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4121700000066

第66章 旅行中的人文关怀(1)

——论尤今的游记文学

白舒荣

尤今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九十多个国家,不计其数的城市。旅行是她的生活,也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高产的小说、散文、游记、小品等种类丰富的一百多部著作中,令她成名,最富特色,也是最夺人目光的非游记莫属。

通过旅行,她采访世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通过旅行,她拓展了生命的广度,增强了思想的深度。她的游记,既是她的游踪报道,更是她对世界,尤其是对人和人性的审视和探索心得。她的游记,以微笑的眼,善良宽厚的心,敏锐的感知,看待世界,反映世界,并希望通过游记架设起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当今随着旅游的普及,撰写游记再不是作家的专利,一般游客也常把自己行走的闻见公之于网络,普泛的游记作品日渐增多。但是无论专业作家还是网络写家,能像尤今将旅行当生活,将旅行作为文学创作活动,游踪几遍全球的,毕竟是少数。数十年中,她不但每年都有游记著作问世,而且久远地受到出版商的青睐和读者的钟爱,十分鲜见。这与她行走的广博深入有关,更与她作品的艺术特质密不可分。

一、旅行生活与创作

尤今原名谭幼今,出生在马来西亚怡保,父亲是位抗日英雄,她的文学爱好得自家中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藏书。看她著作等身,一般人会想,她肯定是吃饱了饭没有别的事做,专以煮字为业。不然,她从踏入社会,始终是工作繁忙、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上班族。从国家图书馆职员、报馆外勤记者、副刊编辑,到踏入教育界成了汉语老师。工作和写作,都是她的所爱。

对尤今来说,旅行是她重要的生活内容,或者说,她常过着旅行生活;旅行也是她的创作活动。

童年时的尤今以为顶在头上那片天就是整个世界。在读书、成长之后,觉悟到人生在世,实际上就是一趟单程旅行。她立志好好利用这张单程旅票把自己居住的世界看个够看个透。丈夫林日胜对妻子的爱情宣言就是:“地球上,任何国家,不论在天涯,在海角。只要你想去,我都可以偕你同去。”

从1973年开始,至今近三十几年,每年只要有工作空隙,她都会背起行囊离开狮城,在地球上走来走去。她立愿穷己之一生,看尽天涯海角的每一寸土地,永不满足、永不疲倦。她说:“当这些国家平平地躺在地图上时,它们只是一些相互交织的虚线和实线,然而,一旦亲身走了进去,山与河都蓦然有了生命,草与木也有了感情。”她认为无论贫富、美丑,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都值得她去看,值得她去爱。

尤今从不参加旅行团,作走马观花扫盲式旅游,而是随心所欲自己安排行程,隆而重之的对待每一次出行。在决定路线出发前,她必定先通过各个渠道搜寻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并扼要摘记,再与该国人士交谈,以便深入了解其风俗习惯、社会状态,做到胸有成竹。她甚至把重要资料读得滚瓜烂熟,几能倒背如流。如果已经决定要写某个题材,总争取再三反复去同一地方多看多记,弄到自己真正熟悉和了解为止。

在旅途中,她常常天不亮便外出,似逃出长辈们视线的顽童,脚踏飞轮般直转到天昏地暗才舍得休息。她贪婪地吞噬沿途风光,对有记载名山胜地或不入流的一般景物,都一视同仁。更偏爱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寻幽探密,无畏艰险,亲身体验当地人的饮食起居。

她曾进入靠近食人部落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在北极圈观赏过“太阳不肯回家”的奇景,于希腊佳蓝巴佳小城,做过桃花源美梦,到乌拉圭“君子国”漫游,去老饕天堂的阿根廷一饱口福,也曾在土耳其尝试土耳其浴,在金字塔前骑骆驼,在死海上仰泳,在泰国罂粟园里偷尝鸦片,在曼谷蛇园闭着眼睛硬逼着自己灌下眼镜蛇的鲜血,在罗马观赏过令人心旌摇动的肚皮舞,在荷巴特参与罗盘赌博,输掉一笔可观的本钱,在沙特阿拉伯顶着火球似的太阳数小时的开车去看沙漠的雄伟面貌,还曾在南斯拉夫,因拍摄犯禁曾一度被关进警察局,在海地领教过漆黑的机场没有出租车可用的困境……

