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是低成本投入的廉价普及产品或项目,"玉"是高成本投入的、优质昂贵产品或项目,这是商业经营的两手策略。"砖"和"玉"都能领市场,廉价普及的产-品或项目可以收到薄利多销的效果,而优质昂产品或项目通过赞助这一宣传声势则可以达到高誉优利的目的。
1、先予后取,从长计划
"先予后取"是一个双赢策略。市场需要培育,"养"市场就是,精明的生意人从不在第一笔生意上赚取别人很多钱财,而是巧用鱼饵,通过让利、促销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刺激消费。"取",就是以小大,以少敛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牌子后,再靠货真价实的产品去赢得顾客的青睐,这就是"远谋",这才是商家的明智之举。胡雪岩在杭州城向洋人卖药,用的就是此招。
杭州城刚被朝廷从太平军手里夺回来时,左宗棠便把战后处理工作交给了胡雪岩。正当胡雪岩忙于此事之际,杭州城里来了一位洋人,并且指名道姓,要见胡雪岩。胡雪岩不知何事,暗自惊讶,待迎出来一看,来是驻扎在宁波的"常捷军"法军军官让内。在收复杭州城的时候,捷军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个时候,胡雪岩受左宗棠之托,负责联系洋人,尽可能地从他们那里弄到开花火炮,因为杭州城高墙坚,如果硬冲,枉耗人力。胡雪岩有钱庄在宁波,和那里的洋人有一定的交情,所以在洋人那里能说得上话。
胡雪岩领命后,辗转来到宁波,找到法国人让內,只要中国出钱,洋人没有不答应的,况且胡雪岩向他保证,杭州城的太平军早已成为惊之乌,只需借用他的洋枪洋炮吓一吓,自然土崩瓦解。于是让内领头,着一支由多个国家人员组成的、约200人左右的洋枪队,号称"常捷",直开杭州城下。果然不出所料,这支洋枪队没有任何伤亡,只是多汁-几箱炸药子弹,便把杭州城顺利地拿下。
大获全胜的让内,凯旋回到宁波后,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支取了全部佣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宁波在紧接着的日子里流行起瘟疫,让內也没幸免于难,一连几日,高烧不止。因胡雪岩有嘱在,让內光复杭州有功,只要他在中国一日,在宁波的钱庄就要尽力帮助他。宁波钱庄的档手,听说让內感染了瘟疫,就带了"诸葛行军散"等散丸药去看望他,让内服药一日,居然下床走动,到了第三日啤午,气让内坐不住了,精神十足地跑到阜康钱庄,问档手送他的是什么神药。档手说是胡雪岩自开药铺炮制的独门中医丸,由老中医主持,一般都是祖传秘方。这样,让内一定要档手再给他一些,好带回去给其他同胞服用。档手欣然同意,让内欢天喜地,把店里所存的药全部掳去,其他一洋人服了药,也个个精神抖擞,于是又派让内到杭州来,让他同"胡雪岩要一些这种散丸药。
外国人一下子看中了此药,让胡雪岩志得意满,满心欢喜,就实实惠惠地送了他两箱,让内执意要留下钱。可胡雪岩说是我送你的,不要钱,让內不解,便一个劲儿地追问胡雪岩,你不收钱岂不是赔本?
