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4033600000031

第31章

李刚两次对付财主的办法用的就是偷换概念法。财主说的“别人不吃的东西”这一概念显然不是指供品之类,而是指残汤剩菜之类,李刚便巧妙地偷换了一下概念,以前者来代替后者。由于这一概念具有多样性,财主没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又能怪谁呢?  同样,“别人干什么”中的“什么”也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没有确指。在财主的脑中,它当然不会是指“坟坑”一类,而是指别的活,但李刚同样巧妙地偷换了概念,用幽默的智慧战胜了吝啬、奸诈的财主。

139、假痴假傻

假痴假傻,假痴假傻精明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内里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通过表像,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语言之妙。

假痴假傻法既要你不动声色,还要你煞有其事,假戏真做,令人大吃一惊,产生问号,继而另加思考,随之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

应当注意的是,假痴假傻的背后藏着的真实意思,应当使对方略加思考后即能明白。如果对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通过傻相而领会到精明之本意,精明也就无法构成。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假痴假傻”是高度的机智的产物,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傻”,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傻语”中所含的俏皮而引发精明谐趣。

一位姓马的女生骑自行车不小心骑到了道路的左边,正巧和迎面驶来的一位青年相撞。那青年大概被撞痛了,火冒三丈,张嘴就嚷:“你学过交通规则没有?骑车为什么不靠右边走?”

面对青年的盛怒,女生即笑着答复对方:“如果所有人都靠右行,那么左边的路不就空着了!”

这句道道地地的“痴言傻语”引得对方“扑嵫嵫”一笑,满肚子的火气似乎都在笑声中消散了。接着女生又笑着向对方表示道歉,两个人客气地分手了。一场冲突被女生的“假痴假傻法”所排解了。

假痴假傻法以“奇痴”、“特傻”的言语使人产生新奇鲜明的印象,迅速抓住人心,在笑声中奉告某些意思,能使言谈风趣,增强精明效果。

真痴真呆法的运用方式,一般是在讲话或文章中以引用幽默故事的形式出现。如在即兴发言或交谈中穿插一二则,以增强讲话的精明,引发讽喻、启迪的作用。真痴真呆法以谬为真,实质愚蠢,其蠢言是愚行,虽一方甚至双方均不知其谬,但人际交往中或读者却一眼就能看出其荒谬绝伦,有悖于常理,甚至不合常识。常理和常识是人际交往中不言自明的前提,而在故事或幽默中却成了矛盾的焦点。

请看几个真痴真呆的实例:

——有个苏格兰人,他在镶牙后用伪钞支付医疗费,因此被医生告到了法院。在法院审讯时,此人申诉说:“牙科医生给我安装的是假牙,我当然要付假钞。”

此话虽然荒谬,假牙可以代替真牙咀嚼,而假钞却不能代替真钞流通作用。可病人钱迷心窃,说出这番痴言傻语,不过是自欺欺人,想蒙混过关。由于并非表里不一,因此,属真痴真呆一类。

——某电站外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色大字醒目地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告示的最后一句纯属画蛇添足。既然“一触就死”,何须“违者法办”,人都死了,如何去“法办”他呢?寥寥数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思考问题不周密的人,揶揄之中包含诙谐,令人喷饭。

——小李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很像他老朋友的人,便跑上前去,在那人背后重重地捶了一下。那人转过头来,小李一看傻了,原来是一个陌生人。那人责问道:“你为什么捶我?”

小李解释说:“我以为你是我的老朋友老张呢!”

那人余怒未消,说:“即使我是那位老张,你也不应该捶得这样重啊!”小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嚷道:“我把老张重重地捶了一下,跟你有什么相干呢?”

小李讲话蛮不讲理,荒谬之处,显而易见,但他是蠢人发火,说的是蠢话,并非故意装傻,所以,也属真痴真呆一听到这则故事,我们在笑声中应对玩弄这类诡辩术把戏的人引起警惕。

真痴真呆法在民间故事中常被运用,那些智力上体力上有缺陷或并不强的,并不叫人讨厌;相反,往往在阴错阳差之间独得好运,有时他们的缺点和毛病都会让人觉得可爱。正因如此,真痴真呆的自我暴露,属轻喜剧范畴,即使有所讽喻,其间敌意很少而善意很多。

清石成金的《笑得好》的上集有这样一则贪财故事:

有一个富翁储藏大米数仓,遇着荒年,农民出加倍的重利来借,他都嫌少不借。有人给他献计,说:“将这些大米熬成粥借给穷人,每桶到期,好年成还饭二桶。逢到好年成,你的子孙又多,近处你可自去讨饭,远处你子孙去讨。

