的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在周围一片宁静中,宝宝还会感到一种神秘,有一种惊喜的感觉。宝宝经过几分钟的安静训练之后,就知道保持安静才能更集中注意力,听到以前听不到的和分辨不出的细微声音,并学习保持安静的方法。当然这个年龄的宝宝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一次训练可进行3~5分钟,一周2~3次。

在宝宝能安静片刻后,还可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游戏,如大人和宝宝玩猜声音,以传物的形式决定谁来发声让另一个人猜,在屋内一片安静中,发音者可模仿不同人的说话,让另一个猜是谁在说话;或模仿不同的动物的叫声,让宝宝猜是什么动物;或轻敲某种物体,猜是什么东西等。也可玩“打电话”游戏,一人用耳语对宝宝说句话,然后让他再用耳语传给另一个人,这样屋内一片安静,几个人靠耳语、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交流,显得很神秘,宝宝也会因这种神秘感而喜欢这类游戏。受过安静训练的宝宝会自觉安静,减少活动和声音,学会约束自己;同时培养专注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

认字

汉字独特的结构造型使文字教育在开发智力,挖掘大脑潜力方面的作用是超过语言的。具有丰富形象信息特色的汉字,是开发宝宝大脑,锻炼思维的最佳材料,比语言更能激发大脑形成高级系统性思维能力。宝宝在掌握了识字阅读能力后,便具有了自觉能力,能主动地去学习。

宝宝学习识字、阅读(不包括写)要比说话容易一些。因为宝宝有很强的模仿识别能力,他们认识一个字并没有从字的结构含义去认,而是将汉字作为一个图。从整体来识记。这样他们便可以不费劲地记住很多汉字。

家长应将识字列入宝宝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中。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教宝宝识字。找字是一项能让宝宝乐意做的练习,可在书报上找,也可在街上的广告、路标、店牌以及电视节目中找,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记忆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宝宝的识字兴趣。

培养良好的次序

有次序的工作和学习,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在宝宝日后的成长发展中是很重要的。而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小开始的。

对次序的学习,可从多方面进行。比如讲故事,故事发展是有情节始末的。父母在讲故事时应按先后次序叙述,并要按书上一字一句叙述。尤其是宝宝较熟悉的故事,如果大人讲得与书中写的语句不一样,尽管意思一样,宝宝也会嚷“错了,错了”。此外,在日常生活,如早上洗漱时要先漱口后洗脸,晚上睡觉脱衣时要按脱下的次序依次放好,也便于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穿拿。家中的日常用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等,生活中处处都是有次序的。另外,大人也可通过有意地提问来练习宝宝对次序的学习。比如穿衣时可问“可不可以先穿外衣,再穿内衣?”、“可不可以先穿鞋子,再穿袜子?”等。

培养初步的时间概念

规律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而时间概念则是规律生活的具体表现。一般宝宝的时间概念以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为准,如吃了早饭后可以玩耍,午饭后要睡午觉,晚上爸爸回家后一起吃晚饭,饭后一家人在一起做游戏,之后吃水果,睡觉前要洗澡等。宝宝在掌握了这些时间概念后就能按此更有规律地生活,比如当宝宝要求做某事时,妈妈告诉他“等午饭后”或“等爸爸回来后”时,他就会耐心地等到了时间再做。

也有些宝宝在幼儿园里会学着大人的样子认钟表,他们的时间概念便可表现为时针的位置角度,尽管他们不懂那是几点钟了。比如当宝宝看到指到某一位置时,他就知道父母该来接他回家了。

也可让宝宝学习区别早上和晚上。

早上起床时,妈妈说“宝宝早上好”。让宝宝说“妈妈早上好”。边起床边向宝宝介绍,如“早晨天亮了,太阳公公也快出来了,咱们快穿好衣服出去看看”。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晚上要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洗澡睡觉”,使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此时妈妈应留在宝宝身边,因为他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让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外出旅游,去陌生的亲戚家等都会打破生活的规律,也不利于宝宝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掌握。所以这个年龄的宝宝应少变更生活环境,在幼儿园的也不宜全托,晚上应与父母在一起。