胡雪岩没有回答,只是谦和地笑了笑。其实,在胡雪岩的心中已经有了更远的想法--利用让内为胡庆余堂做一个活广告。果然让内回去一宣传,加上用药人相互转告,胡庆余堂还没正式挂牌,名声早巳在外了。胡雪岩刚到上海,便有洋人找了来,说在宁波服过胡庆余堂的药,药效奇佳,现在他要随船回国,希望胡雪岩女弛一批成药,他还留下定》,说下次再来中国,还要采购。
中国有句古话说: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岩利用一个外国人为自己的药店造声势,用的就是先予后取这一招。将来胡庆余堂的药物不仅中国人知道,而且外国人也知道。这样,胡雪岩的生意才能做大做远。在国内,胡雪岩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每年的盛夏,都有一批举人要上京赶考。于是,胡雪岩考虑到盛夏时节学子们的住宿与饮食都成问题,极易造成痢疾等流行病,以往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些问题。于是,胡雪岩决定给每位考生奉送两枚药丸,如有不够的还可以到北京药房分号去领,地址写得清清楚楚,药房号更是显眼易记。果然,有胡雪岩的神药相助,疾病问题比往年大大减少,胡庆余堂的名声在北京也越来越大了。等这些学子们赶考完,回到各自家乡,每逢遇到诸类疾病,学子们都向患者推荐胡庆余堂的药,渐渐地,胡庆余堂的名号就全国闻名了。虽说不能与历史悠久的"同仁堂"相比,但在整个南方,胡庆余堂确实声名不菲,两堂一南一北,俨然又是"北票南庄"的格局。
用今天的商业眼光看,胡雪岩的送药给洋人和学子们的举措,其实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宣传方式。"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其实是一种-箭双雕甚至一箭几雕的绝招。其意义有三:第一,为自己挣得了仗义慨的好名声;第二,利用洋人和各地的学子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立定了脚跟,这是将来赚钱的基础;第三,又进一步为自己打通了和洋人之间的通商之路。其核心是及时让患者得到了康复,创造一切有利于经营的优良环境和声誉,建立了与患者问理解、支持、信赖的伙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胡雪岩的经商手腕,行事手法都是高明之极,别人只看到其一的地方,他却能举一反三地看到其三、其四,实在不得不叫人佩服称绝!
从常人的眼光来看,胡雪岩的很多做法都是赔本生意,可是胡雪岩的高明之处正是在这里,他能看到更长远的利益,所以也就敢于牺牲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事后证明,他在这方面的投资往往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事实上,他就是采用了先舍后取的策略,去赢得别人所不能得到的利益。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常会看到一些企业不惜解囊对社会一些福利事业或文化活动予以赞助,有的甚至愿出百万千万资金。人们也许迷不解,这些事情与这些赞助企业毫不相干,这样的重金赞助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在充满竞争的市场里,赞助也是一种推销术,是一种"拋砖引玉、一箭双雕"连带引势之术。
赞助面上是企业出了钱,事实上,出了钱的还是消费者和其所在地政府的税收部门。因为其赞助费是在税前支出的,企业本身所承担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以,这样的"抛玉引市"是一种十分明智的为企业立形象的推销术。从这个意义上看,赞助也是另外一种做广告的手段。
现代商业竞争中,广告是宣传企业、宣传产品的突出手段,从而创造出了各色各样的广告。只是广告花样翻新而已。当然,奇招宣传才可以奏效。广告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匿名广告,连着几天出现的都是引人注意但又让人不明就里的广告,甚至空白版面,等把读者的好奇心吊足了,才轰然一下推出产品及其牌号,就是属于"拋砖引玉"型广告。
在广告业中,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叫"预备性广告"。如东晋名士谢安就做过类似事情。一次,有位同乡被罢了官,回乡前来向谢安辞别。同乡路费尚未有着落,惟有五万把蒲扇。这蒲扇既不行销,价格也不贵,是就这么一把把地卖,恐怕行程羁留,路费还筹不足。
谢安想了想,便向他要了一把,摇着蒲扇到处串门,蒲扇咸了名土风度的一部分,人们纷纷效仿,蒲扇也跟着畅销起来。五万把扇子很快都卖光了,还多卖了不少钱,同乡顺利地回归故里。
在这里,谢安就有意识地利用了自身为名士身份来暗示、引领一代名士风度达到抛砖引玉的行销商品效果。
蒲扇还是蒲扇,于不同的人使用蒲扇的效应自然就不同了,在这儿,扇子在谢安手中成了身份、名士的象征,他先拋了"砖",引得其他人也效仿,达到了蒲扇畅销的效果。从谢安善于扬扇子之名来看,谢安完全以被后人尊称为"广告专家"。
