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4243500000014

第14章 意大利,美丽连着哀愁(2)

我累得连站都快站不住,被同桌的男士强行拉着去中间跳舞,却是腿重得连抬起来都有些力不从心。10分钟后,我终是跌落在旁边的小板凳上,蜷缩着祈祷着这舞会快快结束。哪怕是在音乐声如此大的噪音下,我也两度睡去。到深夜3点,人数依旧未减。我不是不想走,我被大叔托付给了DJ小哥,他工作结束的时候才能送我回威尼斯城,可是,DJ啊,DJ要早晨5点才结束啊,我一听到这消息,就跌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偶尔,我会被人从桌上拍醒,黑暗里看不清面孔的意大利男人,举着酒杯使劲地想把我拖起来,亲爱的,这样的夜晚,你居然趴在这里睡觉?快,来跳舞。我一边拒绝着一边作势趴回桌上,还没等我的头挨到桌面,他一把搂住我,来,不要浪费这个夜晚。我管你有100架游艇还是几架飞机,我压着性子黑着脸,说,我不要,边说边甩着肩想要摆脱他的手!可是这么黑,他哪里能看到我那黑着的脸,喝多的人,显然有种超出正常人的执拗。我被他从板凳上拖了起来,往舞动的人群走去,可是,丢脸的一幕发生了,因为压着腿睡了太久,我走了几步,被电源线绊了一下,脚一软,就跌了下去,整个大活人重重摔在了音箱上。四周的人冲过来扶我,有的拉手有的拉胳膊,不知道谁一把把我提了起来,搀着我被高跟鞋扭到的脚,把我放进了沙发里,然后,替我端来了一杯冰水。哦,原来是,瘾君子。

回到HOSTEL躺下,已经是5点半,接连48个小时没合过眼,我像是喝醉了一般,几乎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躺在HOSTEL床上的,只记得,再睁开眼,已经是傍晚。手机里,有12个未接电话,其中有3个,是大叔打来的。我打回给他,他在那头笑得像是快要握不住听筒,你居然把威尼斯的第一天,用作来睡觉!

是啊,原本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第一天,在窗外不知不觉过去了,我如果知道,后面的两天,这座潮湿的城会迎来一场淹过膝盖的洪水,我一定一定,会用牙签顶住眼皮出去看看被阳光抚摸着的威尼斯。

那醉人的威尼斯小情小调

威尼斯,我梦中的威尼斯。

我的确梦见过那里。

我曾以为,永远,也不可能真的亲眼见到威尼斯,我以为,它只会在画里,只会在书中,只会出现在梦深处。它是我们小学课本里的童话世界,它是中世纪油画里最常见到的场景,他是那么的远,那么的不真实,可是,突然地,毫无计划地,我便来到了威尼斯。从梦里走进现实,来得太突然,为挤进眼里的一切,赞叹,心醉,哪怕那阴霾潮湿的天气和洪水泛滥的坏时节,也丝毫未能影响到,威尼斯在我心目中的美。

这座因水而生的小城,有无数的狭窄小河道,连接河道两边的是拱形的小桥,桥下不时穿出装扮华丽的像豌豆荚一样的长条窄船“刚朵拉”,船夫撑着划桨缓慢驶着小船,留在身后的,是顺着船尾流动扩散的柔柔清波。

一眼看过去,像是脱离了现实的梦境,被自己捏造出来的永远没有尽头的路,悄无声息地跟着自己的脚步一点点延伸去远方。

如果阳光灿烂,这座城,势必美得叫人惊叹,因为就算是阴云密布,威尼斯那天生的气质情调仍然遍布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丝毫不会因为没有阳光的投射而缺乏生气,更不会因为潮湿阴冷让人心生抑郁。有水的城市总是可爱的,而威尼斯,把休闲、小资、清新、古典,完美结合演绎。有些地方,天生就娇艳,底蕴外放,让人看一眼就能轻易爱上,无关乎天气的好与坏。不是我的爱太廉价,只消来威尼斯住上几日,踏入这座小城,只要一分钟,你的爱也会全倾而出。

