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家长来了就是要打针,你这个家长怎么了?不打就消不了炎症。”如果我跟医生说多了,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回答。很多时候,我只能要求医生先行查血,但就算他们开了化验单,脸上也是一脸的不屑,“多此一举,回头还不得打针。”
于是,我常常陷入两难境地,是去医院就诊呢,还是自己在家吃药呢。在家里胡乱吃药肯定会出问题的,但一想到医生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就输液,谁又不为之心寒呢。
生病了去看医生,在西方或许已是一条铁律了,但在我们当下的现实情况里,孩子生病后的选择就类似于赌博,要看运气。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生病后是不能自己胡乱诊断的,我也见过一些家长自己当孩子的医生,凭感觉用药,或许一时半会儿一年半载看不出对孩子的影响,但就长远看来,误服药物的概率还是大得多。
但医生们动辄输液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将他们的弱点隐藏了起来,而这些又有谁能说得清楚道得明白呢。已经提前进入小康的医生们,他们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所造成的伤害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每次经过儿童医院的注射室,里面永远是爆满的人群,平常每天有两三千名孩子要接受注射,前面无论何时已经有几百名孩子注射过了,后面不知道还有几百名孩子将要被注射。可怜的孩子们,可怜的中国孩子们,谁来救你们,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医生不仁,以稚子为刍狗。
某种程度上,无知的家长成了利益集团的帮凶,形成事实上的合谋。对于幼儿的病症,很少见到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治疗的,只是一味迎合家长无知急躁的心理,快好就得输液消炎,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受罪的只能是尚不经事的孩子们。
我真的很担心,一名宝宝从出生到成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面对,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他们能够应付得过来吗。如果仅仅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担心似乎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在自己作为孩子的父亲,我又不能不免俗地担心起来。
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不能用任何借口为自己的不力掩饰,我只有不断自省,不断进步,才能对得起父亲这一称呼。
从前,现在,往后,我都对自己这样要求。
久病成良医,一年来的治疗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人的生命如此孱弱,不仅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而且当疾病来袭之时,个人的局限性就会立即凸现。时下首次确诊率如此之低,低得难以想象,而一旦不能首次就得到确诊,接下来的诊疗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罗生门。每一位医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次问诊就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常常你得自己作出判断,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什么地方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时候,这种选择与猜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