人类的天性是共通的、永恒的,一切与人类天性相吻合的计谋也是永恒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买卖,在招徕顾客这一点上都有其共性。谢安的手段因为调动或者利用了人类这种共通而永恒的天性,同样也成了广告术中抛砖引玉的传世佳作。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有见识的商家都善于借着媒体大造声势,从给有关单位做赞助、上报纸、雇入广告、派人宣传、分发海报,以适时、准确、广泛、生动的宣传,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达到抛砖引玉、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销售的目的。
"非见利不起兵""见利则动,无利则止",利与市是相连的,商品占有市场则生利,"利"产生商家的实力、势力。
"抛玉引市"要注意方法和讲究策略,如果所拋出的"玉"是无目的无方向的,这块"玉"是白抛了。抛"玉"意在提高抛玉者的影响,从而在已占有的市场上提高自己的商业形象,稳固自己产品的客户群。
3、吃亏就是占便宜
在军事战争中,爱兵如子是所有将帅的美德,所以,损失士兵的事是统帅所不愿意做的,但有时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也不得不做出牺牲,因为这是以小的损失去换取大的利益,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最大的保存了士兵的利益。
以小损失而换大利益是战争中的重要战术,这种重要战术又称为"损"战,在商战中同样适用。
古人说"吃亏是福",或者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有时候,吃的亏是明显的、表面的,但占的便宜却是无形的、远的。从经营上来说,这种以小损换大利的行为,是经商者的目的,是一种经营手段。
同仁堂中药店为什么能享誉神州?为什么其中药在国内外都能赢得很高的信誉?其成功的原因固然来自产品质量的优异,但不能低估的是同仁堂在为本店扬名以扩大社会影响方面确有一套独特的手法。
清代,北京城內每年都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挖护城河一次。于是同仁堂便利用这个机会在城门附近开沟的地方高悬灯笼,为行人照路。灯笼上"同仁堂"三个大字在夜色中分外耀眼,过路行人在感激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同仁堂"的印象,产生了好感。同仁堂还主动开办慈善事业,冬天设粥厂,夏天送暑药,兴办义学,施舍棺木,提高了它在贫民中的声誉。同仁堂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注意力,从而I.得了最佳的宣传效果,树立了企业形象。
王益斋,清末威海人,早年在天津从事盐业,后来开设钱庄,终成一代富商,跻身天津"八大家"之列。
1920年,王益斋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民族啤酒厂之一烟台啤酒厂。
啤酒,这一在国外早巳风行的饮料,可在中国的酿酒史上却久久是一个盲点。它的传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可以说是并驾齐驱。洋人们来到中国,因喝不惯我国的白酒,要喝啤酒,可中国不生产啤酒,所以最早啤酒都是进口的。直至20世纪初,俄国政府首次在哈尔滨办了一个啤.26酒厂,后英德合营在青岛又创办了一个"青岛英德啤酒公司"(即青岛啤酒厂的前身)。至此,在中国境内才开始生产啤酒。
在20世纪20年代,啤酒这种低度饮料,已被国人所接受和饮用,市:前景逐渐看好。其时垄断上海啤酒市场的,主要是英商的"友啤啤酒人"、"哈和啤酒厂"及法商的"国民啤酒厂"。这三家外商企业,不惜斥巨资做广告扩大影响,并用给供销商提供佣金等手段来控制市场,榨取国人的金钱。也就在这时,王益斋开办了"烟台啤酒厂"。
为了和洋人、洋品牌抗衡,"树立国产品牌,开拓上海这个大市场。烟台啤酒厂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某日,"新世界"按正常门票价格出售门票,持门票进入"新世界"后,由烟台啤酒厂赠给毛巾一条(上有"烟台啤酒厂"字样),游人可免费喝啤酒,喝酒多者,;按前三名顺序分别予以厚奖。消息发出,上海新世界门前万头攒动,"致使南京路上人山人海,交通堵塞。这一天,48瓶一箱的啤酒被喝掉了500箱。上海市的各家报纸绘声绘色地报道了这次啤酒比赛的盛况以及获奖的得意之态,整个上海为之轰动之
烟台啤酒厂虽然在这次活动中花了不少钱,表面上看是吃了亏,但它因此而占据了上海啤酒市场,捞了个大便宜。这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做法,没有魄力的商家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