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教育和提高乡镇干部。现任的农村乡镇干部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工作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干部已经不多了,有相当一部分是军队转业复员回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下乡工作的也有一些。总体来说,这支队伍年轻,有干劲,有闯劲,有开拓精神。工作已有一定经验,但文化素质并不高,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老办法不行了,新办法还不会。他们在政治上还不如老干部成熟、老练,群众观点、工作作风也不如老干部那样踏实。因此,对这支队伍在政治上要严格要求他们,上级组织部门要严格管理,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他们。对少数腐败变坏的干部,要按党纪国法,加以惩治,并清除出去,不能让少数腐败分子坏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名声。对绝大多数乡镇干部是要教育提高他们在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现在中央党校已经办了********班,培训县(市)委主要领导,效果很好。省委党校、地(市)委党校,也应该办乡(镇)党委书记班,培训乡镇主要领导。这有利于乡镇党委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把农村基层工作做好,这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要从工作上支持乡镇干部,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这几年农村形势严峻,实际困难多,工作难度大,乡镇干部两头为难,两头受气,他们有许多难言的苦衷,社会要理解他们,特别上级领导、组织部门要理解他们,要为他们担些担子,要为他们创造一些好的环境,改善工作条件。最近,中央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宣布,今后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改由县里统一发放。这就为乡镇减轻了一大负担,乡镇干部无不拍手称好。前面讲到的不少“任务”,县市一级党和政府,要替乡镇把把关有的可以缓办,有的可以少办,有的可以不办。给乡镇干部也减轻点负担,使他们能把农村的主要工作做好。在调查中,我们听到乡镇干部说:“我们多数是共产党员,谁都愿意把工作做好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我们都是当地人(脱产干部一般是本县本市的,不脱产干部都是本乡镇的),谁愿意同父老乡亲的关系搞僵,挨群众的骂?”“我们是不得已啊!”
最后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乡镇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乡镇干部在农村工作,现在城乡差别很大,除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大多数乡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比较艰苦,他们常年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解决大量难办的实际问题。
“眼睛一睁,忙到天黑”,“一上班就是一年”,很多乡镇干部是没有节假日的。他们家属的工作安排,子女的上学问题,都有困难。与他们一起毕业,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同事在市里工作的,工资待遇一般都比乡镇干部要好,要高。尤其是这几年实行分税制后,许多乡镇财政困难不能正常发工资,乡镇干部也常常是几个月领不到工资,他们同样要生活,要养一家老小。这些问题,我们的领导部门要为他们着想,帮他们解决,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在基层工作。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现在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需要大量的优秀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非常重要。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困难,但却是锻炼培养干部的大熔炉。我们应该制订相应的政策改善农村基层工作的条件,改善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在基层工作,并且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第一线去工作。既要把农村工作做好,又能培养一大批熟悉农村基层情况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部门去工作,这是我们在新时期要做好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中央党校《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2期)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
当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社会转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25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制结构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1万多亿元,比1978年翻了三番多,平均每年递增9.4%,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业结构改变了,城乡结构改变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等组成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分化了,有些社会阶层分化、缩小了,有些社会阶层扩大了,有些社会阶层的地位提高了,有些社会阶层的地位下降了,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整个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和流动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各个社会阶层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整个社会结构正在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演变。
总体说来,过去我们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变化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这个同样重要的基本国情的研究,则相对少了一些,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这方面的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些不同看法,存在不少争论,并且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讨论和澄清,也妨碍着对于这个基本国情的研究和认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经济政策与之相适应,而且要求新的社会理论、新的社会政策与之相适应。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用以协调好国家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使之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在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开展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调查和研究。五年来课题组先是对全国十个县、市和两个国有大型企业、一个大学进行了长期深入调查,取得了11000多个问卷和近千份对各阶层人员的访谈资料。并于2001年开展了全国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用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中的72个县、市、区做了6000份问卷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和资料。
课题组依据这些调查数据和资料,结合对于社会结构理论和各种文献的研究,于2001年8月开始撰写第一份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1月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以后又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现在课题组正在撰写《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为题的第二个研究报告,争取在年内出版。
根据课题组五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有如下六点认识。
①现阶段中国社会已分化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划分阶层的标准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根据。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依据每个社会成员从事何种职业和对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可以认定这个成员属于哪个阶层,认定他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