本来这样的高利贷是十分凶残可恨的,但是由于这个主意竟是如此荒谬,把债主变成讨饭的,因此出这馊主意的人不但一点不可恨,反而变得十分可爱了。

140、声东击西说话法

金蝉脱壳是声东击西法的灵魂。

声东击西,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说话技巧。目标向东而先向西,欲要进击先后退。在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观点的时候,这种技巧的运用特别有力。

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因为这种说话技巧的特点是:你想表达的思想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迂为直,被埋藏在所说出来的后面,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产生风趣的情绪。

据说,楚庄王特别喜欢马,给马披绸缎,喂枣肉,搭花床。有一匹马因喂得过肥而死了,楚庄王叫人给这匹马按“大夫”的葬礼办丧事。大臣们劝他不要这样挥霍,楚庄王动怒说:“谁敢再劝,杀他的头!”

这样一来,谁还敢再劝呢?优孟听说这事后,闯入王宫,仰天大哭。楚庄王惊异地问:“优孟,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优孟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用‘大夫’的葬礼太不够排场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用玉石做棺,最好的木头做椁,出葬时,叫各国的使节都来送葬,给他最高的封号。”优孟见楚庄王迷惑不解,接着说:“这样,人们都知道大王您特别喜爱马,而且把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万倍。”

楚庄王听出话里有骨头,问道:“难道我的过错有这么严重?我该怎么办好呢?”

优孟笑道:“依我说,用铜锅做棺椁,使炉灶做棺套,用葱姜上供,给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入肚里,这是最好的葬礼!”

楚庄王点头应允了。

下面是一则美国幽默,从中也不难看出声东击西的说话技巧。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这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十分钟后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精明语。

声东击西法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明是说罪,暗里摆功;明是说愚,暗里表忠;明说张三,实指李四;欲东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声东击西的说话方式也可以诙谐地加以运用,以产生强烈的精明效果。

141、说话含蓄,故意游移其词

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精明的一大技巧。常言说:“言已尽而意无穷,含意尽在不言中。”含蓄表达法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者说得明显,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即把精明寓于其中。

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像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样不但起不到说话的作用,而且平淡无味、言语逊色、使人厌倦。因此,有的话不必直说,甚至把本来可以直说的话,故意用含蓄表达法表达,从而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精明效果。

含蓄表达法这种说话技巧,有一定难度,它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说话艺术和高雅的精明语,它表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功夫和含蓄表达精明的技巧,同时,也表现了对听众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信任。

有一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急躁。一天,有位客人来喝酒。客人刚喝了一口便叫:“好酸,好酸!”

酒店老板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道:“我店里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

来客说:“可不可以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来一杯酒,客人喝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

后一个顾客显然机智地用含蓄表达法,精明地表达了酒酸,使老板明白了酒的确是酸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运用含蓄表达法的例子,经常见到。

这是一个“含蓄表达”和“锋芒毕露”对比的例子。

有一家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副直来直去的对联,磨刀霍霍锋芒毕露,令人胆寒,吓跑了不少顾客,自然门可罗雀。

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则含蓄精明:“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典故,含有准备做官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

含蓄表达的说话技巧,有时是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背语言规范,又给人以精明之感。如有的演员自嘲自己长相差时说自己“长得困难”,“对不住观众”;营业员遇到顾客买了商品未付款而准备走时,问一句:“我找你钱了吗?”——大多数顾客会马上回答:“哦,我还没付款呢!”而说一个人“贪睡”为“对床铺利用率很高”等等。

142、谬上加谬,层层演进

不荒谬,就不可能有趣。可是对方的结论并不是本来就荒谬的。荒谬是引伸出来的,因而能不能精明取决于你引伸的能力和魄力。

谬上加谬法是把一种荒谬极端化或者把荒谬性层层演进的说话方式。它要求不但有精明语,还要使精明的程度加大。这就要求精明人把微妙的荒谬性扩大为显著的荒谬性,把潜在的荒谬性提高为摆在面前的荒谬性。

我国古代有个笑话:说是一个人非常吝啬,从来不请客,有一次别人问他仆人他什么时候请客,仆人说:“要我家主人请客,你非等来世。”主人在里面听到了,骂出声来:“谁要你许他日子。”

