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4190600000066

第66章 史伯论和同

【名言】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尽乃弃矣。——《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要义】

和,和谐。同,苟同。平,调和。裨(bi),弥补。这段话的意思是:和谐才能生成万物,苟同就不能发展。用阴协调阳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万物归于统一;用苟同弥补苟同,就无所成就了。

郑桓公问史伯:周王朝将会衰亡吗?史伯从“和实生物”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周朝已经接近于要衰亡的边缘了。

在这里,史伯通过对“和同”范畴的概括,第一次以理性的形式提出了有关矛盾统一性的问题。什么是“和”?就是以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相配和,求得矛盾的均衡和统一。聪明的君主要善于“以他平他”,即致力于矛盾的均衡和统一,以此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即万物丰富发展,以此来治理国家;也可以倾听顺逆之言,从而取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如果“去和而取同”,害怕对立面,“以同裨同”,取消对立,那就会造成独断专行,无所成就了。

【故事】

郑桓公问史伯说:“周王室将会衰亡吗?”

史伯回答说:“肯定接近于衰亡了。《尚书·秦誓》中说:‘民众所希望的,上天一定会听从。’现在君王抛弃光明正直的忠臣,而喜欢挑拨是非、阴险的奸臣;厌恶贤明的臣子,亲近愚顽、鄙陋的坏人。抛弃和谐而正确的主张,采纳苟合而错误的意见。”

“和谐才能生成万物,苟同就不能发展。用阴协调阳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万物归于统一;用苟同弥补苟同,就无所成就了。先王知道万物都是由物质元素相配合形成的,所以他用土与金、木、水、火配合,而生成万物;先王知道香甜可口的美味是各种味道协调的结果,所以他调和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来适合人们口味;先王教育人们强健四肢用来扞卫身体;他调和六种音律来使人们的耳朵聪颖;他还指导人们要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调正身体的八个部分用来形成完人,健全人的五脏来树立纯正的德行,而且建立了各种等级来指导官员的行为。这样,圣明的君王拥有九州的土地,收取正常的经费养育万民,并用忠信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和乐如同一家人,和谐也就达到顶点了。”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君王会选择敢于直谏的人为官,来处理众多的政务,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苟同。只有一种声音就没有什么可听的了,事物只有一种颜色也就没什么文采了,东西只有一种味道就没有什么美味了,事物只有一类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了。现在君王抛弃了这些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苟同。上天夺去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亡,办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