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丢掉官职回到老家东山再起。曹操的父亲相当支持儿子干大事,建议他找人投资。曹操于是找到他们当地与他一样同是孝廉出生的大富豪卫弘。曹操大谈其抱负,卫弘十分欣赏他,何况又见他在京城已经干出了几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马上资助他起本。于是曹操有了雄厚的资金召集天下英雄,扯起曹大旗。
曹操启示录:
○英雄失路,要问老父
干大事一定要有家人支持。就像曹操一样,一切都与老父商量,做官要向老父做官之道,造反要向老父请教造反之策。老父嘛毕竟是老父,什么没见过,曹操听了老父的建议,才知道要用与在外面不一样的手段来起本。以前用的是常道,这回用的就是非常道了。
○干大事一定要找到人投资
有没有投资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曹操没有卫弘的资助,拿什么来召兵买马造兵器?
寻求家人支持
曹操激动地上前拥抱老父,感谢老父为他想出造反的好办法。
银子变兵马
干事要有投资,这样银子会变成兵马。曹操有了大财主卫弘的资助,才有可能起来。
要做招纳贤才的贤主
本来曹操一出道就霸道,但在长期斗争中他明白了任何一个大哥级别的人物必须有一大群厉害的手下才能呼风唤雨。因此曹操强行压抑自己目中无人的臭脾气,摇身一变为贤主。既是霸王,又是贤主,曹操太佩服自己了。
好了,现在曹操既有了家人支持,又有了投资,开始召集兵马。此时重要的是收寻人才,曹操深知人才的可贵,他不断的寻求,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他睁大了火眼金睛,花大力气、下大价钱请到了一大批足以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他们是:大将乐进、于禁、徐晃、张郃、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张辽、许褚等,文臣郭嘉、华歆、荀彧(音yù)、荀攸、程昱、陈群、贾诩、陈琳、司马懿等。其中司马懿在曹操死后造了曹家的反,但在曹操生前,司马懿对曹操非常忠心,不敢有任何举动。曹操对司马懿也很器重,甚至在曹操死时,还向司马懿及曹洪、陈群、贾诩四人托孤,可见信任之深。是人才曹操就起用,当然这个人才必须听话,不得与他冲突。
曹操启示录:
○打天下就要用天下的精英。
天下的精英各在一方,为此我们要找遍天下。找到了天下的精英,就会赢得天下。
曹操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精英,他把自己当成“总精英”。当然光他一个还不行,为此他乐于召来尽量多的“分精英”来辅佐他这个“总精英”。曹操是骄傲的,他内心永远只崇拜自己,他找来精英是为了证明他是精英的精英,他四处招贤纳才是为了表示自己是最大的贤主与天才,但这并没有阻碍四方人才向他靠拢,最终成大器,因为越像曹操这种老板对前来应聘的人越有魅力。
曹操把自己当“总精英”,手下的文臣武将则是“分精英”,他有带领团队取得胜利的天然责任与最大能力。
贤才散落四方,贤主招集天下贤才
曹操相当能“委屈”自己,为求人才经常倒展相迎。他也经常犯妒才的毛病,但总的来说对各下(特别是能干的属下)待遇一流。
大才带领小才
曹操把自己当“总精英”,手下的文臣武将则是“分精英”,他认为自己有带领团队取得胜利的天然责任与最大能力。
于恰当时候率先站出来号召群雄
刚开始时曹操只是各路诸侯中的一个,并且是较弱的一个。但曹操就是曹操,他看准曹卓气数将尽,于是率先起来号召群雄。只要有机会干大,他就会努力争取,哪管什么够不够格。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曹操身份地位就此上升,从此必须以极高标准要求自己。
曹操有了兵马、资金与人才后,马上找项目做。他会做什么呢?当然是造反。造董卓的反。当初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十个大太监)霸占了汉朝江山,造了汉灵帝的反,后来是何进造张让的反,紧接着是董卓造何进的反,现在又该曹操造董卓的反了。
鉴于上次的失败,这次曹操可谓准备充分了,不但自家兵精粮足,还会同了十七路诸侯:
第一路诸侯: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路诸侯:鉴州刺史韩馥。
第三路诸侯:豫州刺孔亻由。
第四路诸侯: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路诸侯:河内太守王匡。
第六路诸侯: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路诸侯: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路诸侯: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路诸侯:济兆相鲍信。
第十路诸侯: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路诸侯: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路诸侯:徐州刺史徐谦。
第十三路诸侯: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路诸侯: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路诸侯: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路诸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路诸侯:渤海太守袁绍。
在当时,刺史、太守都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市长,曹操能一下子召集十七省市的地方民跟随他造反,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这十七路诸侯有的强大,有的也不强;有的兵多,有的兵少,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方霸主,他们能听曹操的,并尊曹操为诸侯盟主,可见都定程度认可曹操的本事与魅力。
——曹操现在已取得不凡成绩,他手上有牌,所以能当诸侯盟主。那么,曹操现在有几张牌呢?