本来说“来世请客”,已经由于来世的不存在而不可能了,也可以说彻底否定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很清楚,没有任何疑问。从传达思想来说这种极端已经足够了,但是从构成精明效果来说,还不够,因为它太平淡了,不够极端,精明语所要求的荒谬,得有点绝才成。

这里的主人绝就绝在明明来世请客是永远不请客的意思,否定的意思,他却认为不够,因为从形式上来说来世请客,句子是肯定的,还没有达到从内容到形式绝对否定的程度。在他看来哪怕是否定请客的可能性,只要在字面上有肯定的样子也都是不可容忍的。正是这种绝对的荒谬产生了精明语。

有一个古罗马时期传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想要安安静静地工作,就吩咐仆人,如有来访者就说他不在家。这时有一个朋友来了,远远看到他在家中,虽然他不相信仆人所说的话,仍然回去了。这里没有什么极端化的成分,也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要让笑意不由自主地产生,就得往极端上推。

故事接下去这样说:

第二天,这个拒绝接客的人,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出来对他说:“我不在家,我不在家!”

这已经够荒谬了,明明自己出来了,却说不在,但是还不够绝,因为这种荒谬还带着赌气的可能,纯赌气则不属于精明之列,它与轻松的笑无缘(除非是故意假赌气),客人表示大惑不解。他说:

“你这人太过分了,昨天,我都相信了你仆人的话,而今天,你居然连我亲口说的话也怀疑。”

这话真叫绝了。

绝就绝在一句话中包含着多层次的荒谬,第一个层次,明明在,却说不在;第二个层次,你昨日明明在,却让仆人说不在,这成了我今日说不在的前提;第三个层次,我明明知道你仆人说谎却相信了,因为我比你的仆人的地位更高。

强化精明效果的方法除了把荒谬推到极端外,还可以将多种荒谬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成为复合的荒谬,我们把它叫做谬上加谬或谬上叠谬。

谬上加谬的特点是不管多种可能性的,它只管一条路往荒谬的结果上推演,歪理歪推才有强烈的精明效果。

导致荒谬法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作正面的反驳,而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伸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唐结论上去,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这是中西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叫做“导谬术”。

用这种方法,由于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荒谬,因而比一般反驳要有趣的多。

某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上作文课,教师出了一个题目《放学路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的雷同。如果从正面去批评就只能说,这么多雷同,只能证明你们都是编造的。这样批评是很正确,但并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使小学生心悦诚服地和教师在看法上一致。

但这位老师没有从正面去进攻,而采用导致荒谬的方法。他说:“你们的作文,三分之一写拣到钱包交给警察,三分之一写在公共汽车上让位给孕妇,三分之一写扶人过马路。别的不说,光说拣钱包,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上班下班走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你们那样好运气,我怎么一次也没有拣到过钱包啊!”

小学生哄堂大笑起来。这说明,他们立刻分享了教师的精明语,也同意了教师的观点。

比之正面反驳,导致荒谬的好处就在于它有趣而且能迅速与对方分享,使双方不但在认知上,而且在情感上达到一致。

有趣的关键在于极端的荒谬。正如法国十五世纪作家戈蒂埃所说:“极端滑稽的就是极端荒谬的逻辑。”

143、强词夺理出名堂

强词夺理其实就是“无理而妙”。有时候离生活的真实越远,反而还越具有语言技巧。

强词夺理是指在交谈中,因为种种原因而明显不合理的一方,总要想方设法找出理由,证明自己是合理的,因为这理由本身的不合理性,说话技巧就在这中间产生。

一般说来,陷入困境中的人们都急于想挣脱出来,这当然需要技巧。你完全可以从你授人以柄的话语出发,机智巧辩,强词夺理,硬要把无理说成有理,把错说成对,用以自我保护。而在不利的环境中,越是带着自我保护色彩,越能轻易地从中脱身,说话技巧的成分自然也就越多。这种情形在日常交往中更容易表现出来,因为日常交往一般是轻松、和谐的,如果你偶有失策,陷于被动,完全可以强词夺理,以充分的说话技巧来加以掩饰。

一名电脑推销商正在费尽口舌企图说服一个男人购买他的电脑:“我卖的这款电脑是目前最先进的,能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

“那好。”那个男人不耐烦地说,“问它知不知道我的父亲在哪儿?”

推销商将问题输入电脑,数秒钟后电脑显示如下信息:“他目前正在苏格兰钓鱼。”

“搞错了吧,”那个男人说,“我父亲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

推销商耸耸肩:“没错,你母亲的丈夫是在三年前去世的。但是你的亲生父亲此刻确实正在苏格兰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