为了贴近生活,方便观察各地的社会状态,深入民间体察关注当地一般人的苦乐哀愁,旅途中尤今很喜欢住寻常百姓家,有时通过当地旅游促进局代为安排,有时是到达了目的地后自己寻找。

旅途中她总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把旅途中所见所闻先牢牢记在脑海里,回到住处,立即反刍记录在笔记本上。如,她在亚马孙晦暗不明的森林里,白天和导游谈天,晚上在简陋的茅舍,点上蜡烛,眯着双眼,在闪闪烁烁的灯光下,将记忆翻出、一句句一行行地写下来。茅舍旁边就是常有鳄鱼出没的亚马孙河,丛林深处时不时传来猿猴叫声,在安静无人的夜晚,令人毛骨悚然。许多肥肥大大的蚊子,成群结队地肆虐,她的两条手臂被叮得又红又肿。

黑格尔曾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密切的关系。”

黑德尔讲的是普泛的艺术创作,对游记作家来说,“生活富裕”“置身于这种材料里”,更是不可缺少的“依靠”。

迄今,尤今足迹已遍及地球上九十多个国家。她以宽厚博大仁爱的胸襟,接纳地球上的每个国家和地区,把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当作有生命的个体,繁荣富强令她留恋,贫困落后也同样吸引她。

穷国,富国,穷人,富人,都是她关照和书写的对象。

在新加坡,甚至在世界华文文学界,如此多而广地,以文学性游记反映当代世界的作家并不多见。

二、突破以表现山水为主的游记传统,重点关注人和人性

游记易写难攻。一般根据旅行手册加上点自己行走感受的文章比较常见,好的游记不但需要作者对旅行对象多用心,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作技巧和学识修养。

出行前做足了准备,去了目的地后认真深入生活,对其所写备足了粮草,举凡对象国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等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地了然于心,并用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所以尤今的游记内容丰富新颖鲜活生动,像她的个人签名一样,特色鲜明,读起来兴味无穷,欲罢不能。

尤今的文笔阳光温馨。带着一双微笑的眼、温暖的心、博大的胸怀,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哪怕是最落后、最肮脏的所在,她也总是能从中发掘出美好、善良和希望。读了她的书,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感谢和敬意。

其游记书写,常常以她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行为线索,把所到之处的闻见感知,分别写成一个个片断,由若干片断,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面貌作立体式比较全方位地呈现。这些片断各自独立成篇,又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分别读,是单本剧;整体看,是连续剧。 无论单本剧还是连续剧,皆活色生香、风姿绰约,顾盼生姿。

她以散文的技巧写景状物,以小说的笔法描绘人物,以报道文学的手段展现各国社会生活,以议论文的笔法表达自己的立场感悟。

也就是说,她的游记是散文,像小说,并兼具报道文学与议论思考的品质。

立体式跨文体书写,是尤今游记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第一名金牌奖的优异成绩,使她具有丰富扎实的文学学养。她的文字简洁干净而不贫乏枯燥,幽默生动而优雅脱俗,轻松欢快而不落轻浮。

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钱谷融,台湾著名作家琦君,泰国著名作家司马攻等都曾撰文盛赞她的游记。

尤今极少写静态风光景物,动态的人物描述在她的游记中唱绝对主角。 她突破了以描述山水为主的游记书写传统,以人为本,把更多的着眼点,放在对人和人性的关注挖掘探索上。

在旅途中,她总是设法结交当地朋友,同他们交谈,关心并深入实地体验他们的生活。她认为这种做法,既能获得许多书本上和旅游资料里没有的鲜活素材,还能通过交谈、交友,了解当地百姓真实的想法,反映出更生动、更真实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