第一张牌:曹操有精兵强将,有资金,有人才。别人或者缺兵将,或者缺资金缺人才,都没有像他那样完备的。
第二张牌:曹操顺天而行,第一个号召天下讨伐暴君董卓。别人都想干掉董卓,但没敢说,只有曹操说了、干起来了,所以别人当然得尊他为老大。为此曹操还正儿八经地作了一篇讨董檄文传遍天下。檄文曰: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今奉天子密诏”云云,当然是曹操虚构的,反正没人对证。曹操使诈本是高手,这是显然需要这么来一下,方显名正言顺。
十七路诸侯到齐后,曹操本是造反联军的发起人,这时却又谦让地把盟主位置让给了袁绍,让袁绍给出头鸟,他做幕后操纵者,何其聪明!
曹操号召天下讨伐董卓是跟何进学的,当初何进号召天下讨伐张让时曹操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这时自己亲自玩起来才知道这多么重要!一则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二则可以让别人杀来杀去,他可以暗中壮大,捡大便宜!
曹操这招“借刀杀人”与“混水摸鱼捡便宜”的手法后来为司马懿很好地继承的,这也是天命。
第三张牌:曹操有直接参加何进、张让、董卓三方争斗的丰富经验,又有直接刺杀董卓的光荣经历,这都是曹操的资本,别人所没有的。
第四张牌:曹操为人讲“仁义”,并且很“谦让”。这从他这次要为苍生除董卓和让袁绍为盟主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讲,曹操当然不只是讲“仁义”的人,并且很不“谦让”,但他的伪装功夫也是天下一流,十七路诸侯没有一个人看出曹操的斤两,都把他当一个热衷于勤王的小诸侯看,谁会知道一代枭雄就此诞生!
通过这次与十七路诸侯的合作,曹操知道了他们的底细,而这十七路诸侯多半不知曹操深浅,等公孙瓒、袁绍、孙坚等人看出曹操野心、测出曹操深浅为时已晚,曹操已成气候,公孙瓒、袁绍、孙坚等人死的死,走的走,只好连中原也拱手让给曹****。
曹操用他的四张牌赢得了十七路诸侯的信任,其霸王地位慢慢地在日后的战争中确立。
曹操启示录:
○干事要有兵马、资金、人才
这三样是起事的资本。有时暂时没有项目做,没关系,这时要把人才、兵马与资金养起来,同时积极寻找项目,千万别等好项目来了什么也没有。
○要努力寻找好项目、大项目
好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大项目才能干出大成就,玩出大境界。这好项目、大项目可以是新项目,也可以是旧项目,要看具体情况。曹操号召十七路诸侯造董卓的反这是旧项目了,但他玩出了新境界。大项目往往都需要漫长投入与运作,大项目往往都是旧项目,我们干事不能图新鲜,要做管用的。
○领先群雄
我们做事要领先别人一步,敢做敢为敢拼。就像曹操一样,天下英雄万千,他第一个起来反对董卓,这就不简单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必有后福。
○何妨嫌让
如果你第一个吃了螃蟹,千万不要对人说你是第一个,要说“张三”或“李四”先吃的,我不过是“别人吃肉我喝汤”罢了,这样就不会有危险,或遭失忌妒。曹操为了搞掉董卓,号召南北十七路诸侯共同讨伐,但他却不当名义上的盟主,只当实质上的盟主,假意说什么“袁本初(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弄得袁绍美滋滋的,心甘情愿做冤大头,兴高彩烈做出头鸟,渐渐落得四面受敌,最后被曹操收拾掉了。
这就是“谦让”的好处。在残酷而复杂的斗争中,谁不谦让谁倒霉,谁能学会“谦让”谁受益。
儒家标榜的十大美德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把“让”放到最后,这也是一种用心良苦的谦让做法。其实按儒家标准,“让”该是第一美德,如尧舜禹相禅让,乃有所谓的“王道乐土”,但如果“让”排了第一,那本身就不是谦让的做法了,所以儒家大师们把“让”排到了最后。这一谦让的最法明眼人当知之。
《三国演义》里陶谦要把徐州让绝刘备,刘备三让而不受;《水浒传》里宋江一开始就把老大的位置让给晁盖,结果把晁盖让死了,后来又要让给卢俊义,被卢俊义看穿,没成功,宋江只好苦着脸当老大,后来果然死在了卢俊义前面。
谁出头,谁当老大就死得快,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同样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成气候后一直当老大,刘备成气候后一直甘当小弟,让曹操出头,所以曹操也死在了刘备前头。
又如日本人,见人就点头哈腰的,其实多狂傲!见了美国人,日本人也谦让;见了中国人,日本人也谦让。见了谁日本人都彬彬有礼,这种“让”的后面是“绝对不让”,所以日本经济能在亚洲长期雄据第一,在全球长期排名前几位。日本人把“好事”都“让”给如今“天下第一”的美国去做,正是当初曹操让袁绍、刘备让曹操的做法,实在厉害。
三种资本