城里的狭窄街道上,有各种意大利精品店、奢侈品店,和披萨店。五颜六色的威尼斯手工玻璃被悬挂在橱窗里引人驻足,厚薄不一的披萨切割整齐地被呈于托盘让人一看就食欲满满,裹着松露的黑色巧克力成堆成堆地挤在靠窗的小匣子里,诡异华丽的面具露着微笑从四面八方投射出空洞的视线。白天的时候,横跨威尼斯河的大桥上,会挤满各国的游客,可是当夜幕降临,原本熙熙攘攘的小城,像是突然蒸发了般,许多街道上四处遍寻,也没有半个影子。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汽车的城市,出行几乎只能靠行走或是船只,在主要的运河干道上,不时有稍大的柴油船忙碌穿梭,载满了出行的人群。他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演绎着威尼斯独有的水上生活情调。

除了那满城的叫人心醉的小调调,威尼斯还有一样更叫人拔不开双眼的东西,那就是,面具。威尼斯面具的历史,要追溯到13世纪初,到了18世纪,几乎人人出门都会随身带着面具,并且大多会让它在脸上停留半年之久,甚至工作的时候,法律还明文规定了面具的使用规范。面具从一开始可能是躲债的赌徒,落魄的贵族,私会情人的浪客,到后来的低调富人,王宫贵族,以及不愿被社会等级分化的穷人,越来越多的人,情愿在面具的遮盖下生活。戴上这诡异又华丽的面具,富人,穷人,贵族,平民,全都没有了身份的概念,一切都变得模糊化,没了阶级的束缚,避开繁缛的礼数直接交流,他们可以公开地共享所有公共场所。戴着面具的身影,常常会出现在小餐馆、剧院、赌场等等。面具可以被看做成是威尼斯人回应严酷阶级制度的物化体现,然而面具并没有削减社会的差异性,反而进一步固化了等级区别。它只是让民众在僵固不化的等级制度下,抓住了一丝跨越等级交流和沟通的空间。

如今,伴随着面具诞生的嘉年华会,成为威尼斯每年的重要节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一天,会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戴上精致神秘的面具,出现在嘉年华的街头。

戴上那奇异古怪、慑人眼球、色彩绚丽的面具,和那些擦肩而过的人们一起大笑欢呼,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那面具下是怎样的脸孔,这涌动的人群背影,像是把人带回了18世纪的繁华威尼斯。

……

圣马可广场有一间历史悠久的咖啡厅,它的历史,要追溯到3个世纪前,作为威尼斯城里最老的咖啡厅,它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坐下喝杯咖啡那么简单,来到威尼斯的人,大多会到这间充满了古老历史气息的咖啡厅喝个下午茶品杯ESPRESO,听着唱片机里的轻柔音乐,在觥筹交错的吧台边坐下,室内暖暖的光谱轻洒在角落,忙碌的服务生端着满满一托盘杯子穿梭于不同的房间,门外,艺术家们弹奏着爵士小调,骑楼下靠店铺的位置,坐着密密麻麻的人,行走其间,咖啡香味会从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涌来。

当洪水来袭,威尼斯人并没有慌乱和紧张,建在河床上的房屋,早已在墩部溢满青苔,河水上涨,河里的浮木和青苔肆虐横行,冲进了街道,水慢慢浸到膝盖的高度,几乎每一间店铺都被水泡着,有的店家把电器产品往高处移去,有的干脆搬了椅子在门口泡着水喝茶,住在小城里的游客们更是疯狂地享受这难得一次的洪水高涨,有的脱了衣服在街道上游泳,有的聚到一块,把脚放进水里边喝咖啡边聊天,还有的,干脆浸了大半个身子在水里飘着。

到中午时,洪水渐渐褪去,只是河堤还浸在水里。在威尼斯城里,几乎每间店铺都会把地面抬高10—20厘米,以防备不时侵袭的洪水,通常洪水高度极为有限。但偶尔,洪水高度会远远高于40厘米。所以,抽水工具几乎每家店都有,看着他们不慌不忙地一边拖地一边微笑着招呼客人,有的干脆挽起裤腿照做生意,对一地湿润不理不问,威尼斯人,应该是全世界面对洪水最淡定的民众了!

