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是元曲销魂
417200000043

第43章 闲是天许,忙是自取

闲是天许,忙是自取

在一片吟风弄月、离愁别恨的文学气氛中,曲人刘时中残忍地打破了众多元文人的美梦。他从来都不打算令身边那些沉迷于酒色生活的朋友感到舒坦,这在前文已经略有涉及。并不是他不能这样做,而是不可以。不过他的儒雅性情,使得他并不是冷酷的人;他也并不自命是百姓的代言人,呼吁人权社会,只希望把“人间烦恼,一洗无余”。

总是去干涉别人的生活、批评社会现状,令刘时中感到非常疲累,但是他的曲子仍旧被称为元代的“史诗”,他一唱一吟,都是当时的贫苦者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血泪,在那时绝无仅有,后世也罕见。【叨叨令】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庞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歌,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刘时中《端正好?上高临司?叨叨令》这段“叨叨令”是刘时中套曲《端正好?上高监司》里的段子。该套曲子的开篇写的是元代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饥荒:“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这一年粮食罕有,物价日益上涨,奸商富户自认奇货可居,高价兜售粮草以获取暴利,许多贫苦者饿死路中,乞丐成群结队四处乞讨。

根据《元史》的记载,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刘时中生活的年代)的确有旱情发生,流民四起。刘时中应该是经历了这段日子,见到途有饿殍才忍不住绘下这幅灾民图。当时官府曾下达过赈灾令,但并没有显著成效。而事实上如果民众能共渡难关,并不一定会死那么多人。在上面的“叨叨令”一曲中这样写道:有钱人仍旧屯田置地、喝酒嫖妓、买卖人口,没钱的人注定要骨肉分离、忍饥挨饿、家破人亡。“有钱就是大爷”,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背景下,这句话都是至理名言。

在众人绝望之际,《端正好?上高监司》的曲子中塑造了一个“救世主”式的人物——高监司,此人在现实当中是存在的,因为《端正好》一曲是刘时中写给高监司的万言书。

刘时中笔下的高监司开仓赈济,日夜奔走抚恤灾民,惩治奸商和鱼肉百姓的官吏,毫无偏私。他“爱民爱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称朝廷作栋梁。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莅事慈祥。可与萧曹比亚,伊傅齐肩,周召班行”。刘时中甚至将高监司的仁慈和政绩看作古人所谓的“仁政”,而且此人堪比萧曹、伊傅那样辉煌一时的良相名臣。

刘时中盛赞高监司的德行,其中不乏奉承的意思。因为他希望高监司能够看到自己这封揭露地方政府营私舞弊的谏书。整个曲子里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时值灾情严重时期,官商却囤积大量纸钞以供挥霍,搅乱市场正常经济秩序,祸患乡民。政府表面上道貌岸然,出资出力,实则他们下发的纸币一文不值,根本用不上。刘时中力捧高监司,实则企盼他能到朝廷进言,整顿地方吏治。

按理说身为父母官,高监司赈灾和在朝廷进言是分内之事,并不应被刘时中提醒,但刘时中依然在高监司面前示弱,说尽好话,足可看出他心中的无奈和朝廷的腐败。茫茫人世,刘时中找不到可以投诉的人,当他看到高监司救灾的情景,认为或许此官还有些人性,其他的官吏都是巴不得所有的人都死于非命,好将那些民众的财产收入囊中。【滚绣球】且说一季中事例钱,开作时各自与,库子每随高低预先除去,军百户十锭无虚。攒司五五拿,官人六六除,四牌头每一名是两封足数,更有合干人把门军弓手殊途。那里取官民两便通行法,赤紧地贿赂单宜左道术,于汝安乎?

刘时中《端正好?上高临司?滚绣球》这段“滚绣球”描写的是官吏横征暴敛和贪污受贿的嘴脸。由于元政府对币制管理非常混乱,官吏和商人伙同起来玩转钞法,钻朝廷的空子,私下印制纸钞,一旦有收益便可坐地分赃。按照衙门里的老规矩,大官分大头,小官得小钱。库府官员、军百户、攒司、官人、四牌头人人有份,连门军、弓手这些看管人员都能拿到好处。官宦中所谓的“有钱人”还和商贾串通一气印制假钞,四处骗钱;一些官员甚至借朝廷的名义回收破损钞票,声明全部烧毁,实则偷拿出去再用到市场进入流通。

官人、商人没有成本地拿着“钱”到处挥霍,受苦的不过是毫不知情的普通百姓。这种无形的凶险比官、商直接奴役打骂穷人还要可怕。鉴于这种现象,刘时中希望高监司“青天大老爷”能将情况禀报朝廷,解决社会上种种问题,以免民众生变,引发动乱。

刘时中的担忧是有先见之明的。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本为元惠宗,“顺帝”是朱元璋给起的谥号。元惠宗弃江山于不顾,终日活在权臣的羽翼下,导致民间起义大爆发。后来起义军攻破大都之后,顺帝仓皇往西北宁夏方向逃走,死于异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赐惠宗谥号“顺”,意思是他顺应天意将皇位给他。这种带贬义的谥号不被元人承认,却成了历史的公认。

生活在元顺帝时期的刘时中,在对高监司发出劝言时各地已经出现小规模起义,起义若是闹大,元王朝的根基必将不保。但一个高监司又能如何,就算他肯帮刘时中递上谏言,可是腐败已经渗透到了元朝廷内部,有道是上行下效,地方政府胡作非为其实不过是整个朝廷内部变化的缩影罢了。

一曲《端正好》,充满了刘时中的愤恨和伤悲,他满怀希望,可是他也应该清楚到最后得到的必定是失望。毕竟社会已是如此,除非明主降世,朝廷来一次大清洗。然而,刘时中不服输的个性和怜悯世人的柔情,让他又放不下受苦受难的黎民。

闲,天定许;忙,人自取。

逍遥的日子是上天许给世人的,关键在于世人肯不肯过这样的日子;而忙碌是人自找来的,为尘世操心也是自愿的。是以,兼济天下成了很多士人欲做的事,与此种观念捆绑在一起的刘时中,也融入了这前赴后继的队伍当中,泣血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