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纵横商海的49个突破
4192800000002

第2章 出身贫寒 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突破(1)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困,读不起私塾,竟能刻苦自学,粗通文墨。后进城为徒,因其诚恳执着,勤快活络,胆略超群,追账有功,获得老板的赏识,步步升迁。国难当头,店铺兴隆。

1.先扫小屋,后扫天下

胡雪岩(1823-1885),字光墉,原籍安徽绩溪,寄籍浙江杭州;童年时代,因家中贫穷,无力支付他去读私塾,他便在家中自学起来,时间长了,慢慢地粗通文墨。

30年代《上海半月》杂志曾刊登胡雪岩曾孙胡亚光所写的记述其曾祖父生平的《安定遗闻》,内中讲到胡鹿泉曾召集家人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吾私蓄二千五百余金,今悉以赐顺儿,使顺儿将来有十而百、百而千倍之利益,则吾亦瞑目矣”。从中可见,胡鹿泉颇有点商业头脑,对长子胡雪岩寄予发财致富、光大门楣的愿望,这一方面固然与胡鹿泉有识人眼光有关,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幼时的胡雪岩已表现种种聪颖过人的素质。

胡鹿泉去世时,胡雪岩年纪尚小,家中虽有一点私蓄,但养生送死,坐吃山空。困于经济条件,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胡雪岩经亲戚推荐,进当地一家小钱庄当学徒。钱庄也称钱铺、钱店,是中国封建社会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就有了钱庄。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开埠通商,钱庄扩大了经营活动,通过调拨资金,起着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钱庄内部分工大体有内场、外场、信房、库房,等级森严,职员视上一级职司有无出缺而定升迁。胡雪岩进钱庄学生意,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由于他诚恳、勤快、活络,所以三年师满,就立柜台,成了这家钱庄正式的伙计(营业员),后来,又获得东家和“大伙”(相当于经理)的器重,分管“外场”。“外场”俗称“跑街”,主要从事联络客户、放款和兜揽存款的业务。

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人才有机会蟾宫折桂、升官发财,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万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胡雪岩的家世和店倌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不能沿科举正途去跻身仕林,倒使他在仰人鼻息的生活体验中看透世态炎凉,这对他日后的生活和脾性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胡雪岩虽不擅文墨,却洞悉世故,练达人情。

因为胡雪岩日后飞黄腾达的缘故,人们在追溯他的店倌生涯时,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汪康年《庄谐选录》卷十二就记载着这么一个传说:一天晚上,身为钱庄伙计的胡雪岩睡在柜台上,半夜时分,忽听人声,急忙叫醒众人起来,果然抓住一个小偷。

这人叩头言道:我穷困潦倒,难以过活,才越墙进店行窃。不料刚进门,就见一金面神卧于桌上,因此惊骇欲绝。众店伙闻言,私下都认为胡是奇人。

说胡雪岩天生是个财神,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但胡雪岩在做钱庄店伙时,通过改变他人命运而使自己的前途发生重大转折,倒是实情。

胡雪岩在钱庄当差之际,正当清廷遭受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之时,军费开支剧增,而财政入不敷出,为筹钱粮,政府开捐,公开卖官鬻爵。那时,杭州城里,捐州、候补人员也多得很。他们花了钱、纳了粟,就巴望发放出去当个知县、知府或道台,以便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捞回买官本钱后发笔横财。但这些人当中,有的在候补期间已身无分文,有的虽然谋到了差使,上任之前却也少不了上、下打点,所以,他们往往要到钱庄先借上一笔,作为官场“投资”。胡雪岩作为钱庄跑街,主要就是跑这些人的放贷生意。

