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爱因斯坦的圣经
4162900000033

第33章 旧约(14)

地球环境和气候稳定下来,海平面上升了一点。从二叠纪的大灭绝中逃脱出来的海洋生命重新活跃起来。苔藓虫类、腹足类、棘皮类和有孔虫目等原生动物繁殖起来。尽管腕足类也有反弹,但是,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呈球体的单细胞藻类包裹在碳酸钙壳里,它们在海上游动。它们死亡后会沉积在海底,然后与其他有孔目虫类的原生动物壳体连在一起。因此而形成白垩。

珊瑚虫的新物种以珊瑚礁点缀着海洋底部。

鲅鱼翅鱼类是在泥盆纪发育而成的,它们的种类极其繁荣。原生泥鱼、雀鳝和角鲨鱼在海里游动。鱼类物种获取了不同体形,如骨结构、鳍、尾、眼、鳃和鳞。梭子鱼一样细长的龙鱼科、垂直圆盘形的戴普鱼、青鱼样的叉鳞鱼和美鳞鱼。

新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地球的水域里上下左右地蠕动。有些双壳类软体动物依附在遍布全球的海草上浮动。有时候,它们在泥沙里挖洞躲藏起来。在二叠纪晚期大灭绝中活下来的那些物种当中,地球上游动壳类的菊石又一次反弹。它们的数量激增,新的形式也出现了。它们有极富特色的装饰壳体,里面有腔室可以容纳液体和气体。菊石是海洋的明珠。再后,轻快游动着的菊石和双壳体软体动物繁荣起来,并统治了海洋。

第二章:三叠纪爬行动物

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种类增多。大自然进化树的枝叉上产生了鱼龙、盾皮鱼和幻龙。

在海洋里,一扇由尾鳍扇动推动着的一只大型圆滑生物在水中快速前进,像金枪鱼,也像四鳃旗鱼,这就是鱼龙,它的侧影看上去像海豚,又大又宽的眼睛在寻找鱿鱼样的箭石。不久,它的嘴里就叼着一条了。箭石和它的壳被咬碎,然后在它长齿的嘴里嚼得稀烂。接下来,鱼龙游到海面大口呼气,它的鼻子就在两只眼睛的前部。

远在古地中海的近海浅滩里,好像有一只巨大的龟在游动。它潜下水去,游到海边,并抓住一只软体动物。它强有力的颚部将壳撕开,吃掉里面的肉。这只游动的甲壳爬行类动物就是盾皮鱼。

离海岸再远一点的地方,一条幻龙在水中“爬行”,它用长长的扇形肢体而不是手臂和腿快速游动,这条长尾长脖子的爬行动物张开嘴咬住了一条小鲅鱼,然后用交错的牙齿将其吃掉。

在地球演化的这一时期,兽孔目爬行动物是地球陆上生命的主宰者,不过,当时并没有哪一种脊椎动物能够真正宣称拥有整个盘古大陆。比如,“半爬行类,半猪类”的水龙兽在南半球所有的陆上游走。这时候还有其他一些食草的水龙兽,它们的身体像牛、猪和河马。同时,食肉的水龙兽使大陆上的其他动物风声鹤唳,它们有时候是成群捕食的。

四脚蛇的新物种出现了,它们在地球低层植被里爬行。同时,其他的蜥蜴占领了沙漠、沼泽和溪流。昆虫是许多蜥蜴的食物,许多蜥蜴还以更大的脊椎动物为食。

太阳落山了,有一种在树叶间爬动的声音传出来。这就是原初古蜥蜴。它看上去像蜥蜴,但是,从头到尾生有一排尖刺。它在追逐臭虫,然后用尖嘴吸住臭虫。

大部分爬行动物的腿都是向外长着的,比如它们都是横向爬动前进。但是,有一些槽齿目动物发育出了向下的腿。这样的爬行动物可以跑动,而不像蜥蜴那样爬行。最后,某些爬行动物,仅凭两条腿走路,很快学会了奔跑。因为跑动很快,它们就可以抓到更多猎物,数量大幅增长。

在接下来的1000多万年里,爬行动物主宰了陆地,爬行类动物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第三章:三叠纪的植物

