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曾贵为皇后,并且以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独揽朝政,但她对待个人名利并不在意,对高氏一族的权势始终有意抑制,同时严守宫中规矩。
高氏当上皇后以前,她的弟弟高士林就在宫中担任内殿崇班。高士林虽然是一名武官,但他喜爱儒学,熟读经史。赵曙称帝后曾多次想提拔高士林这个内弟,但是都被高氏阻拦住了,高氏说:"士林能担任现在的官,已经非常过分了。"在高氏的一再阻拦下,直到高士林死后,才被赵曙追赠为德州刺史。
高氏成为太后以后,有一年元宵节,她登楼观灯,赵顼将外戚们也召到楼前赏灯,赵顼多次请求道:"请太后向外戚们推恩赏赐。"高氏只淡淡地应道:"我自有赏赐。"
赵顼见高氏迟迟未赏,第二天追问道:"如何赏?"高氏想了想,说:"赐年纪大的人每人一匹绢,赐给孩子每人两个乳糖狮子。"
高氏贵为皇太后,居然给自己家族的人少得可怜的赏赐,是宋代后妃中少见的。赵顼曾多次想给高家建造一处大的宅第,高氏坚决不许。在赵顼的一再要求下,高氏勉强同意将望春门外的一块空地赐给高家作宅基地。
按宋朝规定,太后家建造新居所需财物由大农寺公款支付,但高氏却不肯动用大农寺的财物,坚持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私房钱。
高氏的伯父高遵裕在西北边疆与西夏作战多年,因战功升任庆州知州。神宗赵顼于元丰四年(1081年)命宦官李宪统帅大军向西夏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即将获胜之时,高遵裕怕别人夺得战功,下令停止进攻,使宋军损兵折将,全军溃败。因此,高遵裕亦不例外地被贬职了。
高氏垂帘听政以后,蔡确为了讨好她,奏请高氏恢复高遵裕的官职,高氏怒道:"遵裕灵武之役,使百万生灵涂炭,先帝因此受到刺激,从而病故,遵裕能够免于一死,已是万幸了,我怎能因私恩违背天下公议!"
高氏对待高氏家族的人从不肯顾私下开恩。一年元宵节宫中举行灯宴,按宋朝的规定高氏之母可以进宫赏灯。高氏认为:"如果我的母亲登楼观灯,皇上一定会向她献礼致敬,我怎能因自己的缘故而越犯典制。"于是高氏命人给母亲送了一些宫灯,在家观赏。
高氏的侄子高公绘、高公纪进入仕途以后,长期担任小官,按宋朝规定二人可以担任观察使,但是高氏却极力阻拦。经赵煦再三请求,高氏勉强同意将二人提升一级,从此以后,二人在高氏垂帘期间,再没有得到过提升。
高氏不但对人严格,对己也是谦虚俭朴。有一年殿试举人,有关部门请赵煦和高氏一起到御殿去,高氏坚决不允,她说:"殿试是国帝的特权,是国家录用人才的最高规格,所录取的人将成为天子门生,怎容他人涉足。"
册封太皇太后时,大臣们想在文德殿举行册封典礼,高氏说道:"文德殿是天子的正堂,岂是我能够临御的?在一偏殿册封就可以了。"每年文思院向皇帝进贡的御用物品,她始终一件不取。
高氏对于宫中的宦官、宫女更是严格控制,严禁他们干政。他垂帘之初,曾下令将素无善行的宦官宋用臣等人驱逐出宫,赵顼乳母向她求情。高氏板着脸对乳母说:"你想为宋用臣等人游说吗?你难道也想干扰国政吗?你给我听好了,你要是敢求情,我就要你的脑袋!"
由于高氏所具有的美德,后人称之为"女中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