陈代卿(字云笙,四川人,同治、光绪年间曾在山东做官)《慎节斋文存》记载了胡雪岩接济王有龄的事。

王有龄(?~1861),字雪轩,福建侯官人,幼年时跟随父亲来到浙江。后来,他父亲死于任上,眷属滞留浙江,难归故里。王有龄虽在道光中叶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没钱进京。据陈代卿记载:有一天,钱庄跑街胡雪岩碰到王有龄,他见王生相不凡,却穷困潦倒,便说道:看你不是平庸之辈,为啥落魄到这般地步?王有龄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胡雪岩,胡问他需多少钱,王说需500两银子。胡约王第二天到茶肆,边品茗边闲谈,胡雪岩自称刚好为东家收了一笔500两银子的款子,叫王有龄拿去快快赴京图个官职。王有龄不肯接收,说:“此非君金,而为我用去,主者其能置君耶?吾不能以此相累。”胡雪岩年纪虽轻,却沉稳得很,他对王有龄分析:自己只有一条命,东家索去,反而收不回500两银子,所以犯不着这样做。他叫王有龄只管放心地把这些银子拿去,只是希望王有龄得志后快快回返,不要忘了他。王有龄携了银子北上,在天津遇到故交何桂清侍郎(字丛山,1816~1862年)。

这何桂清是云南昆明人,当年王有龄的父亲任浙江观察使时,何桂清的父亲是官署的看门人,幼时的何桂清聪明伶俐,王有龄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叫他人塾与王有龄共读。何桂清长大后,娴熟文章,道光年间进±及第,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等职。1854年(咸丰四年),任浙江巡抚,1857年(咸丰七年)升任两江总督。1860年5月初(咸丰十年润三月上旬),对付太平天国的清军江南大营全线崩溃,何桂清逃出常州,临行还击毙跪留绅民10多人。6月,何被革职拿回。1862年(同治元年)底,被清政府处死。

不过,那是后话。此时,邂逅王有龄的何桂清为赴南省查办事件的星使(皇帝的使者),神气着呢。他劝王有龄不必进京,写信介绍王去拜谒与他有私谊的浙江巡抚某公。

王有龄持了信函去见浙江巡抚,果得器重,被委任粮台总办。王得了官,立刻去告诉他的患难知交胡雪岩,把从前所借500两银子加上利息还给他,并感谢再三,还叫胡雪岩辞去原来的东家,支持他自开钱庄,号为“阜康”。后来,王有龄因粮台积功保举,1855年(咸丰五年)授杭州知府,后升道员,1860年(咸丰十年)升浙江巡抚。随着王有龄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岩也水涨船高,接管粮台,除开钱庄外,还开起好多的店铺,成为杭城一富。

庚申之变是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

让我们先谈庚申年的事。1860年初,清朝湘军迫攻安庆,张国梁(1823~1860年,广东高要(今肇庆)人)所部占据江浦与九洑州,天京形势危急,鉴于清军江南大营每年靠浙江济饷72万两,太平天国领导人制定了进攻其饷源要地湖州、杭州以吸引清廷江南大营兵力、解除天京之围的“围魏救赵”之计。

担任杭州进攻任务的是1859年(咸丰九年)被洪秀全提拔为忠王的李秀成(1823~1864年,广西藤县人)。1860年2月10日(咸丰十年正月十九日),他率军从安徽芜湖出师,于2月下旬占领广德,在那里留驻大队人马后,以轻骑6000人打着官兵旗号、穿戴官兵衣帽作伪装,于3月初走莫干山间道日夜疾驰,在余杭击败浙江按察使段光清部,于11日上午到达杭州武林门外。随即攻打武林、钱塘、涌金、清波等城门,接着又扎营万松岭等处,在城外各山结壁垒、插战旗,还在清波门外西竺庵一带挖地道、埋地雷。3月19日(二月二十七日),清波门地道猝发,轰塌城墙10多丈,太平军先锋、附近居民和部分反正的兵勇联合作战,杀死督战的署盐运使缪梓,第一次占领杭州。浙江巡抚罗遵殿以及署布政使、杭嘉湖道、宁绍道台、署杭州知府等一大批文武官员被杀的被杀,自尽的自尽。