针叶类树种覆盖了地球的肥沃土壤。树阴下是一些蕨类植物。紧挨着马尾松生长的是一种棕榈样的植物,短小粗实,没有分枝的树干,这些就是苏铁类植物。它们的顶部很宽大,是一些尖树叶和大果实。陆上还生有多枝的高树,树上结有大如樱桃、发出极难闻臭味的果实,这就是银杏树。它们生有扇形树叶,夏天长得极大,冬季落叶。虽然很多种银杏都会出现在中新代,但是,只有一种银杏树活到今天,那就是白果树。

中生代之第二书,称为侏罗纪

其时,有巨兽行走于大地。

第一章:侏罗纪早期的环境

时在2.1亿年前,侏罗纪开始了,并持续了5500万年。原生北美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的裂缝扩大了,水潮涌人。新的海峡把泛古洋和古地中海连接起来。盘古大陆变成了两块,是南边的冈瓦纳和北边的罗拉西亚古陆。罗拉西亚为三块合并起来的大陆,即原生欧洲大陆、原生亚洲大陆和劳伦古陆,劳伦古陆包括原生北美在内。

数百万年过去,罗拉西亚和冈瓦纳古陆进一步分开。向西移动的海流在这两块大陆之间流动,从古地中海流到泛古洋。沿岸有新的大陆边际地区形成,使生命有了新的水中栖息地。

火山喷发给地球大气层提供了稳定的温室气体。空气温度高了一些,不再有极帽存在。地球板块还在四处移动,深海水域被移动了。因为海平面上升,水漫上了原生欧洲、原生亚洲西南部、原生北美南部和东部以及原生非洲的一些部分,并留下了沙地和沉积物。后来它们固化为砂石、盐和干土。在池塘中,有机物质在腐烂。再后,它们被压扁,然后又压实。最后,它们变成了煤和石油,广布于原生西伯利亚、原生英格兰、原生中国、原生墨西哥湾和原生德国的北部。

北半球的罗拉西亚大陆向北和西漂移。

第二章:第一批恐龙

跟大蜥蜴不一样,其他一些爬行动物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这样就引发了一场爬行类的进化革命。居统治地位的祖龙统治了地球,它们包括鳄鱼、翼龙和恐龙。

现代形式的鳄鱼出现了,只不过它们的嘴更长一些。它们是地球沼泽和湿地的统治者。

一些翼龙长得更大了,它们长出了长达一米的翼。它们的骨头是中空的,有很大的眼睛和长长的细尾。这些灵活飞翔的生物到达了地球的各个角落,在地球的每一片天空中飞翔。

三叠纪的幻龙为长颈的爬行类动物所替代,这种新的爬行动物有会拍动的肢体作为双臂和腿,这就是蛇颈龙亚目。蛇颈龙和鱼龙控制了海洋。

恐龙出现了,它们控制了地球的大陆。因为系带和肌腱更强有力,更复杂一些,它们走或跑的时候还会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脚下的大地抖动起来。它们强劲有力的搏动和多室的心脏使血液流遍全身和四肢。恐龙分为两类,一类是蜥臀目恐龙,一类是鸟臀目恐龙。

十字目和腔骨龙属的三叠纪爬行动物进化成了兽脚亚目食肉恐龙,也就是以食肉为主的蜥臀目恐龙。尽管最小的恐龙重仅一公斤,比一只鸡大不到哪里去,但是,侏罗纪早期的大部分蜥臀目恐龙都有数米长。与它们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头特别大,但又很轻。它们的嘴闭着的时候,会露出一脸“冷笑”。嘴张开的时候,会露出两排狭窄而尖尖的锯齿。所有蜥臀目都仗着两条由空腔骨头构成的腿跑动。尽管它们前端的双臂小而短,但是,它们的手却生有爪子,如同现代的鹰爪。它们的尾巴抬起的时候可以保持身体平衡,迈动轻快的腿可以跑得非常之快,跟在蜥蜴、小恐龙和地鼠类的哺乳动物后面猛追不舍,跑动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猎物捕到后,它们强有力的颚部和尖牙就会将其撕开。所有腔骨龙属的骨头都是空心的,它们的手有三叉弯爪。这些兽脚龙长为半米到两米不等,依靠相对较长和较细的腿走动,这样,它们的小手臂就悬在前面不做任何用途。斑龙是早期兽脚龙中最大的龙,长为6~9米,高达两、三米。它们有粗壮的腿支撑着。

