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商不败的36个秘密
4304600000047

第47章 以小博大: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2)

1927年,为了寻找更适合谋生创业的地方,李成枫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险来到新加坡闯天下。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年仅18岁的李咸并未因举目无亲而打退堂鼓,反而凭借他的一身好力气,不辞劳苦地开始了"挣钱糊口-钱创业--捞钱耀祖"的辛苦拼搏。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鞋厂里充当卫生巡察员,每月虽只挣十几元但却能攒下8元钱,这种把自己的一切开销降低到极限的做法,真可以称得上是"抓个蚊子炒盘菜,捕个跳蚤煮碗汤"。后来,他又在民信汇兑行干月薪20元汇兑的活计,工作之余他还想方设法寻找第二职业,他凭自己拉电线的手艺每月有150元钱的额外收入,因此他曾无比豪地说:"当时一名银行经理的月薪,也只不过50来块钱而已。而我分内和分外收入加起来,比银行经理的月薪5倍还多。"

李成枫的成功在于"多挣少花勤积攒,细水长流终有钱",其实就是勤俭两者把握的结果。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裕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3、以小博大,创造奇迹

生意场上的规律与生物界有相似之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在商业界,有的虾米不甘心被吃的命运,还异想天开地要吃小鱼甚至大鱼,有的竟然还成功了。深谙以小搏大的学问便能创造出商业奇迹来。

一般人看来,本钱大可做大生意,本钱小可以做小生意,没有本钱就从来都不敢想去做生意。殊不知,只要你有智慧,没有本钱照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有个日本人叫田村善三,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土地,却干出了惊人的事业,成了响当当的百万富翁。他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他的做法是借别人的土地,借别人的钱,盖起厂房,再租给需要办厂但缺少厂房的人。

经过认真地考察分析,田村善三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国家,"寸土寸金",不少人想开工厂,但因资金不足,买不起土地盖厂房;而有些土地却闲置着。他想,只要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如果只是租用而不用购买土地,那些企业主就能够负担得起,因而足会欠受欢迎。

田村善三打定了主意,就开始寻找土地。他专门找那些偏僻、不值钱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中,他专门找那些被圈在别人土地之中、不易卖掉的土地。他跟这些土地的所有者一一商谈,提出了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十分高兴,表示愿意转让土地,有人甚至还出资助田村善三转让土地。

有了土地之后,田村善三就开办起田村产业开发公司,组织推销人员上门推销。那些企业家正愁没有土地盖工厂,听说有廉价的土地出都很高兴,纷纷上门与田村善三签订出租协议。

田村善三从租用厂房者那里收到租金之后,扣除代办费和厂房分摊偿还金,剩下的钱就付给土地所有者。也就是说,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间的差额,再减去营造厂房的费用,余下的就是田村善三的盈利。

三方达成协议之后,田村善三就向银行贷款,建房,然后按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银行的贷款。由于他的运作方式很符合厂方和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所以他的生意很快就有了收益,还给当地的商业带来了繁荣。

田村善三一年的代办费收入就高达20多亿日元。有了这笔钱,他就再需要向银行贷款了。就这样,从营造小厂房到修建大厂房,从修建大厂房到营建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白手起家的田村善三,就靠"空手道"的方法成了日本的大企业家。

毫无疑问,田村善三对市场是很熟悉的,否则他就无法进行市场运作。而思维的秘密之一就是敢于以小搏大。

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面前的难题,那就应该请求别人的帮忙。荀子在《恸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意思就是,君子不是与常人不同,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而已。

当买卖双方无法成功对接的时候,你就可以适时地去"牵线搭桥",准两者间的结合点,你就很容易从中获利。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当智慧得到升华时,想不赚钱都难。

世界上有钱人总是少数,而生来便是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或娇小姐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你生来就是一个穷小子,又渴望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你该怎么办?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人对一个农民说,他可以让农民的儿子在几天之内成为花旗银行的副总裁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农民不信,是两人就打赌。

他先来到了洛克菲勒的家里,建议洛克菲勒找一个女婿。洛克菲勒说他暂时没有那样的打算。他说:"如果您女儿要嫁的人是花旗银行的副总裁,您愿意吗?"洛克菲勒欣然同意了这桩婚事。

接着,他又找到了花旗银行的总裁,建议他任命一位副总裁。总裁不置可否。于是,他说:"如果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您愿意吗?"慑于洛克菲勒的名望,总裁只得同意了。就这样,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就成了花旗银行的副总裁和洛克菲勒的女婿。

如果本身没有资本,当然不能去偷去抢,那该怎么办呢?男区就只能去"借"。但借也要有借的资本,如果连这个资本都没有,那又该怎样去借呢?此时,恰当地寻找借力点,适时让几个不可能的事情通过重新组合变为可能,借也就由此而成功了。当你的情形和上述的主人公相仿时,不妨借鉴一下他的做法。只要方法得当,空手也能套白狼。

4、小钱是大钱的祖宗

曾有位富翁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很多富翁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而白手起家的。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经营起步的,只有lo%不到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致富心态的扭曲。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能赚小钱的机会看不上眼?忘了积少成多、聚沙塔的道理。

有的人"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没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情关系。试想,-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他能管理好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啊,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当年温州的补鞋匠,都是从几毛钱缝缝补补做起的,然而聚沙成塔,他们每年纯收入居然可达数万元。他们做这种别人不起眼的生意,虽然挣的是小钱,但日积月累,他们就能回家办制鞋厂或者其他什么企业。是南方人典型的创业模式。

如何看待"小钱",既是一个人生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商业眼光的题。温州人经商务实又精明过人,所以他们不耻于赚"小钱"。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小钱,绝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哪怕是一分钱呢。¨

那些想发财而又没发财的人,多半就是没有"小钱"意识,小钱瞧不起,大钱又赚不来。他们不明白小溪能汇集成大海的道理。

现在,不少国外企业对中国那些贫穷的内陆省份感兴趣,看中的就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一家经销药品阿司匹林的经营者曾感慨地说:"上帝啊,如果我们能够一天卖给一个中国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们的销量成倍增长!"

温洲人给自己总结了几条成功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大钱小钱都要赚,能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决不松手。他们的商业价值观非常独特,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比如纽扣生意,一粒纽扣的利润真的不足一厘,他们也做得兢兢业业、高高兴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温州人把不起眼的纽扣做成大生意,正是他们赚小钱、算大账的经之道的集中体现。别人往往是大利大干、小利小于、无利不干,但温州人却是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他们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途"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