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白垩纪早期的鸟类 “进化之手”触及鸟类,鸟类变得更轻盈。它们的羽毛更为丰满,层次更复杂,双翅更灵活。如此一来,鸟类便轻灵地在天上飞,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它们在风中翱翔,从陡崖上冲天而起,直射苍穹。
在某个地方,一只新生鸟张开小口,它的妈妈正飞近来。雌鸟将一只小虫放进幼鸟的嘴里。
在浅水里,长腿的巨鸟轻踱缓步,好像走高跷。生蹼且有长颈的鸟为原始火烈鸟。没有蹼的鸟为原生鹳类和苍鹭。
第三章:白垩纪的早期恐龙
进化繁衍出新一代鸟臀目恐龙。棱齿龙和禽龙旁生异类,结节龙亦于此时出现。
身长约5米的结节龙靠四条矮小粗短的腿上潜行,并在一丛蕨类中消失。15分钟后,结节龙重新出现,鸟喙般的嘴上还挂着几丛植物。这结节龙看上去如同犰狳,身上覆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骨板。在它的两肋,各有一排尖刺伸出。它边咀嚼植物,边慢腾腾地走过一片开阔的草地。然后,结节龙张开嘴,嘴里,除开一堆绿油油的植物以外,还有一排彼此分得很开的小叶片一样的牙齿。曾几何时,一群相对较大的腔骨龙走过这里。结节龙将四肢收在腹下蹲起来,一动不动,如同一尊骨制的岩石。腔骨龙撕扯结节龙的甲板,试图制服结节龙。但结节龙一动不动。几分钟后,腔骨龙竟自奔去。
在原生北美和原生欧洲,其他一些结节龙也在缓缓地走动,咀嚼着低地的植物和蕨类。
在原生中国,两米长的鹦嘴龙借着四肢朝一株苏铁走去。鹦嘴龙可朝后坐在后腿上,其尾巴歇在地上,借以平衡和支撑身体,共四指的手放在植物上。无牙的尖嘴咬动植物的籽实。它慢慢地咀嚼了好几分钟,直到确信听见了附近有步履沉重的巨大恐龙接近的声音。才撒开四蹄狂奔而去。
蜥脚类动物的“黄金时代”刚刚过了高潮,并开始衰退,但是,新的蜥脚类动物又开始出现。新的肉食龙和异龙出现了。有些新的腔骨龙又出现了,比如可怕的恐象龙。
在原生北美洲,重达一吨,长约7米的结节龙伸出长颈去吃一种高松类的低层树叶。在附近,十几条恐象龙从低矮的植被里悄悄接近。恐象龙都生有真螈一样的长尾,其身体好像一条灰狗,还有蜥蜴一样的头,像马一样高高昂起。
第四章:献给地球的花环
时在1.3亿年前,一种特别的木兰类植物在一处山坡半封闭的地区生长起来。它有小小的花茎,头上藏有花粉。此即为雄性花蕊。飞来的昆虫吃掉植物的花粉,但并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被吃掉了。有些花粉粘在昆虫的腿上和身体上。这只昆虫飞往另一处木兰样的植物。在那植物上,昆虫落在卵形分子粘乎乎的茎上,这就是所谓的雌蕊。昆虫身体上的花粉擦过该植物的雌蕊。植物经昆虫进行的异花授粉发生了。地球植被在很大程度上再也不需要依赖水来繁殖了。
数百万年过去了,植物长出颜色、香味和甜蜜的分泌物以吸引飞虫。植物生出彩色花蕾以保护花粉不为风所吹走,这些植物就是花。因此,自然是宇宙的大艺术师,给了地球第一批花束。
花卉与飞虫间接地“签订了”一份和约,并形成了“一个联盟”。这种互利现象会持续数千万年,并一直到今天。
第六章:南大西洋的活动
冈瓦纳的南部地区分开了。新的海洋形成,海中间留有一道山脊。在那里,大洋硬壳在大陆撕裂时延伸而去。因此,原生南极洲继续往南延伸,而包含有原生非洲和原生南美洲的大陆继续北上。数百万年间,就如同拉链拉开一样,原生非洲和原生南美之间的缝隙继续扩大。一道巨大的缝隙形成了,并一直延伸至原生巴西的北部和原生尼日利亚,使一块大陆分成两半。
