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的心思
4311500000007

第7章 奇妙小心思(2)

自己书架上常备书。就是那些束之高阁,哪天需要不能确定,但确实能解自己燃眉之急的书……那就搁在书柜最顶层吧。

那些实在是文化糟粕,永远再也不屑一顾的、污染精神、又占据书架的、阻碍记忆力和找书时间的书,就赶早作为废品处理了吧。一个脑子容量太小,兼收并蓄不太靠谱,随时放弃随时清点。静心清心才能有所作为,开阔胸襟清醒头脑才能求得大智大慧。书架清彻明净心脑明净,让自己的思维及创造力健健康康,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灵魂的事”能干干净净做到极致。

名家思语: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欣赏的过程,感动的过程,震撼的过程,启智的过程;而绝对不应该是一种社会调查报告,更不是界定社会阶层的社会学分类。(池莉)

To read without reflecting is like eating without:digesting。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

风声入耳,明月伴窗,倚窗读书或写字,使我在滚滚红尘中得以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和一份纯净的思考。

这一段,我太浮躁了。刚刚选择不坐班的半自由职业,一开始,总想着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似乎想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定下的一年的任务。于是马不停蹄,连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读书或写点东西,都有好些天没静下心来做了。待晚上静下心来,想读书时,已经是眼皮打架了。想写点什么时,打开电脑,又被电脑的速度和莫名其妙蹦出来的广告、激情下载、手机铃声等弄得晕头转向。

原来那么喜欢一进家门就开电脑的我,现在突然很怀念坐在煤油灯下写字的日子了——听着蛙声。喝着妈妈送来的豆子芝麻姜盐茶。伴着厨房里传来妈妈炒新摘来的茶叶的清香或是妈妈铡猪菜的熟悉的节奏声。多田园的日子呀,真是恐怕今生不再有了。我之所以写恐怕二字,因为我一直一门心思地还在梦想着等富足一些,等到哪一天我和他两个人真的都闲下来的时候,就回去自己种菜躺在摇椅里读读书呢。这是不是小女子的小资思想呀,不知道,但愿不是。

今晚,亲了亲孩子,刚才还因为他太吵闹生他气呢,现在看着他发出均匀的带着香味的呼吸声酣睡的样子,我又禁不住笑了。再又坐窗前时,我已不再浮躁了。拿起书,坐定。

豁我耳目、沁我心脾、启我心智的时刻到了。不一会儿。心巾神往的自由美丽的世界,突然之间变得像美丽纯洁的栀子花。在漫山遍野里永不凋零地盛开着。我神定气闲,我感觉我的梦想离我近多了,心也不由自主地灿烂地笑了。

名家思语:在我不写字的时候,我用阅读来保持和文字的联系(感谢上帝,这是迄今为止仍然能够让我感觉生活美好的几种行为之一)。阅读使我原谅自己的疏懒,因为值得阅读的,好的文字太多了。就像值得观看的,好的影视作品太少了一样。

我砍赏的人

He is only bright that shines by himself。真正的漂亮靠自身的光彩。

我欣赏的人很多。可是仔细想来,竟然不知从何说起。那就先用加减法。在这儿先减去男性公民。再在我所欣赏的女性公民里排列。

我欣赏的人有女作家冰心。她亲笔写下的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给了我一路走来许许多多的感慰。在她的身上,我总会感到一种身心的净化,会受到一种圣洁的感染。在她的身上,我永远看到的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旺盛,看到的是一颗跳动了近百年的、在思考、在奋斗的年轻的从容的心。“****”中的她在中国作协扫了两年厕所,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早上六点赶车上班。老了之后尽管行动不便,每早起床就大量阅报读刊,了解文坛动态,然后就握笔为文,小说、散文、杂文、自传、评论、序跋,无所不写。在遗嘱里她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悄悄地来到这个世上,也愿意悄悄地离去。”平和、大气,让我仰慕。

我欣赏的人有林徽因,一个温柔且相貌出众的才女。中国第一位着名的女性建筑学家。中国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她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

她参与了国徽设计。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同时她又是作家。她的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更是写得美妙绝伦。

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所有写过美丽文字的女子我都敬仰至极,还有吴青霞、关紫兰、方君璧、潘玉良、路青等用画笔描画美丽人生的女子、用舞蹈抒发灵魂的赤足的伊莎多拉·邓肯、女儿国“雀之灵”的杨丽萍、还有那些活跃在音符里的乐坛骄女……我欣赏所有有成就、靠智慧与创造思维独立于世的女子。我欣赏她们富于感情、富于思想的生活方式,我欣赏她们细密、深思的姿态,我欣赏她们拥有美妙之心、拥有令人敬佩的灵气。有她们熏陶着,我永远不会寂寞!

