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将个人的考虑强加在读者身上,但前文已经提过,个人的人格通常也会牵连到占卜的答案里面。当在陈述我的问题时,也请求占卜对于我的行为直接评论。这次的答案是第二十九卦,坎卦。其中第三爻特别重要,因为这爻里面有六(老阴)之值。这一爻说道:
前进复后退,深渊重深渊
危殆若此,且止且观
苟不如斯,必陷深坎
慎勿如是行
假如在以前的话,我将会无条件地接受劝告:“慎勿如是行”,对于《易经》不发一言,因为我没有任何的意见。但在目前,这样的忠告也许可以当作《易经》工作方式的一个范例看待。事实上,目前求进不能,求退不得。谈占卜的事情,除了上述所说的以外,再也不能多说什么。想往后退,将我个人的见解完全舍弃,也做不到。我正处在这样的状况当中。然而,事情很明显,假如有人开始考虑到《易经》,将会发现它的问题确实是“深渊重深渊”。因此无可避免地,当人处在无边无际的危险以及未经批判的思辨中时,必须要“且止且观”,否则人真是会在黑暗中迷路。难道在理智上还有比飘泊在未经证实的可能性之稀薄空气中,不能确知到底所看到的是真实或是幻象,有比这更令人不安的处境吗?这就是《易经》如梦似幻的氛围。在其中,人除了依赖自己容易犯错的主观判断外,其余一无可恃。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爻非常中肯地将我撰写上述文字时的心情表达了出来。此卦一开始即令人欣慰的文字也是同样的中肯——“假如你是真诚的,在你的内心里你己成功。”——因为它指出了在此具有决定性的事物,并不是外在的危险,而是主观的状况,也就是说:人能否真诚。
这个卦将处在这种处境里的主动行为,比作流水的行为模式,它不畏惧任何危险,从悬崖纵跃而下,填满行程中的坑坑谷谷(坎也代表水)。这是“君子”的行为以及“从事软化事业”的方式。
坎卦确实不是很让人舒畅的一个卦。它描述行动者似乎身处重重危机,随时会落入花样百出的陷阱里面。我发现深受无意识(水)左右、精神病随时会发作的病人,坎卦通常最易出现。假如有人较为迷信,很可能他会认为这个卦本身就含有某些这类的意义。但是就像在解释梦境时,学者必须极端严格地顺从梦显现的真实状况,在向卦象请教时,人也应当了解他所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因为这限制了答案的诠释。当我初次请教占卜时,正考虑仍在撰写的《易经》序言的意义,因此我将这本书推向前,使它成为行动的主体。但在我的第二个问题里面,我才是行动的主体,因此在这个例子当中,如果仍将《易经》当作主体,这是不合逻辑的,而且,解释也会变得不可理解。但假如我是主体,那种解释对我就有意义,因为它表达了我心中无可否认的不安与危殆之感。假如有人斗胆立足在这样不确定的立场上,他受到无意识影响,但又不知道它的底细,在此情况下,不安危殆之感当然是很容易产生的。
这个卦的第一爻指出危险的情况:“在深渊中,人落入了陷阱”。第二爻所说的也是相同,但它接着劝道“人仅应该求得微小的事物”,我竭力实践这项劝谕,所以在这篇序言里,我仅想将中国人心灵中《易经》如何运作的情况摊展出来,而放弃了对全书作心理学的评论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
我简化工作的情况在第四爻可以见到,它论道:
一碗饭,一樽酒
碗樽皆是土罐作
呈献由窗牖
如此必无咎
尉礼贤如此评论:
按照惯例,一个官吏在被任命前,总要敬献某些见面礼以及推荐书信,但此处一切都简单到了极点。礼物微不足道,没有人赞助他,所以他只好自我介绍。但假如存有危急时互相扶助的真诚心意,这就没有什么好羞愧的。
第五爻继续谈论受困的题旨,假如有人研究水的性质,可以发现它仅流满到洼坑的水平面,然后会继续再流下去,不致于搁置在原先的那地方:
深渊不过满
只满至水面
但假如有人看到事情仍不确定,他受不住危险的诱惑,坚持要特别努力,比如说要评论等等,这样只会陷入困窘之境。最上一爻非常贴切地描述道:这是种被束缚住、如置囚笼的状况。无疑地,最后一爻显示人如果不将这卦的意义牢记在心,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在我们这个卦的第三爻有六(老阴)之值,这阴爻产生了张力,遂变为阳爻,由此另生一新卦,它显示了新的可能性或倾向。我们现在得到的是第四十八卦,井卦。水的洼洞不再意味着危险,相反地,它指向了有利的状况,有一口井:
因此君子可激励百姓工作
劝勉彼此互相扶携