数百万年又过去了,原生南美及原生非洲巨大裂缝裂开,直到巨大的海洋从中出现。这就是南大西洋的开始。
因此,冈瓦纳古陆不见了,分成了三片陆地:南美、非洲和包含澳洲及南极洲的那片大陆。包含南美及非洲的板块分开两块,在南大西洋的中间又出现了一道山脊。熔岩从中涌动,从而造成新的海洋硬壳,它从山脊向外发展而去。因此,在南大西洋,山脊西边的洋底硬壳向西滑去,东边的洋底硬壳向东移去。随着南美洲向西不断移动,与岛弧及海洋板块下沉部分和泛古洋沿岸的碰撞产生了安第斯山脉。
第六章:洪荒世界
浊水北边升起,
世界顿成汪洋。
陆地尽为所毁,
大地一片洪荒。
热带水温与极地水温之间巨大的温差是深海潜流的能量来源。但是,跟其他一些时代相比,两者之间的温差并不是那么强烈,因地球覆盖有温室气团。白垩纪深海潜流相对较弱。又因表层水没有多少氧气转移到深海部分,深海水族就深受窒息之害。许多深海有机体消失了。因此,在地球海洋的底部,白色的碳酸钙相对较少。反过来,缺氧的黑色富碳沉积物却在洋底安顿下来。它们后来岩化形成黑色的泥板岩。显生代最大的黑色泥板岩沉积物形成了。
世界的新海洋,即印度洋及大西洋变得更宽更大,同时,古代世界的海洋,即泛古洋的规模却缩小了。新海洋相对较浅,而泛古洋却相对较深。因此,深海水为浅海水所替代。这就引起了海水移位并进入大陆地带。海平面剧烈抬升,最高峰的时候升到了显生代的顶点,比现代水位高出200多米。巨手一般的突出部位侵入内陆。地球上的陆地横行水患,所有陆地硬壳的一半都没入水中。水覆盖了地球的4/5。海洋入侵北非、原生澳洲的东部、原生北美的中西部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及南美洲。
洋流从北极圈向南流经原生俄国的乌拉尔沿岸的鸿沟,一直到达蒂锡斯海。水流继续通过蒂锡斯海西进,然后经原生欧洲向北通过原生格陵兰到达北极圈。这些水流形成了巨大的洋流循环道。
海洋侵蚀陆地时,沙地同时形成。有些沙变硬,成了沙石。比如,蒂锡斯海在北非沉淀了盐、泥板岩和沙石。数百万年之后,当海洋退潮时,沙石岩会干燥,并受到地球风力和其他力量的侵蚀。沙石变成了沙:撒哈拉沙漠出现了。
在广阔而潮湿的热带,植被生长茂盛。洪荒过后的陆地上、沼泽、池塘和湖中的水有时候会升高,有时候又会退却。当水体退却时,植被会向前发展,占据光秃的陆地。水再漫上来的时候,植被即被淹没,死亡和分解。植被与水体之间来回的争斗产生了巨量的死亡有机物质。后来,有些有机物质岩化。因此,煤碳在原生西伯利亚、原生澳洲、原生新西兰、原生墨西哥和原生北美的西部形成。再后来,有些有机物质被埋藏、挤压、岩化、溶解,石油由此而产生。地球上的石油出现在墨西哥湾、委内瑞拉、利比亚及原生波斯湾。
第七章;有花植物分出类别
地上要有草木。
果树须结果子。
开花植物与飞虫之间的共生伙伴关系结出了果实。花卉遍布陆地。大地有原生木兰和开花树木,有原生榆树和原生胡桃木。有原生无花果并结原生葡萄的植物,还有结水果的树木。故此,大自然赠予地球人第一批果实。另有原始形态的桑树、白杨、柳树、枫树和白桦木、山毛榉,有带浆果的植物、橡树和睡莲。亦有像原生桂树、原生枣树和原生橄榄树等的圣树。
此时,被子植物遍地生根。虽然地球上亦有低处的爬行藤类,但是,当时还没有草。如今,植物生存有方,无奇不有。深秋落叶者称为落叶树木,冬季亦留枝叶者称长青树。
新型开花植物为其他生命形式提供了食物。飞虫,比如蜂蜜和飞蛾大量繁殖。食草恐龙适应环境,获取了消化新型植被的机能。
