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红高粱之梦
4268200000031

第31章 红色的梦12

母亲经过一冬春的辛勤劳动,织成了几十丈花布,就是没人去卖。

母亲听说拿布到鱼台换大米,然后再到宁阳去换瓜干,一尺布可换到4、5斤瓜干哩。

到放了暑假,母亲对我说:“我一冬春织了点布,你爸没材料,不敢出门,现在你大了,能写会算的,看看能不能找个伴,趁暑假里有点空到鱼台去换些大米来。”

我说:“行是行,找谁呢?人家早都去过了。”“看看你高粱二爷有空吗,叫他陪你去。”母亲说。

于是我就去找二爷。一问有空,并且他也买了点布,想换点粮食吃,正愁没伴哩。定好了日子,我们就忙乎开了,因为出门换大米,在那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来怕查,不敢住店,二来夏季出门怕大雨,所以我们为换大米要准备一个“流动的家”,就是在地排车上搭个塑料棚。

“雨季出门不搭车棚不行。”二爷说,“鱼台这个地方跟宁阳不同,找不着住处,又不敢住店,所以地排车就是我们的家。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敢住店呢?因为那时到外地拿布去换大米是“资本主义尾巴”,如果叫管理所或者公社干部查着,不管是布还是粮食一律没收。

所以除了不能住店,还要给布做伪装。好几百尺布藏在一辆地排车上要逃过政府管理人员的眼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那时查布查粮不查煤炭。我们就把布卷成卷,再用草苫子卷上,然后两头再用十公分长短的草苫子卷堵上,从外面看,就是一卷草苫子,把它放在地排车的两头,谁问,就说去枣庄拉炭。就这样忙活了两天,一切就绪。

第二天,我们就出发了。那天天真热啊,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不一会,我们便大汗淋淋,二爷说:“今天,天气闷热,我看今天咱俩非挨淋不可。”

我说:“淋就淋吧,反正我们已做好了防雨的准备。”

就这样我们爷俩一边走一边说话,天刚过午,我们便到达嘉祥东南的一个小村庄,离村还不到半里路时,忽觉背后一股凉风吹来,转头看时,只见西北半个天已浓云密布。

二爷说声不好,大风已到眼前,大风扬起树叶断枝连同地上的尘土麦秸满天飞舞,一阵狂风过后,几个大大的雨点就啪啪地砸下来,打在路面的尘土里,立刻散发出雨打泥土的腥气,怕是要挨淋啦,得找个避雨的地方啊。

我们向前一看,在小村庄的西头,有一个看场的小土屋,我们便向那小土屋跑去…….刚把车子拉到屋里,瓢泼大雨就下起来。小屋里面堆了半屋子麦糠,你可想象一下,两个人蹲在这又闷又热的满是蚊虫的小屋子里,该是什么滋味啊。

还好,雨下了不大一会就停了。我们从小土屋里钻出来。舒展了一下发麻的身躯,拉出地排车就进了村子。在村头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我们借锅做了点饭就又上路啦。

因为二爷说天可能还要下雨,雨下大了,山路更加泥泞,我们必须在下雨之前越过嘉祥这段山路,等到了鱼台公路,就不怕啦。我们还可以一人拉一程,另一个人可以在车上睡,两班倒,马不停蹄,一夜便可赶到目的地,到天明吃早饭的时候,就可以进村换大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