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南丝绸之路
4048100000021

第21章 全滇锁阴

胜境关在富源县老黑山宣威岭上,是云贵交界处的古关隘。沿笔直的曲胜高速路,我从昆明两个半小时就来到关前,这在古道悠悠岁月中,是一个质的飞跃。

老黑山是乌蒙余脉,山势险峻。到宣威岭时陡然低缓,出现“凹”形。胜境关设于此,是由黔入滇的必经之路,有“全滇锁阴”之称。关前置一大牌坊,为明代宗景泰年间云南巡抚洪弼所修。界坊东西各有石狮一对,东面的石狮长满青苔,西面的覆盖红尘。“雨师好黔,风伯喜滇”,在胜境关咫尺间泾渭分明。

牌坊下是一条石板道,直至东面的垭口,两峰间立有一道关隘,就是胜境关的关城。关城是新修的,显然没有古道风雕雪刻的痕迹。关外是一片绿色的谷地。早年的关城毁于兵燹。险关尚且无力自保,可见古道上的战事频仍。出了关的古道一直伸进山里,那面是贵州地界。秋风吹起,两边的青纱帐沙沙作响,古道竟起了萧瑟之意。

宣威县与贵州交界处还有一处古镇,名为可渡。史书记载,这里“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囊,络绎辐辏,孔道也。”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分三路远征云南时,李恢率领的中路军便由此关入滇。古道于可渡河两岸蛇行,宽约2米,北行到贵州威宁,南往到宣威、曲靖。因地处偏僻,这段古道保存的相对完好,相比古道在交通发达地方的冷落凋敝,这儿仍有小型的马帮行走。当地的乡民,依然遵循祖先生活的方式生活着,因此每天都与古道相处,倒给了古道不绝的生命力。

由黔入滇的两条道路,在沾益交汇。原名西平镇的沾益,是入滇后的一大驿站,被称为陆路码头。五尺道在沾益境内有七八十千米长,其中从松哨关到县城长约60千米的一段,相对说来保存的较为完整。九龙山附近的古道旁,石壁上刻有“毒水”两字,传说是诸葛亮用马鞭写下以告诫部下注意的。

西平州为唐代建置,现已无存,其址亦无从查考。现有的沾益老城,是宋朝时大理国磨弥部蛮蒙提所建。元明清都有重建和修葺。格局十分工整。在四门设正街四条,中有直街,街宽6米,每条街道都以所在方向命名,四街的交汇之地则叫十字街。至今仍可以见到城墙的遗址和五街的格局。

离如今曲靖市区33千米的越州,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属益州同劳。诸葛亮南征平定云南各部后,曾将同劳改成了同乐。明洪武年间(1390年)改置越州卫,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越州所辖的潦浒,得水陆交通的便利,过去是商旅云集的地方。潦浒产瓷,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陶瓷市场。在村边,有座大桥,长约100米,还配有50米的旱桥与乡村相连,这就是用巨石相拱的方式建造的潦浒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