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4190600000045

第45章 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名言】

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

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晋语二·宫之奇知虞将亡》

【要义】

除暗,指除去自己的愚昧,如贪恋财物等缺点。定身,指安定自身的立场。恶,指令人厌恶的事。以贿灭亲,指贪图贿赂而去灭亡亲善的友邦。

衅,间隙,指有机可乘。本,根本。这段话的意思是:虞国快要灭亡了,只有凭忠信立国的,才能留驻外国军队而不受损害。去除自身的愚昧,团结一致抗御外敌叫做忠;从安定自身的立场出发,处理国家之间的事务叫做信;现在虞公借道给晋国去打虢国,这是不识时务,愚昧无知,是不忠;贪恋晋国的贿赂,而去灭亡自己亲善的邻邦,这是见利忘义,自身立场不稳,是不信。虞国不忠不信,又借道给晋国军队,晋国军队知道有机可乘, 就会在灭亡虢回师时顺势把虞国灭掉的。虞国自己已经拔掉了立国的根本,怎么能长久呢?

历史上晋国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的事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晋国用大夫荀息之计,将名马、玉璧送给虞公,请求借道。虞公贪恋名马、玉璧,不听官之奇的谏阻,便答应了,还与晋国联合出兵灭了下阳。第二次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再次向虞借道伐虢。宫之奇再次劝谏虞公不要借道给晋军,并用“唇亡齿寒”来比喻虞虢关系,说明虢亡,虞不可能独存的道理。但利欲熏心的虞公却听不进宫之奇的忠告,仍旧借道给晋国。官之奇从官里出来后,对他的儿子说了以上这番话,并吩咐妻儿老小赶快收拾行李、细软,全家逃到了两山去避难。三个月后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的回师途中,住在虞国,趁虞国不备,发起了突然袭击,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公,而且牵回了宝马,捧回了玉璧。

官之奇“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的金玉良言,直至今日也还是有其教育意义的。

【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晋国与虢国之间夹着一个虞国。

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怎么去攻打虢国呢?”荀息说:“我有一条计策,可以今日取虢,明日取虞。”晋献公大喜,忙问:“什么计策?”荀息说:

“我听说虞公最爱宝马和玉璧,大王可以用宝马和玉璧贿赂虞公,说是借虞国之道路去攻打虢。”晋献公依计而行,让使者带着宝马和玉璧出使虞国。

虞公一开始听说晋兵要通过自己的国家去攻打虢,心里很不高兴。但一看到晋国送来的宝马、玉璧,又转怒为喜,答应了晋国的要求,还与晋国一起出兵,灭了虢国的下阳。这一次,晋兵打了胜仗后便归回本国,但虢国与虞国却因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又过了三年,晋献公又派使臣到虞国,对虞公说想要再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便对虞公说:“虢国本来是虞国的朋友,虢国灭亡了,恐怕虞国也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很大,敌寇是不可以亲近的,上次借道给他们,已经很过分了,难道还应有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与牙床互相依赖,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而虞国与虢国的关系正 是唇与齿的关系呀。本来晋国攻打虢国,我们就应该帮助虢国;这样,晋人攻打我们,虢国也会来帮助我们。虞国和虢国联手抗晋的话,两个国家都可以保全,但是如果虢国灭亡了,虞国又哪能是晋国的对手呢?”可是,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话,而是答应晋国的使臣,同意让晋国军队从虞国通过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从虞公那里出来,回到家对他的儿子说:“虞国快要灭亡了,只有凭忠信立国的,才能留驻外国军队而不受损害。去除自身的愚昧,团结一致抗御外敌叫做忠;从安定自身的立场出发,处理国家之间的事务叫做信。现在虞公借道给晋国去打虢国,这是不识时务,愚昧无知,是不忠;贪恋晋国的贿赂,而去灭亡自己亲善的邻邦,这是见利忘义,自身立场不稳,是不信。虞国不忠不信,又借道给晋国军队,晋国军队知道有机可乘,就会在灭亡虢回师时顺势把虞国灭掉的。我们不离开虞国,恐怕就要遭受灾祸了。”于是吩咐妻儿老小赶快收拾细软逃难。

三个月后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的回师途中,住在虞国,趁虞国不备,发起了突然袭击,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公,而且牵回了宝马,捧回了玉璧。虞公贪恋财物,一意孤行,终于亡国灭身,成为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