陆上还生活着蜥脚动物,身体长得跟大象一样。有力的巨尾如同巨大的法码补偿前面长颈的重量。早期的蜥脚动物长约6米,重达10吨,很少有掠食者胆敢进攻如此巨大的生物。它们几乎不能够弯曲的双腿如庙宇的石柱,看上去结实、粗壮。大脚上生有5根钝趾,可使长腿稳定有力。有一些恐龙的一根脚趾上还有爪,在它们走动的时候可以提供额外的吸附力量。鳍龙行走的时候,会用到四条腿,它们走动时地动山摇。它们的尾巴抬起来以求平衡,也可以避免被同族的其他成员踩倒。鳍龙行走的速度比大象快不到哪里去,没有多少大型鳍龙可以抬起前腿来进食。但是,它们的脖子很长,也很灵活,使它们的小头可以摆动起来探到树枝。为了满足它们极大的胃口,它们要花很长时间撕扯树枝和林木,它们很少咀嚼,而是将树枝树叶整个吞下。

第一批鸟形龙出现于原生阿根廷,时在公元前2.1亿年。

第三章:爬行类进化

数百万年过去,新的蜥臀目恐龙从旧的恐龙属中演化而来。总体而言,它们的身体更大了:有一些长到30米长,10多米高,重达数十吨。长臂龙是一种巨大沉重的恐龙,重达50多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食肉恐龙长到了5米高,10米长。它的头骨比以前更大,颚部较以前更有力。它的牙齿向后弯曲,每一颗牙齿都有极锋利的刀口,就如同切牛排的锯齿刀。它的三叉爪更长了。它后来成为异龙,是一种凶残的兽脚龙和猛兽。

在原生康乃狄格州,一群恐龙跑过泥地。一个星期之内,泥地干了,成为硬如石块的干地。那上面的脚印一至保存至今。在地球的别处,还有一些恐龙跑过泥地,其中一些变成石上孔洞。

翼龙的吼声震撼了掠食者头上的天空。它们长出更大的鹰一样的爪子,抓取猎物或者折断树枝。数百万年过去,这些会飞的爬行动物有一些长出了更长的嘴,并失去一些牙齿。它们的眼睛向里缩进,长到了嘴上。尾巴也更短了,脖子却更长了。它们在水面上飞行,抓取鱼类送人牙口。

第四章:盘古大陆裂开

2000万年过去了,在此期间,盘古大陆下面的热量使大陆裂成几块。岩浆在劳伦古陆和原生欧洲之间流溢,地震摇动地球,火山突然间爆发。在冈瓦纳古陆南边,岩浆冒出了地面。瓦尔维斯地幔热点使原生非洲和原生南美的南边裂开。在别处,冈瓦纳古陆的一大片,也就是古地中海南边靠近南半球中间的那一片裂开了,那就是印度。印度板块开始向北飘移。潮水漫人原来的地区,并形成了新的海洋,这就是原生印度洋。

第五章:地球生命继续进化

天上要有飞鸟,

地上要有家禽。

生命在进化。大自然之手使鲨鱼和鲅鱼成为现代的模样。

数百万年期间,某些鸟龙进化了,嘴变成了长喙,许多类型的牙齿也出现了。上排和下排牙齿相互叠齐,而不像以前彼此交错。发育良好的双颊出现了,这就使得鸟龙咀嚼时不会使植物、菜根和树叶从嘴里漏出去。臀部向前挤动,粗大肌肉使臀部与大腿连接起来。腿中骨头更轻一些了。这样,体重轻、速度快的恐龙就“形成了”。此时,它们仅有一米到两米长。

在原生北美,一种3米高、8米长的笨重生物慢慢学会用四条腿走路了。它的重量可能达到3吨,脊椎上面生有一排可移动的钻石形骨板,尾巴上面生有多层尖长的刺。它的头相对较小,几乎没有颚,这就是剑龙。一只异龙接近剑龙并张开了满是尖牙的下颚。剑龙转身,将尖刺来回摇动起来。异龙走得更近了,围着圆圈转动。但是,剑龙也不断转身,使尖刺保持在异龙和自己中间的地方。异龙保持两个身体远的距离,等待着,一直在转动。半分钟后,异龙转身跑开了。