太平军进攻杭城时,富商豪绅纷纷外逃,钱江舟楫为之一空。而“此时已自开钱店”的胡雪岩却处变不惊,始终以实际行动为清廷效劳,他向按察使段光清建议“自练一军以作亲兵”,并推荐“精于教练”的陈县丞招勇训练。段光清依议,在胡雪岩的钱庄里存银千两作为募兵经费。虽然陈县丞最终仅募得数十名兵勇,花费银子200余两,但余银仍存胡雪岩店中。由此可见,胡雪岩的钱庄已与军界搭上了钩。

太平军袭取杭州后,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果然中计,调兵遣将分批援浙,其中就有胡雪岩当钱庄跑街时接济过的落难朋友王有龄,他从江苏带兵马驰援。

李秀成见调虎离山计已奏效,于3月24日(三月初三日)在杭州城厢遍插旗帜设为疑兵,然后出涌金门,日夜兼程北返,于5月上旬与陈玉成(1837-1862年,广西藤县人)率军10余万,一举捣毁江南大营,终于解除天京之危。

李秀成所部主动撤离浙境,那王有龄现成当了浙江巡抚,倾心倚重胡雪岩,既“委办粮械”,又让他“综理漕运”,王还以浙江巡抚的名义通令全省:“凡解饷者必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这样,胡雪岩几乎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战时财经,成为抚署签约房上宾。他利用这一特权和战时江浙遍处不安、交通阻滞的客观因素,于“其间操奇赢,使银价旦夕轻重,遂以致富。”不过,在赚钱的同时,胡雪岩也想积点“阴德”。杭城经庚申战乱,死者枕藉,在太平军撤离后,胡雪岩捐资买一种小棺材或两人一棺,雇人埋尸于湖上。

以上是胡雪岩在庚申浙变中的表现,下面让我们再看看他在辛酉浙变中的情况。

1861年4月底、5月初(咸丰十一年三月底),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人)率部由江西玉山进入浙境,这是太平军四人浙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5月,李世贤率军进克金华府城,此后倚此为重要据点,建立侍王府。接着,攻克武义、兰溪、永康。八九月间,太平军陆容部攻战东阳、黄呈忠部进驻诸暨牌头。在此期间,驻嘉兴的陈炳文部攻占石门、海盐、平湖一带,稳定嘉兴外围。9月下旬,李秀成也率部由赣入浙。此后,太平军兵分几路出击浙江全境:李世贤一支攻温州,其右路连克遂昌、松阳、处州、青田,左路经缙云克仙居、台州、黄岩、太平(今温岭)、乐清;李秀成部将陆顺德一支经桐庐、富阳攻占萧山、绍兴;李世贤部将黄呈忠、范汝增率领的军队攻下诸暨、嵊县后,一路经上虞、余姚、慈溪,一路经新昌、奉化,两路围抄,于12月9日(十一月初八日)进占宁波。李秀成所率的一路经桐庐、临安攻克余杭,进逼杭州,并用箭射谕劝降。

此时的杭城“西只存一被围之湖城,东只存一弹丸之海宁,各路诸将(指清军)纷纷退保杭州,……以数万众群聚于区区一顷之西湖,即使贼(统治者对农民军的诬称)不攻,城不陷,而饷绝兵哗,内患亦作矣。”真可谓四面楚歌!

11月上旬,太平军攻破城外馒头山及望江门、候潮门、凤山门外的清军营地。接着,在凤凰山、清波门一带挖地道,又在海潮寺至凤凰山顶沿线架木城,围攻杭州。

经过数十天的长围久攻,杭州城内到11月初就粮尽,一升米价值一两银,还唯恐无处买。满街饥民哀号不绝,饿莩遍地,凡草根、树皮、水草、浮萍、旧牛皮箱等物,无不取食,饿极了的人们甚至将人尸分割煮食。

杭城被围缺粮之际,胡雪岩和湖州豪绅赵炳麟受王有龄委派,微服冒险赴上海采运粮米和军火。可是没等他返城接济,大局已不可支。12月29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李秀成督令谭绍光、邓光明、陈炳文、童容海等部,从望江、凤山、候潮、清波四个城门扒城而入,第二次克复杭州。两天后,又攻破不听劝降、负隅顽抗的旗营。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将军瑞昌失城自杀,署布政使麟趾、按察使宁增纶、学政张锡庚、盐运使庄焕文、粮道暹福、浙江提督饶廷选、总兵文瑞等高、中级将官几十人均死。