直至新生代以后,葡萄藤才得以出现。有一天,它的果实会被压缩,它的汁液制成了红酒。最终又出现了石榴和无花果,出现了桔橙和苹果、梨及香蕉。在更新世和全新世,人类开始采摘和食用这些水果。
最终,历经数百万年,大地的田野里长出了庄稼。后来有了大麦、小麦和玉米。在全新世,人类用谷物做成了食物和麦片。有一天,地球将长满树木,比如棕榈树、冷杉、桑树、柳树、雪松、橄榄树、檩香树和大小无花果树。在更新世和全新世,人类会在这些树木间行走起来。
在地球的植物之上,空中会飞的爬行类拼力求生存。有些翼龙长大了。
在原生德克萨斯一带,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15米宽的身影很快地爬过陆地。突然间,一只小动物发现自己处在了阴影中,它尖叫着跑开,消失在地上的一处洞穴里。在上面,空中飞着一条巨大的翼龙。在地球的别处,大型滑翔翼龙也在空中飞。它们在地上投下巨大阴影,令成群幼兽没命飞跑。
无齿翼龙出现了。这种翼龙的头像戴有头冠的鹈鹕,翅膀像信天翁,身体像一只鸟。天冷的时候,爬行动物的代谢过程会慢下来,它们会变得懒于行走,因为这些动物是冷血动物。动作很慢的蜥蜴和大型昆虫很容易成为翼龙的食物。翼龙因此生存下来。
一只蠓在啃蕨类植物。蠓将蕨类连根拔起,拖着树根在地上走。突然间,一只杯龙伸出前爪出现在蠓的眼前。受到惊吓的蠓跑开,留下蕨类。蕨类躺在地上,根部暴露在地上。几个星期以后,根茎在地上生根,蕨类便开始生长了。它长成了一株健康的蕨。
第八章:白垩纪的白垩
海中石藻疯长。海洋好像生满了这类的浮游藻类。藻类死亡时,它们的石灰石外壳在洋底沉积下来,自此便形成白垩。数百万年间,地球总有一些地方每年会生成许多的白垩。厚重的白垩床出现在原生澳大利亚西部、原生欧洲、原生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原生俄国东部和原生北美洲南部。数千万年之后,海水退潮,有些白垩会暴露在空气中并干燥。法国加莱和英国多佛尔的白色崖壁出现了。
第九章:白垩纪晚期的恐龙
地球新的开花植物为某些恐龙提供了新食物。这些食草恐龙繁殖起来。食草动物又成为兽脚亚目食肉恐龙的食物。故此,兽脚亚目食肉恐龙的数量增长起来。
数百万年间,像鹦嘴龙样的鸟臀目恐龙进化起来,有些长得肥头大耳、圆鼓隆咚,全身堆在四肢上。有些恐龙最后变成了2米长、400磅重的原角恐龙和细尾恐龙。
在原生蒙古,一群原角恐龙在啃植物和树木,它们用鸟嘴一样的嘴吃东西,而这些嘴都起到了大型夹具的作用,用它们夹断树枝和树叶。这些动物都有骨质板围在厚重的长颈上。前额上有大型盾板,这些骨板可保护这些爬行动物的脖子和巨大的头部。它们的头有身体的1/4长。细尾恐龙是原角恐龙的远亲,它们的前额骨板相对较小,栖息在原生北美洲。
跟所有恐龙一样,原角恐龙都会下蛋,蛋壳在孵化时裂开,产出小恐龙。但有时候,碰巧有些蛋不会孵出来。这些未孵化的蛋跟其他一些恐龙的蛋混一起埋入地下。有些会石化,并经历自然6500多万年的风风雨雨中保存下来。这些未孵化的蛋一直留存到今天。在现代,它们看上去就好像卵形的石头,散布在戈壁沙漠和地球的其他地方。
进化为鸟臀目恐龙提供了一些奇怪的头。比如,有些鸭嘴恐龙的头上生有头冠,像盔龙、赖氏龙,都有直形平盘,而似棘龙却有长长的弯管从头部向后突出。头冠里面并没有脑子存在,它们只是些腔室,里面全是汁液和气体。
在原生加拿大,有一群肿头龙生活着,其中大部分都以树叶和林中水果为生,长约3米,头上有一种骨质圆顶。一群肿头龙中的两头雄性龙摆出斗架姿势,互相威胁着要撞碎对方的头。另外一些肿头龙四散跑开,两头肿头龙便开始恶斗起来,发出隆隆的头部撞击声。