由于最高的食草恐龙有更多树木和树叶可吃,因此再想变大就要承受更大的进化压力。一个物种更小的成员吃得较少,长得小,有时候甚至会饿死。蜥脚类动物就长出了更长的脖子,出现了更多的品种。比如,重达30吨的雷龙出现在原生北美。它可以伸长脖子吃高达10米的树顶的树叶!大自然为雷龙提供了惟一的木柱一样的牙齿,这样,尽管很容易扯下树叶,但咀嚼起来却很困难。因此,太多的咀嚼动作使牙齿磨损严重。牙齿磨完以后,新牙会长出来。后来,雷龙灭绝了,骨头也得以保存,或者石化了。

雷龙、禽龙、梁龙、拱齿龙、剑龙和异龙只是在大地上行走时发出地动山摇的吼声的一批龙属。

更多的兽孔目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类动物。地球上有了数种不同的兽孔目。但是,在侏罗纪,大自然的哺乳动物只有少数几种,所有哺乳类动物都是小型动物,长得像老鼠。吃植物的物种出现了,其中一些爬到树枝上去了。这个时期的所有哺乳动物都靠下蛋繁殖。

再后,一种鸟龙属爬行动物进化成始祖鸟,它们是第一批鸟类。在原生德国南部的原生巴伐利亚,一只始祖鸟栖在树上。一只小蜥蜴就在树下的一些卵石上爬动。始祖鸟从树上一冲而下,落在地上。但是,蜥蜴跑了,钻进了洞里。始祖鸟又看见了一条蠕虫,扑上去吃掉了。它又走到树边上,用爪子爬上树干。几分钟后,它又回到了树枝上。

再过不久,始祖鸟进化成了一种灵活的空中飞禽,不再仅仅是滑动,而是拍打着翅膀真正飞行起来。

大地天空布满飞禽,

生命之树又发新枝。

第六章:侏罗纪最后的日子

翅膀拍打的声音响彻天空,

如同群马战车奔赴战场。

地平线上露出第一线阳光。空气凉爽而湿润,地表覆满雾气。一只异龙醒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翼龙从树上飞过,可听见翅膀拍动的声音。然后,一只小雷龙的尖叫声传来,一条饥饿的异龙用利爪掠它而去。

雾霭在棕榈般的苏铁树上升起。在松林的边缘上,另外的一条龙在啃树叶。阳光在蕨类的露珠上反射出来,一只小虫在湿地上爬动,大地一片霉味。一只苍蝇在蛛网上挣扎。就在几尺远的地方,一只蜥蜴嘴里咬住另一条更小的蜥蜴。

空气暖湿起来,地球干燥一些了。雾气开始上升,侏罗纪最后的一天就是这么开始的。

侏罗纪最后的一天过去了。

中生代之第三书,称为白垩纪

有朝一日,大力者将为强弩之末。

第一章:新大陆漂移四散

他劈开岩石,

水即喷涌而出。

时在1.45亿年前,白垩纪伊始,延续8000万年。白垩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制垩”,因地球一半以上的白垩在这个时代形成。

如今,泛古陆破溃,旁生萌蘖,造化一往无前。

在冈瓦纳与北美原始大陆之间,海中央一道山脊渐渐隆起。岩浆喷涌上冲,刺破地表,形成洋底硬壳。因冈瓦纳和北美原生大陆彼此漂离,硬壳即沿海底山脊向四周发展。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逐步形成。这些海洋自此留存,直到今天。

数百万年过去,地球巨力撕裂冈瓦纳大陆,如同撕扯人的衣服。南美原生大陆的南部漂移出非洲原始大陆的南部。两者之间升起一座海洋,类似全新世时代的红海。岩浆从地底升高,撕破冈瓦纳南部地区:南极古陆和古澳洲从南美古陆和古代非洲大陆漂走。潮水注入其间的空隙,德雷克通道即是这条水道,好望角亦于此时产生。

海底硬壳沿中印度洋海底山脊延伸,印度亦骑在岩石板块上快速向北漂移。

泛古陆破溃,四分五裂,海平面开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