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臭豆,表面上看起来饱满完美,然而,只要用刀子从中剖开,便会发现里面阴阴险险地藏着蠕动的小虫,嘿,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啊!为“安全”起见,我通常会把臭豆倒进水里以探测好坏─ ─那些被虫蛀过的,重量较轻,总会无所遁形地浮上水面,至于那些完好结实的,便会沉着稳重地躺在水底。常常想起香港作家东瑞曾经说过的话:“真情和假意,就像水和油一样,最初混在一起时,总是油水不分,混沌一片,然而,时间一久,油便会浮上水面;这时,水是水、油是油,泾渭分明。”我想,臭豆的好坏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吧?
此刻,在雅加达陪我共逛菜市的印尼文友看到我痴痴地盯着那串串臭豆出神,不知道我看的是悠然远去的童年岁月,还以为我嘴馋呢!
她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在印尼,这是人人爱吃的“翡翠豆”,有多种不同的煮法。
翡翠豆?
一听便哑然失笑。
多么高贵雅致、多么超尘绝俗的名字啊!
把“翡翠”二字冠在这豆子上,完全是取其外表的特色。它灿亮、它润泽、它华美、它翠绿,叫它“翡翠豆”,它“当之无愧”;可是,这名字,显不出它内在的本质,看不出它真正的特性,它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我还是喜欢它的俗名。
臭豆,啊,臭豆。
坦坦荡荡、直直爽爽、真真实实;不欺世盗名、不装神弄鬼、不忸怩作态。
臭就臭,要吃就吃,不吃就拉倒,痛快、爽快!
多年以来,我都以爸爸所用的方法烹煮那百食不厌的臭豆,可是,印尼文友却教会了我几种不同的烹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