名家思语:我无法讲述我对杜拉的迷恋。这迷恋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近乎赌瘾一般的。杜拉就是那株罂粟。开在遥远的法兰西。

远远近近地诱惑着你。(赵玫《写作之于激情》)

绿豆心情

Fallen in mud and ground to dust,she seems no more。but herfragrance is still the sam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夏天里,热得冒汗,我也不喜欢吹空调。生完孩子三个月在外企上班,正好搬了座位,坐在了空调底下,右腿让它吹了个正着。好几年过去了,一遇天气变化,就会有些酸酸的疼。因为这样,也不敢睡凉席。于是只能通过食物疗法来解暑热了。

每年爸爸妈妈都会从湖南老家寄回大袋的凉茶:有淡竹叶、夏枯草、大青、车前草、白泥雪(老家就是这叫法,一直我没弄清楚它的学名)、矮茶、水灯芯等等。都是妈妈自己到山里、沟边采的。熬水喝,清香清香的。一种山野里的香,含着浓浓的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又清凉又温暖。小孩喝了,也不上火不长痱子不再大便不出或是拉一粒粒的羊儿屎了,让我这个做了妈妈的人又省去了很多烦恼心思。

爸爸去世了,弟弟弟媳出外打工。妈妈一个人守在一栋两层楼的家里,带着两岁的小侄子,再也脱不开身去采这些人间美物了。

但每年妈妈还是会想办法,找姨妈、舅舅、邻居,寄一些过来。但少了,熬不过一个夏天了。虽然这样,我哪还好意思再电话去说啊。

本草纲目称:“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那就每天熬绿豆粥吧。总是纳闷,为什么我的绿豆熬出来变成了红色,而不像妈妈给我熬的绿豆水的清绿清绿颜色,依然像没煮前一样碧绿得很好看的那种。开始以为不是老家的绿豆的缘故呢。记得小时候,夏天。妈妈在院子里支个圆竹盘(老家叫楠盘,可能因为是用楠竹织的的缘故)把刚收回的绿豆夹全倒进去在阳光下曝晒。到了傍晚,大家边乘凉,边把楠盘里的豆荚、石子、泥巴、没成形的扁扁豆子挑出来。最后剩下的都是颗粒饱满,绿幽幽的豆子。

后来上网一查,原来不是因为绿豆,而是自己熬的方法不正确。要先在开水里浸泡二十分钟,再加凉水熬,熬出来才绿幽幽的,喝起来也感觉有一股清香直透心脾的感觉。打电话一问妈妈才知道她也是这么熬的。原来经验都在生活里。

喝凉茶的生活,是神仙的生活;喝绿豆粥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夏天里,有妈妈寄来的凉茶,清香到心里,无上的温暖;有自己精心熬煮的绿豆粥,清绿到心里,无上的清凉。

熬点绿豆也能让我翻出来这么多的心绪,生活中还有什么不值得我去认真感悟的呢?

名家思语:居家做菜,常常别出心裁。有时异军突起,鼓捣好戏一台便遍告亲友,不敢敝帚自珍。更常见的是弄巧成拙,始作佣者如主妇的我,只好自食苦果且甘之若饴,不过捏起鼻子罢。(舒婷《好汤送苦夏》)

笑颜如花。生命如花

A good winterbrings a good summer。

瑞雪兆丰年。

大学室友小妹妹小俊在网上每次一见到我,就“警告”我“大姐,别太累,注意休息!”还有洁每周电话里都说我不容易。要注意爱护自己。牛牛也给我写Email:祝大姐笑颜如花,生命如花。

我多想永远这样。可是摸着自己日渐不再细腻的皮肤,看着自己日渐一副疲沓妇人的模样,突然心里会快乐不起来。同时又会突然想抗争,马上会去给皮肤补点营养,活动活动筋骨,甚至丢掉浑身的压力,安安静静读一会文字。好不容易终于让自己鲜活起来,又觉得什么都不再可怕了,不是吗?背着压力是过。不背压力也是过。如花般过完一生该是多么让人兴奋的计划。

要做手术了,虽不是很害怕,但还是有些担心。给多年的好友葵发了一条短信,询问她当年手术的情况,她马上反应是不是我怎么了?如实告诉她,过不了两天,她会给我发个短信问候我的病情。

真是,要不说就不至于让她牵挂着了。

术前检查,也是好朋友洁陪去的。她为我排队。她怕我等结果闷,还给我买杂志,带我去看电影,边吃大罐爆米花边看电影《双层别墅》,可爱老太婆的喜剧表演,让我的妊娠反应也没有了。做完手术当天,她给我送来一罐土鸡汤,从城西端到城东。还给我买了乌鸡精、太太血乐。在偌大的北京城,我有了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她,苦闷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她……好朋友对我的关心与照顾,让我同样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好好地过。要知恩,要懂得回报。