补画面

画画对促进宝宝手眼的协调,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的提高都是很有意义的。补画面要求头脑中首先要有该物品全貌的完整印象。可以从画人开始,大人与宝宝一起完成一个画面,如大人画两个圆圈,然后让宝宝补充其他主要的部位,如眼睛、手、脚等,在宝宝补充之后,大人可再补充。在宝宝补充过程中,大人可提示宝宝,或告诉宝宝某个部位,让它画出来。这种相互补填的方法会使宝宝感到高兴,同时也加强了宝宝对人身体上各个部位进一步的认识,宝宝画出部位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宝宝的智能。

还可以补画一些动物,常见物体的画面,如大人画一个大象的主体轮廓,让宝宝去补充大象的长鼻子等,或画出椅子让宝宝去补椅子腿,画房屋让宝宝去补门窗等。这样的练习可加深宝宝对事物的认识,加强记忆,发展想像力等。

自我介绍

宝宝先会说自己的小名,这时要教导宝宝说出自己的姓和名。同时学会说出爸爸和妈妈的姓名。宝宝喜欢用手指表示自己几岁,这时应当用口说出自己几岁。如果顺利,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宝宝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这时宝宝只能记住自己的性别,并不懂得区分性别。

学习礼貌语言

家庭中要注意应用礼貌语言,例如每天早晨起床要问“您早”,家长可以先做示范,也可趁势用英语说“Good morning”渐渐成为习惯,每天早晨第一次遇到人时要说“您早”。平常家长让宝宝干一些杂事时,也不要忘记说“请你帮我拿报纸”。当他递过来时说“谢谢”。也要求宝宝在请求父母帮忙时说“请”或“Please”。父母帮忙后也说“谢谢”或“Thank you”。这样互相礼尚往来才能培养有礼貌的宝宝。

当自己离开家或家人离开时要互道“再见”或“Good bye”。晚上睡前要说“晚安”或“Good night”。有亲朋来访时要问候“您好”或说“叔叔阿姨好”。客人进屋后要让坐。宝宝习惯了父母待客也能知道一些一般礼节。客人离开时一定要送出门口,请客人有空再来。客人带来的小朋友要由小主人负责接待,拿出玩具共同游戏。如果宝宝躲避怕生可以暂时不管,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数落宝宝。待客人离开之后,只有两个人时才慢慢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鼓励点滴进步。

有些宝宝特别胆小怕生,不要勉强他非叫“叔叔或阿姨”,以免由于害怕而重复发音出现口吃。

画方形、写汉字

会握蜡笔的宝宝在会画“十”的基础上很快学会画正方形。正方形的要求是四个角都是直角。有些宝宝在此基础上还会画长方形。会画正方形就可以开始学写汉字了。先学写容易的、笔画少的汉字,如一、二、三、十、上、下、中、人、天、土、工、王等汉字。宝宝最喜欢变戏法,用小黑板或写字板学会使宝宝在游戏中学会许多字形相仿的汉字。如一,再加一横成二,再加一横又成三。人字加一划变大,再加一横又成天。先划一个十字,在右上方加一短横,去掉下方成上,在十字右下方加一点去掉上边的竖就成为下。一边加一边讲。再让宝宝自己试,宝宝在变戏法的活动中学会了边认边写汉字。又如先画一个小方形叫口,在当中加一划成日,在上边加一撇成白,在上面加一横成百。相似的汉字放在一起学习会便于分辨,如人和八只差在当中是否合拢。边写边认有助记忆,要用小字卡写起来再让宝宝多次认读,看卡再学写才能巩固效果。

宝宝学画正方形,将它拉长就成长方形。如果将圆形拉长就成椭圆形。将圆形切开一半就成半圆。如果将正方形斜线切开就成三角形,将正方形压扁,两个角为锐角,两个角为钝角称为菱形。将正方形或长方形左右两边略为移动,使上边短,下边长就成为梯形,如同师傅上房顶所用的梯子一样,上小下大才能放稳。经过学习,两岁半的宝宝能学会4~5种形状,甚至认识红旗上的五角星。