百姓彼此互相帮助的意象似乎是要将井重新疏浚,因为它己崩塌,充满泥渣,甚至连野兽都不能饮用。虽有游鱼活在里面,人们也可捕捉得到它,但是井却不能用来饮水,换句话说,也就是它不能符合人们的需要。这段描述使人忆起那只颠倒在地,不为人用的鼎,它势必会被安装上新的把柄。而且,就像那鼎一样,“并已清理,但仍然无人从中饮水”:
我心伤悲
人原可汲其水
危险的水坑或深渊皆指《易经》,井也是如此,但后者有正面的意义:井台有生命之水,它应当重修后再度使用,但世人对此毫无概念,因为樽己破裂,再也找下到可以汲取此水的器具了。鼎需要新的把柄与携环才能把捉得住,同样地,井也需要重新规划,它含有“清冷之泉,人可饮用”。人可以从中汲水,“它很可靠”。
在这个启示里面,《易经》很明显地又是言说的主体,它将自己视同活水之泉。以前的卦爻描绘人面临危险的情况,描绘得非常详细。它指出世人随时会出乎意料之外,陷入深渊之中。但他必须奋力跳脱出来,以便发现古老的废井。这口废井虽埋没在泥沼中,却可重修后再度使用。
我利用钱币占卜所显现的机率方式,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在我写完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的分析后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直接指向《易经》:我想写篇序言,它的意见怎样?第二个问题则与我的行为,或者该说:我的情境有关,当时我是行动的主体,刚刚讨论完第一个卦。《易经》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将自己比作鼎,一只需要重新整修的礼器,这器物却不能得到群众完全的信任。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则指出我己陷入困境,这困境显象为深邃而危险的水坑,人很可能轻易地就会陷身进去。然而,小坑可以是个古并,它仅需要再加整修,即可重新使用。
这四个卦在主题上大体一致,在思想的内容上,它们似乎也甚有意义。假如有人提出这样的答案,身为精神病医师的我,一定会宣称他的心智很健全,至少在他所提的事情上没有问题。在这四个答案里面,我一点也发现不到任何的谵语、痴语、或精神分裂的蛛丝马迹。《易经》历史悠远,源出中国,我不能因为它的语言古老、繁复、且多华丽之辞,就认定它是下正常的。恰好相反,我应该向这位虚拟的人物道谢,因为他洞穿了我内心隐藏的疑惑不安。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任何聪明灵活的人士都可将事情倒过来看,他们会认为我将个人主观的心境投射到这些卦的象征形式里面。这样的批评是依照西方理性的观点下的,它虽然极具破坏性,但对《易经》的功能却丝毫无损。而且正好相反,中国的圣人只会含笑告诉我们:“《易经》使你尚未明朗化的思虑投射到它奥妙的象征形式当中,这不是很有用吗?否则,你虽然写下序言,却不了解它可能产生极大的误解。”
让读者判断
中国人并不关心对于占卜应当抱持怎么样的态度,只有我们因为受到因果观念偏见的牵绊,才会满腹迷惑,再三关心:东方古老的智慧强调智者要了解他自己的思想,但一点也不看重它达到的方式怎样。我们越少考虑《易经》的理论,越可以睡得安稳。
我认为建立在这样的范例上,公平的读者现在至少可以对《易经》的功能作个初步的判断。对于一篇简单的导论,不宜苛求太多。假如经过这样的展示,我能成功地阐明《易经》心理学的现象,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这本独特的典籍激起的问题、疑惑、批评,真是荒唐古怪,无奇不有,我无法一一答复。《易经》本身不提供证明与结果,它也不吹嘘自己,当然要接近它也绝非易事。它如同大自然的一部分,仍有待发掘。它既不提供事实,也不提供力量,但对雅好自我知识以及智慧的人士来说,也许是本很好的典籍。《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个人,则曦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而言,也许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对它如有排斥的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寻求真理。为了能明辨它的意义的人之福祉,且让《易经》走进这世界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