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4121700000055

第55章 韩国(3)

韩国的正统华校

傍晚时分,迈入校园里,有几位八九岁的男学生,坐在校园一隅,以流利的华语交谈着。我问他们:“这么迟了,还没放学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已经放学了,等爸爸来接。”由他们口中流出来的,是字正腔圆的华语。

这所位于首尔的华侨小学,是全韩国规模最大的正统华文小学,拥有学生600余人;由幼儿园而至六年级,除了每周一小时的韩国语文课之外,其他所有的科目,全都以华文授课。

该校训育组的组长王德祥老师表示,全韩国总共有十所华校(四所中学、六所小学),学生多半为华裔。

让我觉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弟,读的是百分之百传统的华校,而中文在韩国并不是通行的语言,那么,他们的父母送他们入读华校的原因何在呢?

王德祥老师不假思索地说道:

“从感情的因素来看,凡是华人,多半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掌握母语吧!从现实的因素来看,韩国一直以来,都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随着中国国势的兴起与强大,韩国日后的经贸也许大部分需要仰赖于中国。学了中文,便等于多了一项谋生的技能了!”

入读韩国正统华校的学生,每周的韩文课只有一个小时,生活在这个以韩语为主的国家里,他们又如何应付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呢?

对此,王德祥老师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韩语只有24个字母,是以非常科学化的原理来进行创字的。曾有一位语言学家指出,相较于世界其他语言,韩文是最系统化而又最容易学上手的。对于华人来说,学习韩文,更是易如反掌了,因为韩文有大量的词汇是从汉语转化过来的。出生、成长而又生活于韩国的华人,根本不必一本正经地坐在课室里埋头苦读,整个生活环境,便是一个活的大课室。”

王德祥老师以自身作为例子,他是土生土长的韩国华裔,自小在韩国接受正统的中文教育,高中毕业后,远赴中国台湾深造,就读文化大学,返回韩国后,便投身教育界执教鞭。尽管从来不曾正式接受任何韩文教育,可是,大环境却是他的学习渠道,“听说读写” 毫无问题。

一般在正统华校受教育而准备入读大学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便得作出一个抉择:日后究竟要负笈中国内地或中国台湾,延续中文教育呢,抑或是留在韩国,进入以韩文为主的高等学府深造?如果选择的是后者,高中的课程便得转向韩文了。

首尔这所历史长达一百余年的华侨小学,既然是正统的华校,学生的中文程度如何呢?

我要求看看教材,王德祥老师为我取来了小六的课本,我一翻,便吓了一跳。

编进课程的,包括古诗(白居易的《草》)、古文(司马迁的《季札挂剑》)、翻译文学作品(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吴源茂的《荷叶正盛满着雨水》)等等,选材深而精。

王德祥老师解释道:

“由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本,用的全是台湾编的教材。在韩国读到高中的学生,毕业后不论到中国内地或中国台湾去升读大学,程度都完全没有问题。”说着,露出了几分自豪的神色:“坦白说吧,在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以外,正式的传统华校办得较有规模的,就属韩国了!我们除了拥有十所正式的学校以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华文补习中心呢!”

谈到这儿,我看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王德祥老师送我出校门时,说了几句掷地有声的话:

“从世界经济的走势来看,别的语言可以暂缓不学,但是,中文是绝对不得不学的!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我们一定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