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252200000016

第16章 《离子》说课稿一

济源市实验中学,张立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离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共分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和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本课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以及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梳理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难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确定依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因此把它作为难点。阴阳离子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对后面化合价、酸、碱、盐等知识的学习来说是一个基础,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法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九年级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展示个人才能,从与同学合作中发现不足,扬长避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加深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1、小组合作法

本节教材理论性强,比较难理解,而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2、自主学习法

教材中化学用语虽然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教材中关于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涵义、稳定结构等知识介绍较为详细,教材图文并茂,更富有直观性、趣味性,这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就能通过自学来掌握,因此,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那么,还有一种粒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离子。

2、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谈话: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他原子的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结合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什么叫电子层?

(2)什么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3)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有几层?最多有几层?最外层电子数为多少?师生交流。

展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强调:距原子核最近的是第一层,依次向外。

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电子不能在同一区域运动?

讲解: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能量小的电子只能在距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教师启发:当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

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图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弧线、弧线上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两个同学互相交流各部分的涵义。

媒体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从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了解相对稳定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的过程,进一步介绍离子的定义及阳离子和阴离子,对比原子和离子的区别。

4、及时巩固,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何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课题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的概念。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离子的形成过程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