学习等待

2岁的宝宝往往脾气急躁,尤其是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得到时就会发火。要让宝宝学会等待。例如,妈妈正在做饭,但是宝宝早已饥肠辘辘,这时千万不要给他吃零食,否则吃饭时就没有胃口了。应当请他来当“助手”,看看桌子摆好没有,帮助清洗装菜的盘子等。他一面忙碌着,一面耐心等待,直到开饭时自然胃口很好,也能把饭菜吃完。

有时,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手里有个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这时妈妈应当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去注意其他好玩的东西,如去逛逛商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如果宝宝仍然想那件玩具,要让他学习等待,告诉什么情况下才能买得到相同的玩具。

在儿童游乐园中如上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经过排队或者买票才可以玩,要教导宝宝耐心等待,才可以享受玩的快乐。

认识冬天和夏天

取表现季节的图片或挂历让宝宝区分哪张是冬天哪张是夏天。冬天人们都穿得很厚,有棉衣、羽绒衣、厚毛衣、棉鞋、帽子、手套等。夏天人们穿得很单薄,女孩子穿裙子,男孩子穿背心和裤衩。冬天北方下雪刮大风。夏天常常有雷雨,正午时天气炎热,人们常吃冰棍、吃西瓜。冬天天气寒冷家家都愿意吃火锅涮羊肉等。

宝宝们仅能分出两种差别最大的季节。待冬天过后,河里的冰化开,柳树长出叶子,桃树开花时认识春天。到夏末、秋初天气开始凉爽,穿上毛衣,看到山上有了红叶或者树叶发黄时才认识秋天。在3岁之前,宝宝基本上只认识两季。可以通过食物如水果、蔬菜出现的季节和穿的衣服来区分两大季节。

记住父母单位及家庭住址

自从宝宝会作自我介绍以来,渐渐认识的事物增加,介绍就会更详细,他知道爸爸、妈妈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平时这种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万一遇到走失,拐骗,火警,水灾等意外情况时,宝宝能自己清楚父母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是安全教育之一。

知道不同职业的称呼

宝宝经常会遇到不同职业的人,如乘公共汽车时,认识售票员和司机;到医院看病时认识医生和护士;跟妈妈到商场会认识售货员和经理;也会遇到给家里送信的邮递员。在餐馆用餐时会认识服务员或者炊事员;在郊区或农田里会看到种地的农民;在工地会看到建或修路的工人;早晨在马路上会看到清扫道路的清洁工等。家长要随时给宝宝介绍不同的职业所做的工作和用途,使宝宝学会尊敬做不同工作的人,和各种人积极配合,如不随地扔东西,以免清洁工阿姨辛苦。把碗盘的食物吃干净,以表示尊敬做饭的人。看病时不哭,使医生能把病诊断清楚才能治好病等。

认地图

先让宝宝在地图中找到经常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地名。重点是多次在不同的地图和地球仪上找到自己住地地方。也可以找出爸爸出差去过的地方,家庭成员居住的地方等。

要学认本市地图,找出自己家住的街道位置及自己家庭的位置。也可以在本市地图中找出爷爷家及姥爷家的位置,坐几路车可以到他们家。

宝宝学习认识居住的城市,自己居住的街道门牌和从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是一种安全教育,这样临时出现一些意外和灾难时能提供线索,帮助找到自己的家。3岁的宝宝受过这种教育是可以记得住的。如果家中有电话也要让宝宝记住家庭电话号码和爷爷、姥爷家中的电话号码,以便有急事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学当助手

家长可以在做事情时请宝宝帮助,当个小助手。如帮助妈妈在厨房中,剥花生、碗豆,摘菜洗菜等,宝宝都乐意学着干。宝宝会高兴地坐在妈妈身边,一面干一面听妈妈讲述有趣的事情,练习手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