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南丝绸之路
4048100000009

第9章 姚巂道

从黄瓜营到永仁途中横跨过龙川江。不知觉问永仁已到,看着地图,我还怀疑,怎么这么快,忘了已走上108国道。

永仁古称苴邦,是彝族聚居地,因连接川滇,过去一直是军事重地。永定镇为县城所在。处于一个小盆地上,宽1千米,长2千米,东临凤山,西濒永定河,南有乌龟山,北与龙头山对峙,有“坐于三山一水间”之说。城内没见什么老建筑,小而清秀。见许多车,以四川牌照居多。这里是108国道通过四川经攀枝花人云南的第一站,所以道路繁忙了许多。过永定河时,发现一个全身披挂藤蔓杂草的废弃老桥,好像一个历经沧桑满面尘灰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身边的国道上往来飞驰的汽车。

永仁到大姚、姚安的路是灵关道正路。我们在两县交界处遇到堵车。正下大雨,新修的南永路施工路段与老公路交叉处,道路变得泥泞湿滑。不少拉货到四川的超重大车在不大的坡道上一辆接一辆打滑,横七竖八将道路堵塞,一时间没有了章法,司机们只得想法自救。大雨中夜幕降临,山色凝重晦暗。雨季在云南行车,这等事常遇到,好在车上备有水和干粮,我们做好了在车上过夜的准备。也就是到了这时,我突然想起江边的那群孩子。他们是不是还在江边等待昨天答应他们的那个叔叔,等待用帮忙找石头换取一块从没吃过的蛋黄派。我问张卫:“离开时你想到过没有,你无意中成了骗子,那个金沙江边长大的孩子,可能一生都记得那个再也不会相遇的叔叔。”张卫哑然。

天已擦黑,救人于水火的民间英雄出现了,施工单位的两辆推土车驾驶员冒雨前来,把超重而打滑的大车一辆辆推过坡坎。3小时后,路通了。

夜10点到大姚,住蛉烟宾馆,然后开车到街上找饭吃,饭店都关门,当地人指点,新大街有烧烤店,也能吃米线、面条。找到一处写着“第一家”的小店吃烧烤,虽说大雨不断,仍见不停有人到这条街吃宵夜。小城以往入夜黑灯的平静生活早已改变,过去滇南传统的烧烤如今遍及全省,在滇东北、滇西北,均能在夜间找到烧烤摊铺。大雨之中,坐小店间,端一杯热茶,听雨打车棚,人在天涯。

大姚县城叫金碧镇,金马碧鸡的传说来自此地,相传汉代,城东十里的山间出现金马与碧鸡两个吉祥物。这一传说到达王朝首都,引起了汉武帝对云南的浓厚兴趣。同样的传说,昆明也有,并将金马碧鸡的传说演变成了建筑,修起了两个高大华丽的牌坊。据说牌坊上的金马与碧鸡六十年相会一次,叫做“金碧交辉”。可惜原先的金马碧鸡牌坊已被拆除,现在耸立于金碧街头那两座重彩繁琐的牌坊,是近年仿制的。

金碧镇边宝伐山顶有一座白塔,高15.5米,基坐小而顶端硕大,形如磬棰。白塔的构制与藏传佛教有关,相传为唐天宝年间进入滇中地区的吐蕃所造,塔上有梵、汉文的塔砖。

白塔下的寺庙早已焚毁,只有白塔历经地震、战火仍然屹立。公路绕山底而过,仰视山巅的白塔,巍巍然有着风雨难改的气势。

到达姚安城,进城的各条道口都在修路,县城外红泥汤汤,很难进入。以这样的方式进古城,也许正好符合当年的场景。我眼中的姚安城小而有序,很有点惜地如金的样子,比起灵关道云南段已经走过的古镇,这里还算可以看到一些古建筑。

姚安是滇中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汉代称“弄栋县”。唐代的姚安都督府,是中央王朝在这一带设立的最高军事机构。“管州二十二”,辖区包括了昆明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天宝年间该府共领32州57县,范围远至楚雄、大理、保山、丽江,在天宝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万历年间(1577—1580),著名思想家李贽以刑部尚书郎之衔被贬云南,在此任姚安知府。到万历八年离开姚安时,当地“土民攀卧道间,车不得发”,可见他在民间的威望。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建筑德丰寺,现在成了姚安博物馆。院内花木葱茏,和闲置山间道旁的庙堂有明显的不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丰寺YL,道门上精美的木雕,尤以正殿的18扇门出众。其雕刻的山水、人物千姿百态,又经粉彩装饰,有种生机勃勃的灵动。侧房的展厅上着锁,几个老妇人干脆隔门拜叩,口中还念念有词。我感到好奇,趴门上雕花格间的空隙望去,是一尊黄铜卧像。这是清初土官高甭映的自铸像,只见他以葫芦为枕,右膝半伸,形态安详,有种与世无争的逍遥和超凡脱俗的清明。据说高二爵映是才子高士,诗书俱佳,他留下大量诗文碑刻,表达了对碌碌尘世,浩浩人生的感慨。不知何时,当年的土官也成了神佛,享受百姓奉献的香火。百姓心中有杆秤,有关清官、好官、能臣的故事,在丝路上听到许多,他们的故事随古道流传,一直到了今天。

博物馆的人员正布置纪念“7.1”的党史展,从旧图片中,我看到当年红六军团在姚安的住址和办公地点。红军的路线,于古道古渡多有借鉴,这也是道路历史中,值得珍重的一笔财富。 从上海算起的320国道,穿过南华县城栋川镇时,正好3000千米。我们驱车找了两个来回,这块有价值的公路碑却没有踪影。看到了3004、3002两块碑,其中一块还离开了它原先设置的地点,被人移放在路边。路边吃饭,说起我们的寻找,开饭店的老板娘说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路碑,也许是有些人嫌路碑挡了店铺,搬走了。遇到这样的事,不免有些遗憾。我们在寻找千年古道的踪迹,不曾想连现在仍在使用的道路都快要被人遗忘。旁边,正在扩建的楚大高速路上尘土飞扬。 在路上接到一位朋友从深圳打来的电话,听说我在灵关古道上,就问:那座灵关桥还在不在?何来灵关桥?我不知道。同行的张卫接嘴:“我知道,我领你去找。”自称“二战老兵”的张卫,当过汽车兵,驾龄30余年。果真,他将我领到国道边一条僻静小路上,灵关桥就在这里。桥边有碑,刻“灵关桥”三字,桥为石砌,护栏上雕有龙蛇和狮虎。当年滇缅公路必从桥上经过。连接桥梁的一小段废弃的公路上,可以看出柏油路的痕迹。那时,川流不息的汽车穿桥而过,经过灵关村。居于桥头的灵关村终日喧闹,成了小型的商品交易场所。国道旁移后,桥被闲置,偶有村民走过,牵几头牛,扛一把锄。小村子看来还有人住,木板房都在,但朝一边倾斜,街上晾晒了些谷物,连木然而坐的老人都不见一个,空荡荡地让人看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