兵马、资金、人才是起事的必备资本,缺一不可。有时没有项目做没关系,把兵马、资金与人才养起来。有时只有项目没有资金、兵马也没关系,去打就有了。
曹操开始时只有项目(造反),没有足够的兵马与资金,但他不放弃。他知道兵马与资金都是为项目服务的,所以一旦兵马与资金到位,马上士起来。
一个必须
干大事情必须要有好项目、大项目。小项目不能干出大成就,只有具有操作性的,并且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项目才能干出大成就。
曹操造反是天性,他把造反当成一生的项目来做,最后终于用大动作实现了大项目,取得大成就,先吃掉了小鱼董卓,最后吃掉了大鱼汉献帝。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别看螃蟹横行霸道,自有人能收拾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有口福。
曹操第一个起来反对董卓,所以能号召群雄,角逐天下,最终于中取便,成为大玩家与大赢家。
谦让的人是一把刀
曹操号召十七路诸侯共讨董卓,他本是策划人与领导人,偏又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袁绍,不当盟主。曹操这招“不当盟主”的“谦让”做法最后让他当上了“霸王”。盟主是虚的,霸王才是实的。谦让的人弹性极佳,弯下头是弓,挺起身是刀。
打不过就拖垮对方
曹操会同诸葛与董卓大战,互有胜负,最终凭气势把董卓从洛阳赶到长安。但董卓依然厉害,诸侯避其锋芒,各自忙着窝里争斗地盘,只有曹操一路阴魂不散地追杀董卓,虽败而不舍。曹操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揪住董卓不放,董卓终于被拖垮了。
曹操袁绍会盟诸侯后,以孙坚为前锋,强攻董卓。董卓有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保驾,又有智谋极高的李儒为军师,吝路诸侯无法撼动董卓。董卓先以大将华雄杀了诸侯锐气,再加上各路诸侯心不齐,险些被董卓一锅端。幸有刘、关、张随公孙瓒至此,关羽温酒斩华温,为诸侯联军赢得士气。但袁绍之弟袁术怕刘备、公孙瓒抢了头功,不让关羽再发神威。袁绍、袁术、曹操亲自领大军来虎牢关攻城,结果被吕布打得大败,于是引出三英战吕布,打成平手。各路诸侯依然窝里斗,曹操无法控制局面。
董卓继续称王称霸,劫了少帝把首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诸侯军占了洛阳,曹操要追董卓,袁绍想在洛阳称帝,按兵不动,曹操大怒,单引本路兵马去追董卓,又被吕布打得大败。半夜对方来劫营,曹操被董卓士兵生擒,幸有曹洪及时相救。战后清点兵马,数万兵士只剩五百。诸侯此时各自为政,自相残杀争夺地盘,渐渐散去,只留下袁氏兄弟与曹操继续讨伐董卓。联盟瓦解。
曹操启示录:
○做事要认定目标,不管成败一跟到底
哪怕你是天才,又有人相帮,时候未到也成不了气候,这个时候就要哪怕无力成功也要继续跟进。就像曹操一样,眼见各路诸侯纷纷不济,只有他一个人阴魂不散地与董卓较劲。从这一点讲,曹操胜利了,董卓能打败曹操与各路诸侯,但董卓被曹操拖垮了。董卓根本不在乎孙坚与袁绍,但他怕曹操,特别被曹操追杀那次,深知这小子够狠、够快、够用心。天助曹操,曹操被董卓手下活捉,又被曹洪救走。曹操命大。曹操为什么命大,因为他够狠,做事阴魂不散,一跟到底。
○失败了依然要继续跟进
实力比曹操大一万倍,董卓差点要了曹操的命,董卓两次让曹操辛苦组建的军队几乎化为乌有,那又怎样?曹操就算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要赤手空拳将董卓搞死,这就是曹操,天生的斗士曹操,天生的亡命徒曹操,越输越起劲,最终翻本成大赢家,凭的就是一跟到底的猛劲。
一跟到底
做事要紧跟目标,一跟到底,最终会将对方擒获。
曹操吃定董卓
做事要不服输,目标越难拿下,就越要跟到底。
董卓当霸王后,曹操就想取而代之,一时急功近利借“献宝刀”为名大的白天就去刺杀。刺杀未成,曹操远遁。曹、董第一次交锋曹操失败了。
曹操回老家壮大后号召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曹、董第二次交锋曹操气势上赢了。
实战开始双方各有胜负,曹操急追董卓反被董卓士兵活捉,幸好被手下人救走,曹、董第三次交锋曹操又输了。
但曹操不服输,一追到底,有了曹操的“拖董卓”,才有后来王允吕布二人的“杀董卓”,董卓也是被曹操搞死的。
巧妙收盘胜于抢先瓜分胜利果实
只有没出息的人才老是想去瓜分什么东西,真正成大器的人总是想办法把对方一窝端。董卓之后天下又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凭“忠义”之名第二次名正言顺讨伐叛臣,“捍卫”汉献帝,赢得献帝赏识,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巧妙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