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用较优惠的价格购得。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幅地皮将可发展成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一、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
二、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
三、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或郊区,都同样便利。
四、位置临海,景色怡人,海景住宅当然矜贵。
五、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李嘉诚认为儿子的想法尽管有点“狂”,但颇显商业眼光。说李泽钜的想法“狂”,一点不夸张。因为整块地皮,大约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在加国建筑史上,也将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1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
李嘉诚拉他的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人为李泽钜。
李泽钜为这宏图巨构一手一脚策划、设计,无数心血悉付于此。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大小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土逾2万人见过面,解释这个计划。当然,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无限量支持。
也许是虎门无犬子,李泽钜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当然,李嘉诚更不愧为大家风范,给李泽钜委以大任,一出手就是以百亿计。
端的是响鼓重锤,李泽钜一亮相就不同凡响,出场便给人以猛龙过江(李泽钜正属龙)的震慑力,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觑。李嘉诚的用意也许正在这里。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一切都如期进行。1989年3月,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赫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激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国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南辕北辙。
李泽钜对加拿大人的过激行为既气愤又无奈。他说:“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间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本地人的不满,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演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向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就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而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就是说,新财团的盈利将被大打折扣。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没有出面,麦理思、马世民也未露面,而全盘托付给坐镇加国的李泽钜。这表明,李嘉诚立意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和毅力。
李泽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他语气温和但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地问省督林思齐:“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国的,对香港的内情再清楚不过。特别是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2/3。更会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省--卑诗省,落在其他省后面!另外,卑诗省是得到香港移民利益最多的省份。如果移民停止投资甚至撤资,该省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这就是省督林思齐及其卑诗省要命的弱点。
于是,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将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哥华发售--这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
省议员通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以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李泽钜的处事能力得到其父的赏识,李嘉诚同意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董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首先钦佩李嘉诚的气魄。在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风波中,也那么沉得住气,像一个得道高僧一样“我自岿然不动”。也看出李嘉诚为培养接班人不惜冒大风险、下大赌注。
确实,如果接班人能当大任,将李氏商业王国继续扩张,那么,多大的风险多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虽然李嘉诚经常告诫公子,“凡事要低调”。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一个人事业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李嘉诚总是选择最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公子曝光亮相。
早在1985年,李泽钜才及弱冠,香港证券界泰斗人物冯景德生前为他所持有的最后一间公司“天安中国”举行开幕酒会,李嘉诚便携带李泽钜出席,争取机会使他认识本埠商界的世叔伯。
1990年,万博豪国嘉汇苑公寓在港推出前,长实集团公关部就精心安排,让集团执行董事李泽钜接受两家杂志的采访--连人带房一并推向社会,反响甚佳。
1992年7月,新任港督彭定康视察葵涌的4号贷柜码头,受到长实集团的隆重欢迎。泽钜、泽楷两公子站在老爸两侧,李嘉诚特意将两个儿子介绍给新港督。10月,彭定康宣布“总督商务委员会”名单,李泽钜名列其中。
历来“商委会”有港府的“商政局”之说,地位权势声望,不言而喻。商委会共有18名商界名人和3名议员,惟有李泽钜年仅28岁,这显然是本当由李嘉诚出任的公职“禅让”给其子。
1992年4月,李嘉诚突然辞去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众说纷纭、风波未息之际,超人与汇丰大班浦伟士“顺水推舟”,让李泽钜进入汇丰董事局。
如此显赫的位置,继“包超人”包玉刚之后,便是“李超人”李嘉诚,怎么也轮不上后生晚辈李泽钜--众人自然明白,李泽钜便是李嘉诚,儿子接班,步步变为既成事实。
在商界,靠的是朋友。社会关系是顶顶重要的。李嘉诚自然深谙这一点。
香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商家多属家族性质,讲究论资排辈。单凭李泽钜的资历,是不足以与香港商界老一辈的大商家平等交往的。中国式经商,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前辈晚辈分得很清。
