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手相面相密码
4038000000052

第52章 求证面相与官相(2)

这时武则天正由乳母抱着,乳母故意给她穿了男孩子的服装。袁天纲一见就道:“这位郎君神色深奥,另有一种格局,我可不易看出个中的奥秘,让他下来走走如何?”于是放武则天于床前。武则天一面走,一面注视袁天纲,天纲大惊道:”这位郎君龙睛凤颈,贵不可言。”天纲又转到侧面,仔细察看一阵后,又惊奇说道:“郎君可惜不是女郎,否则的话,前途不可限量,将来一定要坐天下第一把交椅呢。”

袁天纲果然是神相,连男女不同的相貌也有不同的看法。且在襁褓时就能在相貌中看出其一生经历。难道一个人的命运,果真在呱呱落地时就注定了吗?然而在武士彟的心中,却耿耿难忘。

他记起《论语·泰伯》篇的一句话:“唯大为人,唯尧则之。”孔子称只有天是最高人的,只有尧才能效法天。自己的女儿既然日后将主天下,何不给她起名叫则天呢?他从心里为女儿祈祷,希望她真的能应相士之言,一主天下。

这一传说流传甚广,《册府元龟》卷八百六十《总绿·相术术》、《新唐书》卷二百零四《方技》、《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四等均有记载,似乎确有其事。然而仔细考虑,实际不然。袁天纲确是当时有名的术士,但最早反映袁氏事迹的专著《袁天纲外传》和《定命禄》中并没有提到给武则天相面的事。因此,宋人吴曾对这一传说表示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

先天再好的条件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武则天虽然天生异相,自幼聪明过人,但如果没有她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也只能像造的,但当时社会上一些寺庵里还有武则天“真容”,恐怕长相问题上不致妄诬。更何况,武则天还有一双迷人的眼睛。

就在武则天14岁这一年,唐太宗听说她花枝招展、长得非常漂亮,且能批史阅图,知书达礼,便下了一道诏书,要武则天进宫去给他当才人。

武则天能进宫,还多亏了她的表姨杨妃。而她又得益于当朝皇帝,也幸亏唐高宗。

永徽六年(655)十月,皇后废立之争到了尾声,谁废谁立,大局已定。因此,唐高宗决定用诏书的形式将结果公布于众。

十月十三日,是王皇后和萧淑妃最痛苦的日子。这一天,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书: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其实,王皇后和萧淑妃并无毒害高宗之举。所谓“谋行鸩毒”,完全是欲加之罪。王皇后和萧淑妃接到诏书,相对而泣,随即被置于别院。其亲属原来跟着沾了光,如今也跟着倒了霉。

王皇后被废后,文武百官,尤其是皇后废立的支持者,纷纷上表,请立武昭仪为皇后。于是,十月十九日,唐高宗又下了一道诏书: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敝。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蔺掖。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凭武则天那商家女子特有的机智、坚忍的毅力、永恒的自信、权变的心智和不屈的决心,一步一步向她的人生目标迈进。

杨氏到达长安后,武士彟的同僚故旧,相继前来探望。安慰之余,他们发现武则天长得很美。武则天美在哪里?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山西文水则天朝庙原有她的塑像,今已不存。唐代的许多寺观里也有她的石像“真容”,但开元以后逐渐损坏,到清朝末期,只剩下广元皇泽寺中的一尊,如今也面目全非。唐宋时代的画家,曾给她画过几幅画像,但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唐朝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君臣图鉴》、《三才图绘》、《历代帝后像》等作品中的画像。大多凭想象构图,且描绘的是武则天中年时期的形象,很难从中了解她年轻时的相貌。

不过,据史书记载,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像她。太平公主“方额广颐”,武则天肯定也是如此。方额广颐,说明五官端正丰满。五官端正丰满,一般身段协调健美。这是唐代美人的基本模样。若仅仅如此,武则天也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美人而已。

事实上,武则天有她特殊的地方。唐人崔融说武则天“奇相月偃”,可见她生得眉清目秀。袁天纲相面的故事中也说武则天“日角龙颜”,“龙目凤颈”,是“伏羲之相”。虽然这个故事是编的,彼此难舍难分。详情不必赘述。唐高宗在这里有意抬高武氏门弟,并把他们的结合堂而皇之的说成是太宗恩赐,显然是为了说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合理性。

9.隋文帝杨坚

杨坚是北周开国勋臣,隋国公杨忠之子,生得相貌堂堂,气度非凡,16岁时就任骠骑大将军,可谓风华正茂,途无量。其妻鲜卑人独孤伽罗,是当朝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韵小女,14岁时已如出水芙蓉,风采照人,且知书达理、温顺贤良。两人结亲,可称得上是门当户对,朗才女貌。新婚之后,情投意合,朝夕相伴。

杨忠死后,杨坚袭爵。周明帝猜忌他,派精通相术的赵昭为他看相。赵昭见其额高耸宽阔,明净润泽,眉目舒展,鼻贯天中,有帝王之相。他没敢如实禀报周明帝,反而提醒杨坚。杨坚为避相遭忌,深居简出。妻子独孤伽罗则尽心尽意她帮助他,为他在宦海中拼搏把握方向。杨坚因权重,在周武帝、周宣帝两代遭忌,都是听了妻子之言,谨慎从事,不露锋芒。待周静帝登基后,独孤伽罗抓住时机,鼓励杨坚逼8岁的静帝遐位,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遂成了隋朝第一位皇帝,独孤伽罗也理所当然地当上了皇后。可以说是这个“贤内助”加“高参”使杨坚处处逢凶化吉,最后登上了天子之位。

开国后,独孤皇后积极参与朝政,每次上朝下朝二人都乘辇同行,回宫后同食共寝。长年累月,日日如此,形影不离。许多国家大事都是二人在途中或床榻上研讨定夺,夫妻共同掌权。宫中称二人为“二圣”。

10.马脸戴笠

戴笠曾在年轻时,问过相面师自己的面相。

《风鉴》中是这样说的:“上相之士不相身。”相师说完之后道:“观君之相肖马,此主大贵,君之前途无量。”

戴笠原常为自己面目丑陋而心烦,自听相师这么一说,不仅改变了原来的心态,而且喜欢自己的长脸了,认为这脸会给自己带来福气。一些人当面嘲讽他举止和马一样,他也不以为意,反而沾沾自喜。后来,他用的化名叫“马行蹬”,处处以马自居,以至连行走的动作也仿效马的动作。

戴笠在军统所办的各类训练班,均指示在所学的训练教材内,把曾国藩所用以作为取舍部属标准的《冰鉴》一书和《柳庄相法》等一类相面书,编为教材,做为特务们必学之课。

戴笠在用人上,特别是任命一些地位较高的人时,他首先观察这人脑后是否有反骨。对那些獐头鼠目眼斜鼻歪之才,尽管有才,他也不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主任秘书潘其武,是十分相信命相的,并对相面有一番研究,戴笠在用人中,常听他的见解。有时对一些军统特务的安排上,也同戴笠有另一套说法,认为干特务工作的人,什么样的人都应有,自然也需要那些有偷鸡盗狗本事的人,并举《水浒传》中时迁一类的人物来说明这些人的重要。戴笠说:“只要能为军统所用,便是杀人放火的亡命徒。也应当要。”

戴笠初人黄埔之时,尚不能靠近******,只能在蒋的汽车出门时,拦住蒋的汽车递上一份情报而已。后来,戴笠通过戴季陶的推荐,到了******的身边当了勤务兵。戴季陶同戴笠的相识是他当年在上海打球时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