再说胡雪岩从上海采办军需军粮后,押着货船,联帆20余艘,驶入钱塘江来。然而,他最终没有进城,个中原委,有三种说法:

一是胡亚光《安定遗闻》,说胡雪岩的船行至江上,杭州城破已二日,他思忖事已至此,不如将粮械报效别路清军。

二是许谣光《蒿目集》中的说法,许在书中有“闻杭州告陷书感”一诗:“沪渎收洋米,钱江阻飓风。绅耆胡与赵,空白效公忠。”按此说法,胡雪岩、赵炳麟是遭飓风扑舟而没能人城。

三是张荫榘、吴淦《杭城辛酉纪事诗》的说法:“海角云帆克日催,香粳万斛载将来。只愁饷道重围隔,连日官军打不开。”据作者在诗后的按语,杭州将围时,城内官绅曾建议王有龄筑傅城,土垒直接江干,以备粮道被切断,但王有龄没有采纳。所以,胡雪岩“由海道运粮至江干,……粮至,不能冲围而入”。这一说法与民国《杭州府志》中“光墉航海运粮兼备子药力图援应,由海道入钱塘江,为重围所围,不得达遂”的记载完全一致。

那么,胡雪岩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他利用太平军水师不足、不能全部控制江面这个空隙,装扮客商模样,分散货船,溯江而上,投奔引师东进的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去了。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举人,后连续三次参加会试落第而归,遂弃科举事业而专治经世之学。太平军起义爆发后,左在家乡办团练,久居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府,主持用兵筹饷,后来,张调抚山东,左才辞归,入湘抚骆秉璋幕。不久左宗棠被清廷特旨擢为四品京堂,襄办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他从湘勇、郴勇、桂勇中招募5000人,号称“楚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第四次入浙并席卷浙江全境时,左宗棠率军从皖南婺源移屯赣东广信(今上饶),受命“督办浙江军务”。1862年1月23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经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的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失城自缢的王有龄而成为浙江巡抚。

在安徽婺源时,左宗棠所部“饷项已欠近五个月”,饿疲致病及战死者很多,“士兵病者愈半,病故者亦近千人。”此番进兵浙江,更是缺粮短饷、困难重重。对此,左宗棠感到非常苦恼。正当他愁眉频蹙之时,胡雪岩会逢其适,前来拜遏。这可从1862年1月29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左宗棠所上《官军人浙应设粮台转运接济片》中得到印证:

“臣军业已入浙,所有饷需一切,自应设粮台转运,以资接济。……现拟暂于江西广德府设立粮台,为收支军饷子药总汇,再于玉山设立转运局,随时转运,以利师行。……闻籍贯浙江之江西候补道胡光墉,急公慕义,勤干有为,现已行抵江西,堪以委办台局各务。……以浙江之绅办浙江之事,情形既熟,呼应较灵。”

先前,胡雪岩仗着王有龄的宠信发财致富,没少被人议论,那么,他这个商人是怎样得到湘军头目左宗棠信任呢?对此,陈代卿《慎节斋文存》中有段记载,说是左宗棠听到别人对胡雪岩的议论后,为考察其行端,试探着命胡在10天之内筹米10万石,这本来就够困难的了,而胡雪岩显得比左宗棠还焦急,他说:“大军待饷十日,奈枵腹何?”左问:“能更早乎?”胡说:“此事筹之已久,若待公言,已无及矣。现虽无款,某熟诸米商,公如急需,十万石三日可至。”要在三天内筹齐10万石粮,在战争环境下简直有点异想天开。然而,胡雪岩办到了,而且干得很出色,这不是他能变戏法,估计这批粮就是前次从上海运来而未能入杭后隐匿别处的。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成功地展示了一番自己的才能,左在喜出望外之余,命胡“总办粮台如故,而益加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