朋友对你那样的好,你也要待她好,不然怎么叫作朋友。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无论外表多么坚强,事业多么如日中天,在别人眼中如何形同偶像,她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内心脆弱和无助的时刻,都希望有一部电话在等候着她,听她道出心中的苦痛。

我得随时敲打自己别忘记了好朋友的情谊。我心底里也祝愿所有的朋友都能如花般度过一生。

名家思语:老朋友阿S写了长信回来:“记住,我篮子里的东西永远是大家的。”(舒婷《与你同行》)

花间一杯大麦茶

Deeply I sign for faded flower’s falling in vain。Vaguely I seemt know the swallow comes again。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梭罗是我崇敬的人,他的话我喜爱到极致,因为它们总能让我从紧绷着的心弦中彻底地放松下来:

“……我们应该像攀摘一朵花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朋友们问我去林肯的弗林特湖畔做什么。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算是一种职业吗?”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常要有“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慨。

给自己沏上一杯大麦茶,让送花人给自己送几束清香的百合,隐隐幽香清醒了头脑,愉悦了心扉。

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事半功倍。

从十七岁到三十四岁,十八年,我已经习惯了在各种各样的职业中度过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想到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温柔优雅的职业,那就是“阅读+思考+创意”。

看着别人哪怕能随心所欲地买上自己心爱的书,我都羡慕半天。更不用说,像现在这样坐在茶吧里看书写字了。

现在自己也可以隔三差五,从书店搬回二三百元的书。也可以坐在幽静的茶馆里会会我的作者、采访我书里面需要展示的人物。

以前总羡慕别的妈妈能自己带孩子,做真正伟大的能言传身教的母亲。现在完全有时间多陪孩子了。

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心急火燎的。

想一下子做很多事。想一个月能策划出一本书。而不想想为什么不多花点心思策划出几本精品畅销书——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

想四岁多的儿子一下子能读长篇故事,让他不至于因为孤独老来缠我。而忘记了他能突然间认出许多生僻字来所生的惊讶了,忘记了他有一天能完整地读出一小篇故事的惊喜了。也不想想自己四岁多不知躲在哪个门缝里玩泥巴呢。他都会操作电脑,让他听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他能给你有条不紊地让歌声还有他自己的歌声一同送到你的耳朵里。他还能左右数比大小,知道8比5多3,3比5少2,而不想想自己这么大时连1、2、3都没见过呢。

想要优雅,就不能再心急火燎了——你!

经常要在“花间一壶大麦茶”中反省自己。

清静自己的心灵。于己于家于单位、于我于他于她都会有好处的。

何乐而不为?

名家思语:最享受的,莫过于自己和丈夫一人一杯红酒,就站着一直聊天,海阔天空。(严歌苓)

逛旧书市场

All is not at hand that helps。有用的东西并不都是垂手可得的。

逛旧书市场原本是我的一个大爱好,现在又成了我的工作的一部分。自然更上心了,去的次数越多了,收获也就越来越多了。甚至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多年来在心底里搁着的一本书,突然立在你眼前的事会时有发生,让我惊喜得心坎里面都在笑。

在旧书市场挑书,我现在终于可以毫无顾忌了。因为不用担心囊中羞涩。它们比新书便宜多了。甚至看到《读者》《青年文摘》等好杂志,可以一次背回来几十本,看个够。

兴奋而且像是上了瘾似的。逛旧书市场。

背着一大包书回家,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刻,不管多重,脚步如飞,想快速飞回家,好沉浸其中。寻找我的理想境界。

更快乐的是,和他,有时会不约而同地,一起在旧书摊度过一个闲散的下午。短信问他:“你现在哪儿?”

“在旧书市场。”那股高兴劲儿蹦到了嗓子眼上。

忙拨过电话去。几乎高兴得快喊出来了:“我在旧书市场门口等你!”

闲暇时间跟他一起逛旧书市场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休闲方式。

手牵着手,交流思想,交流心得,有时他也纠正我的错误,教我些为人的大理道。

他也一直敦促我要看书,看好书。精通业务,了解来龙去脉,这样做起事来才会游刃有余。

我也一直在想:一个女人,我,来到世界,要面临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敏感问题。要做一个行动者与坚持者。要以幽默与冷静面对一切,要能在自我欣赏中度过我的一天,要感觉出自己的成长与坚强,要能在每天的思索中读出来自心灵中的那灵魂的叮咚声响。那是美妙的催人奋发或催人宁静的音乐声,而不是急躁不安的郁闷难耐的魔鬼般的嘶号声。要努力找到一直能处在思考中、一直在追寻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执着于生命而又超脱于生活的理想境界。

在这种理想的境界中,所有的烦恼与困扰都会因为阅历的增长而变得扎实与明朗起来。

当有一天,自己从烦恼里走出来,从困扰中爬起来,发现自己要寻找的,仍然是蓝天、是花朵、是黄昏的灯火、是林中的清泉、是人类永恒的微笑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