疯狂的日本女孩

大叔带着我逃票,结果,一上船就被人查了。我这辈子第一次逃票,真是脸都红到耳朵根上了,他掏出他的年票,朝查票员嘀咕了几句,然后,居然没事了。等到回程的时候,我们干脆走了回去,他不让我买那贵得吓死人的单程票,却也不敢再冒被查票的危险。

某一日,我和大叔在威尼斯城里闲逛,夜色降临,游客几乎已经全部消失,威尼斯变成了一座空城,他突然拉住我,你看,那像不像你的双胞胎。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个也剪着齐刘海的姑娘,打着伞,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街角。我上前攀谈,这才知道对方是个几乎不会讲英文的日本姑娘。这姑娘胆子也大,英文一句不能讲,竟然一个人背着包包就来了意大利,我们邀请她一起晚餐时她二话不说点头答应,我还担心她没听懂我们的邀请所以答得那么爽快,没想到当大叔说要请她去郊外几十公里的家中共进晚餐时,她竟然答应得更快。

在这之前,我已经去大叔家做客两次。他住在威尼斯郊外20公里的PADAVO。在威尼斯工作的人,几乎都住在郊外,一是因为威尼斯高昂的房价,二是因为并不低的生活开销,毕竟,城里已经完全变成了旅游区。能在威尼斯城里有房产的人,通常都是大富豪,虽然有人说80年后河面将会彻底涨到如今的地面上,但威尼斯的地价,一直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大叔在威尼斯城里,有个小公寓,小小的陈旧却不乏古香古色。而在PADAVO,他的公寓则是像极了五星酒店,各种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而他的下一步计划,是用IPAD控制家里所有的电器设备。

在意大利人家中做客,最常见的食物莫过于意大利面,他拿出几包形状各异的意大利面给我,要我挑选。那柜子里,满满当当地放着没有开封的各种食材,他说,我平时从不做饭,这些食材都是公司配给的,都是市面上最好的品牌,所以不用担心吃坏肚子。他打开一瓶2000年的意大利红酒,拿出两只水晶杯,倒上酒递给我,他教我用舌尖品酒,见我意犹未尽,又拿出另一瓶,说这只产自新西兰,像是找到了知音。可我实际上,只是对酒不反感,意大利还是新西兰,对我来说,只有浓和更浓或是酸或更酸一点的区别,却是极难有他描述的唇齿清新顺滑程度的不同,让我品酒,真是浪费了陈酿。

对日本姑娘来说,这一切其实很疯狂,突然在路上碰到两个说话张牙舞爪的疯子,然后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跟着去到几十公里的郊外私宅,喝酒,做饭,然后,HOME趴,如果我没有因为大叔恰好是GH老板的朋友,又误打误撞跟他去参加了一场高端舞会,无论如何,也是不敢把自己放到这样境地的……

晚餐后,他说,今晚,我要为你们献上我最近几个月的杰作,你们,将是我的第一位观众。说着,打开投影仪,拿出了IPAD,和一整套混音器,是的,这一次,他要在家自HIGH搞DJ混音,随着那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我们的耳膜,开始了为期一个小时的高压强震,而他,像是面对着海量的观众,又是抬起双臂活跃气氛,又是蹦跳尖叫朝我们眨眼……我的天,40岁的人,精力怎么可以好成这样。我和日本姑娘面面相愕,在这满屋的灯光炫彩下,看着大叔的表演,倒在沙发上笑成一团。

大叔对亚洲文化的爱,已经到了不需要听懂对方说什么,只需自己用蹩脚的英文自顾自地说就无比满足了。他的个人SHOW一结束,便坐下来采访我们的心得,可是,日本姑娘哪里说得出来一句话,只会点头,微笑,而我,也只是看着他们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傻笑……这一整个晚上,为了和日本姑娘沟通,我们用尽了各种肢体语言,到最后,只能靠画画交流……

等日本姑娘回到日本之后,她终于发来了完整的句子,“亲爱的,谢谢你,因为你,我才会有这么精彩的夜”,原来,她那么大胆跟来,是因为我这张真诚实在又热情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