十个社会阶层的现状第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在中国现阶段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他们拥有组织资源优势,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比较高。这个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1999年数据,下同),在大中城市中较多一些在县以下较少。
第二,经理人员阶层。指在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个阶层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生的。现在经理人员阶层有四部分人组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城乡集体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中型私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个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势,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经理人员阶层还会逐年增多。
第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和固定资产,并雇佣职工进行经营以获取利润的人员。按现行政策,雇工在8人以上的企业主称私营企业主,他们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生的一个阶层。按1999年的数据,私营企业主阶层占0.6%。现在已超过1%。
第四,专业技术人员。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中从事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大多受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和专门职业技术的培训,具有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拥有文化资源的优势。这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占5.1%,多数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中城市。随着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将日益扩大。
第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有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这个阶层是现代社会和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重为4.8%。
第六,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少量私人资本,从事小规模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并以此为生的人,自己参加劳动和经营,有些还有专业的技术和手艺,有些还带一些徒弟,雇请少量帮工(不超过7人)。他们被称为小业主、小雇主、个体工商户,国外有称自雇佣者的。这个阶层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生的,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占4.2%。
第七,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指在商业、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体力和非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产业工人较为类似。现在一些新兴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旅游、通讯、房地产、社区服务等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预示着这个阶层未来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个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为12%,其中约1/3是农民工。
第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中从事直接和辅助性生产的体力、半体力劳动的人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产业工人人员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0年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1621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的职工有万人,只占47.1%,多数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如三资、股份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企业)里就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农民工涌进产业工人阶层,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产业工人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占22.6%,其中农民工已占大多数。
第九,农业劳动者阶层。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据我们调查,农业劳动者阶层1999年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相应的社会政策到位,这个阶层还会继续缩小。
第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者人群。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使一大批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就业机会不足,使许多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长期待业。1999年这个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约占3.1%,他们是这几年媒体所称的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底层。
②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正在继续成长。为什么这样说?首先,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形成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与此相适应,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都已经具备,上述十个社会阶层的状况构成就是证明。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的社会阶层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以及办事人员阶层等),有的社会阶层的规模将继续缩小(如农民阶层),但基本构成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其次,中国现代的社会阶层结构中社会阶层位序已经确立。
所谓社会阶层位序是指各个阶层在社会地位分层等级中的排列次序。社会阶层位序取决于各个阶层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数量及其综合实力。拥有三种资源越多、综合实力越强的阶层,其阶层位序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十个社会阶层的位序排列,是根据我们大量多方面的社会调查,并对多种文献和数据分析,根据各个社会阶层所拥有三种资源及其综合实力的多少和强弱而排列的,而不是随意的。
③现代社会的流动机制正在形成,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社会的流动机制。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身份分层、政治分层,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下,出生在农民家庭的人,就只能从事农业,只能做农民;凡出生在工人、干部家庭的人,一般就是工人和干部。农民想转变为工人,转变为城市居民,工人想转变为干部,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着制度性的障碍。这种先赋性的社会流动机制限制了人们通过努力奋斗获得向上流动的积极性,当然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国家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也就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变了以身份论阶层的做法,改变了原来以阶级出身成分作为选拔干部、人才标准的做法。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虽然还未彻底改革但已经有了不少改进,农民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可以从事农业以外的各种职业。工人、干部也可以跳槽,可以下海,可以经商办企业,有了择业的自由。总的是社会流动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虽然还有一些制度性限制和障碍,但是每个人只要自己努力,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向上流动改变自己原来社会地位的机会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