头部有角的恐龙出现在原生北美洲。它们是一些长角和喜欢鸟类的恐龙,头像犀牛,身体像大象。三角龙的脸上生有三只角,是这种龙里面体积最大的一种,9米长,10吨重。大部分角顶龙是这个尺寸的2/3大。角顶龙都有很大的尖形面角,作为前额上的防卫武器。最长的面角有可能长达一米。它们巨大的头是陆上动物中最大的,长着与鸟一样的嘴,前排没有牙齿,但后排却布满牙齿。
一些角龙在啃开花灌木,这些植物很像现代的木兰,另外一些角龙吃树叶。这些角龙都很坚实,圆滚肥胖,蹄上有趾,有肥腿、厚实的皮毛和坚实的粗脖子。它们在地上爬行,头低着,这样,从前面看去,仅仅能够看到角和盾板。跟骑士手持长茅一样,它们披着盔甲前进。
在原生蒙古,一只雌性原角龙站在一窝龙蛋旁。一群无齿龙接近并开始狂跳起来,它低下头像公牛一样攻击。跟斗牛士一样,原齿龙跳到一边去了。但是,无齿龙迅速地围攻原角龙,并抢走一些蛋,尔后消失在棕榈树丛中。
一种食肉恐龙进化出来,成为地球上曾经活动过的最大的猛兽,这就是霸王龙。是食肉动物之王,长约15米,高约5米,重达8吨。
一条霸王龙躲在棕榈树丛中等待着。它吊起的小手臂一动不动,半张的嘴巴也纹丝不动。在它的嘴里长着一些弯曲的尖牙,每颗牙后面都有锯齿,形如铁路道钉。一只鸭嘴龙从旁经过。霸王龙突然间杀出,鸭嘴龙动作也不慢,蹬起两条后腿毫发未伤地溜走了。在附近的林地里,昆虫在吃一堆鲜肉和骨头,因一个星期以前,就是这条霸王龙咬死了一条棘龙。霸王龙力大无比不论那种野兽都不是它的对手。
原角龙、霸王龙及鸭嘴龙就是许多种边走边发出雷鸣般吼声的恐龙中的一批,它们生活在地球的白垩纪晚期。
第十章:培雷热点
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上层地幔上有一个热点,称作培雷,它是按烈眼火山女神的名字命名的。数千年间,培雷溶化了地幔,因此而形成岩浆。岩浆顶起硬壳,形成了水底火山,火山升起,露出海平面,成为一个岛屿,称为明治岛。数百万年过去了,太平洋的海洋硬壳大部分向北移动,其中一些向西移动。培雷热点突然间又一次喷发。太平洋的另一座岛升起来了,露出了海平面。在接下来的1000万年间,培雷岛跟火炬一样不停地灼痛大洋硬壳。一个岛脊形成了。
第十一章:德干玄武岩
地坑冒出浓烟。
如同巨大火炉。
日月暗淡无光,
因坑中浓烟不断。
白垩纪就要结束了。印度仍然在南半球,但是,它已经在向北前进了。印度在岩石圈上遇到了一个热点,在此之下,有一处地幔喷流。岩浆穿透岩石圈向上推挤。熔岩流入印度中西部的大片地区。
在接下来的数十万年间,熔岩继续流淌,时不时阵阵爆发。第一次熔岩流形成了一层玄武岩。接下来的爆发又浇在第一次岩石上,形成了又一个岩石层。数万年过去了,熔岩流反复发生。每次岩流都流经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次都产生了数千立方公里的岩石,每次爆发都堆起厚达数十米的岩层。一层又一层的岩层不断固化。最后,熔岩盖住了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占据了200万立方公里的空间。在原来的那些地方,玄武岩积层厚达2000米。这岩石就是德干玄武岩,意思是指“南方高原”。
德干玄武岩喷发的时候,尘土和残迹升起而成乌云,遮住了地球并阻挡了太阳的光辉。黑暗笼罩了地表。地球温度下降了5度。
大量有毒气体释放到了大气层。在数十万年时间内,烟尘包围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