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是元曲销魂
417200000042

第42章 黎民殇 青天可鉴窦娥冤

黎民苦

青天可鉴窦娥冤

淮安地区的历史上出过两大名案,一为元代的窦娥案,一为清代官员李毓昌被害案。据说两案皆惊动全国,成为当时的新闻焦点。李毓昌的案子有详细的史实可查,并没有争议;然而窦娥案就并非如此了。据说当时淮安的确有一个女子被冤毒害婆婆,枉死刑场,详细情节不为世人所知。而此事被关汉卿所关注,凑巧他又想到《列女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深感“东海孝妇”与淮安女子的遭遇相似,不禁大为感慨,遂埋头写下了《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

关汉卿对这个故事投注了很大的个人情绪,就像莎士比亚倾情写下《威尼斯商人》一样。在评判和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所以关汉卿选择了用舞台展示的方法,凭借公论和人们智慧的沉淀为冤屈的女子鸣不平——真理是永远蒙蔽不了的。

《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当然是元代的淮安。来自山阴的书生窦天章因为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只好把七岁的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当童养媳,自己则赴京求取功名,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窦娥长大后成了蔡婆的儿媳,怎知道丈夫不到两年就死了,剩下她和蔡婆相依为命。不久,蔡婆向当地的赛卢医要债,赛卢医心生歹念,把蔡婆骗到郊外打算谋害,正巧被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吓得赛卢医慌忙逃跑。

张驴儿父子本就不是正经人,知晓蔡婆有钱,窦娥又漂亮,便起了贪欲,要求蔡婆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迫她和窦娥招他们父子俩入赘。蔡婆自知被侮辱了,但却不敢做声,反倒是窦娥闻讯坚决反抗。所谓好女不侍二夫,更何况对方还是个流氓,窦娥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婚事。

可是,张驴儿贼心不死,趁着蔡婆有病,送上混着毒药的羊肚儿汤给她喝,打算毒死她,就此抢占窦娥。哪知道他的梦做得美,却不料蔡婆闻汤后感到恶心,给了张驴儿的爹喝,结果一碗“索命汤”要了张驴儿老子的命。

世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张驴儿害人不浅,反而害了自己的爹,本应该吸取教训,但他反而调转过来诬陷窦娥毒死自己的爹。官府的大老爷不明事理,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严刑逼供,窦娥终于屈打成招,遂被判了死刑。窦娥在被押赴刑场时,不知有多少围观的人为她鸣冤。【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窦娥的这两段流传数百年的经典曲目,实把“天公不作美”的民间俗语说得真切,令人忆起周星驰的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清咸丰年间,提督之子常威垂涎戚秦氏的美色,将其迷奸,事败后杀了其夫家十三口,又收买证人诬告戚秦氏与家丁私通,戚秦氏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候补知县包龙星发现其中的蹊跷,欲为戚秦氏翻案,反而被诬陷丢了官职。他无奈之下,只得上京告御状,中途几经波折,终于得到皇帝的协助。包龙星苦练口技,终于在公审堂上舌战群臣,得以为戚秦氏洗冤。

窦娥与戚秦氏的命运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戚秦氏有心存仁念的包龙星相助,而窦娥却被没有王法的官府一门心思地冤枉到底。于是窦娥感到莫大的委屈,怨气冲天,遂指着青天白日,怪老天不分黑白,在人间种下了罪恶的种子。在“滚绣球”一段,窦娥借盗跖和颜渊二人的命运,责骂上天无德。

盗跖是春秋时期和孔子同一时代的民间起义领袖,被统治者认定为残暴、凶狠的化身,后来民间亦把其视做恶势力。当时的盗跖横行几国,屠城劫掠,最后却得善终。而颜渊是孔子最贤能的弟子,宅心仁厚,学识渊博,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却英年早逝。两人恶得善终、善得恶果,实在不公。窦娥借此二人之事说流氓张驴儿逍遥法外,而自己则受尽苦难还要枉死。这一段控诉韵脚分明,入耳消融,直撼人心,亦显现了关汉卿的大家手笔。

一些学者认为,促成窦娥冤情的是元代社会背景,由于官僚机构的腐败,贵族、地主、富豪无不奢华成风,地痞流氓随处可见,这些都导致大量冤假错案的产生。窦娥被打打得“一道血,一层皮”,“才苏醒,又昏迷”,从中可以看出污吏的残忍和愚蠢,当时人心的邪恶和叵测。也许这种说法是正确,而事实上,整个封建社会的本质都是如此。那个时代的女人过着屈膝的生活,不是牺牲品就是玩物,早在窦娥被父亲抵押出去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她命运的航向。窦娥并不是没有挣扎,但她没有武则天的胆识、没有风尘侠女的自保能力,也没有王昭君的美貌能玩转江山。她只是一介妇人,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遭遇摧残而凋零,只恨她错生于元代,元代错生了她。

剧中的窦娥深知通过官吏公正判决来为自己平冤已是泡影,她唯有心死,举头发下重誓,如果她是被冤枉的,头颅被砍下之后,鲜血必然一滴不剩地溅在飘飞的八尺素练上,六月飞雪将掩埋她的尸身,淮安一带必大旱三年。窦娥的诅咒果然一一应验,百姓们皆知窦娥确实是被冤枉。

窦娥的惨死之后,人间终遭报应,但关汉卿并没有就此煞笔。他不但要通过上天为窦娥鸣冤,还要在人世当中还窦娥一个清白。窦娥的魂魄找到在京城里当上官员的父亲窦天章诉冤,窦天章遂千里迢迢回乡为女查案,终于把张驴儿千刀万剐,以命抵命。然而,此时的窦娥已经死了,一切都无法挽回。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关汉卿与窦娥在魂灵上是有交集的,关汉卿借窦娥的身世控诉当下这个必将毁灭的世界,而窦娥的精神正是关汉卿的写照。窦娥虽然不是个才女,不会用诗词歌赋来抨击时代,但她却有种折不弯的风骨;而关汉卿也不是个重华丽辞章的文人,他仅仅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写作手法,来暴露现实生活的不公。

元文人,大多写着四平八稳的文章,视野却越发变得狭隘,社会也变得萎靡不振。世态之颓气,并不是关汉卿能一扫而罢的,他自己很清楚,但他仍要用窦娥的魂灵,来惊动愚昧的现实世界,一扫世态的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