因此,李嘉诚带着李泽钜认识商界那些世叔伯和政府首脑,人们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为日后李泽钜主持大政打下牢实的基础。这是他深深熟悉中国式经商风格的精明之举。
李嘉诚对儿子的苦心培养,是既符合中国传统,又结合了西方社会的合理因素,他的两个儿子终于不负父望,子承父志。李嘉诚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了中国家族富豪历史悲剧的重演,使自己的家业得到了继承发展,他的创业精神也得到了发扬光大。李氏家族企业有望在新世纪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辉煌。
感悟:
家庭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更与我们国家的千秋大业紧密相连。家庭教育还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对下一代的成才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谋略,并且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问与谋略。要搞好家庭教育,除了需要家长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家长掌握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子女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13.苦尽甘来尽孝道
李嘉诚语:我旅港数十年,每碌碌于商务,然无日不怀恋桑梓,缅怀家园,图报母恩。
中国传统文化最注重孝道。不论谁生意做得多大,官做得多大,落个不孝的名声,他的成功也就失去了光彩。
一个人对事业、母亲和女友的关系应该这样处理:事业第一,母亲第二,女友第三。
李嘉诚从小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且在他拼搏的时候,母亲常常是他的精神支柱,常常是母亲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他顿悟很多道理,所以,李嘉诚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他当初追求财富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取得成功后,首先就是给母亲尽自己的孝道。
李嘉诚不光是在事业上的成功令人称道,而且他待母至孝至敬,更是为世人所称道。由于少年丧父,又饱尝贫穷、辍学之苦,眼见母亲李庄碧琴在那孩子幼小、寄人篱下的艰难日子里,面对无情岁月,茹苦含辛地操持那个家,抚育年纪尚幼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经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做着手工,为幼子缝缝补补,督促孩子温习功课做作业,苦口婆心地劝诫孩子们要恪守社会道德,学会做人,刻苦耐劳,奋斗成人……懂事的李嘉诚深知母亲的挚爱与凄苦!尽管不时有舅父庄静庵的关照,得解燃眉之急,能有三顿之安,但生活还是过得甚为窘迫,时时捉襟见肘。而母亲总也不向苦难低头。更使李嘉诚刻骨铭心的,是贤惠的母亲总是以积极向前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的严酷和拮据,不时谆谆地教育孩子们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庄碧琴老夫人跟随丈夫李云经先生多年,自己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学问,不时给孩子们讲述许多诸如“孙悟空西天取经”、“岳武穆精忠报国”、“文天祥抗元护宋”、“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好些潮汕地区动人的民间故事,依此给孩子们带来勇气和希望。
李嘉诚深深地敬爱他的母亲。从走上社会伊始,就痛下决心,“吃得苦中苦,来日报母恩”,期望帮助母亲撑起那个负担并不轻的家,扶持弟妹们快快成长,努力使生活带来欢愉。见儿子有志气、有毅力、能吃苦、尚俭朴、人聪明、也有活力,这些自然使母亲万分高兴。
也许是李嘉诚的孝心感动了上帝,李嘉诚发迹了!老母亲也舒心地微笑着。但做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母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苦难,仍然谆谆教诲已经发迹的李嘉诚,一定要循古德,要讲“忠恕”之道,要“慈悲为怀”。
他尊重母亲礼佛的信愿,数次以老母亲的名义捐资在家乡潮州整修开元护国禅寺。为了让母亲晚年生活过得欢愉,他用巨款给母亲购置了一座花园别墅。每天上班前,下班后,他像例行公事那般,总要上门参拜一番高堂,聆听教诲。每天他都吩咐管家上市场买活鱼来烹煮,给老人家补养身体。
凡有亲朋馈赠食品,是母亲所喜欢的家乡土特产或为母亲所钟意的美食,李嘉诚必亲奉母亲先尝。当母亲病重入院治疗时,他亲自小心翼翼地把老母亲抱上救护车,抱下救护车,生怕有所闪失而增加母亲的痛苦。
老母住院治疗期间,李嘉诚极尽人子之孝,日夜守候勤加护理。
李嘉诚听从母训,对弟妹极尽心力帮助他们成家立业闯天下。他拿出巨款,于1980年将40年前的故居--府城北门街面线巷的祖宅重新改建,妥善地安排了堂兄们及子侄辈,让他们安居乐业为社会做贡献。
李庄碧琴老夫人是于1986年5月1日去世的。李嘉诚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及殡葬仪式。是日,香港总督卫奕信及港府的达官贵人、香港社会的显要贤达、亲朋好友、新华社香港分社主要负责人、潮州商会、潮州公会、香港汕头商会,香港潮安同乡会,以及企业界的同仁等等有3000多人参加追悼会。汕头市市长陈燕发、汕头大学第一副校长林川,率汕头市吊唁慰问团参加追悼大会。
当时,汕头大学师生员工奉赠李庄碧琴老夫人的挽联是:
李庄太夫人千古:
勤劳闵闵,含辛茹苦育人杰;泽披桑梓,懿德堪扬扬懿德。
诲化敦敦,创业夺魁报慈恩;荫及痒序,母仪足式式母仪。
李嘉诚致的悼词,更令人情折五内!
追悼会及举殡仪式,备极哀荣,也显现人子之至诚至敬至衷至孝。李嘉诚还跪亲奉送给佛寺主持的礼赠,以表诵经超渡之佛德。
李庄太夫人的灵柩葬于柴湾佛教墓地。
李嘉诚捐资500万港元,在跑马场兴建“李嘉诚护老院”,为母亲大人设置灵堂,供奉灵位,遗像悬瞻,以志永念。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老先生,早年(1943年)安葬于九龙沙岭和合石之潮州老家。数十年来历经修缮,铺筑路径,广植林木,竟至绿树成荫。先人有知,也慰安矣。李嘉诚还多次捐资修建潮州老家,恩泽润及桑梓同乡先灵。乡人有知,也谓之大仁大义大德。
此后的每年春秋二祭,李嘉诚都会偕同夫人、子弟,前往扫墓,忠孝之情,令人赞佩。
感悟: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不要等到自己当父母了,才知道父母可亲可敬。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他们在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14.重真情,跟贤妻真爱永存
李嘉诚语:月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在事业上为我出谋划策,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她把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我完全不用为家里的事情操心,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应付事业上的各种问题。这是我最要感谢她的地方。
在李嘉诚的身边,经常保存着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那是1989年4月李嘉诚获英女皇颁授CBE勋衔时,全家的合影照。风姿绰约的庄月明戴着一副茶色眼镜,挽着一条银灰色的长披肩,站在李嘉诚身边,幸福地微笑着。大儿子李泽钜与小儿子李泽楷分别站在他们夫妇的两边,睑上也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嘉诚在百忙之暇,常常回想起当年刚到香港的时候,与表妹庄月明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