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98

第98章 科学地认识和实施三江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2)

从三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来看,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一致性的方面,水电的开发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的效益,而且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由于其地理地貌和人们长期的生产活动,生态环境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生态环境亟待治理。怒江流域中游贯穿怒江少数民族地域,两岸山高谷深坡陡,森林覆盖率低,可耕地极少,但由于当地生存需要,毁林开荒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进行水电开发不仅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而且可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可解决下游坝子炎热干旱缺水的状况,促进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金沙江流域山高坡陡、气候干热、雨量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长期人类活动和森林开发,流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继续恶化,严重影响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实施水电开发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产业开发,进而可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恢复。澜沧江流域由于两岸的垦殖活动,水土流失严重,水电开发有利于这种状况的改变。除此之外,水电开发还可有效地促进三江流域区以电代柴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利于长江上游的生态建设和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保护。

同时,三江水能资源开发无疑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甚至出现难以协调的506情况。对水电开发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矛盾冲突,如果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大部分是可以解决而使之达到协调,并且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冲突。从过去人类开发活动(包括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开发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没有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如果真正重视生态环境并采取措施,实际上大多数矛盾冲突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如对于水库淹没的环境影响,可以采取坝址选择、移迁、移植等方法解决;对于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技术方案改进、环境管理等办法来解决;对于水生动物迁移阻碍,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措施来加以保护,长江水电开发中对中华鲟鱼的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水电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中,也会存在着难以协调的情况,事情不可能都是有得而没有失,如由于拦河筑坝对河流天然水文情势的改变,必然会对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难以协调的。对此需要具体地进行得失分析和权衡,从社会、经济、自然和原有人类开发活动的调整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一是要研究认识流域生态系统改变是否产生危害及危害的程度,二是局部生态环境的损失与整体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比较。通过综合的分析研究,做出取舍。从三江水能资源开发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其对中国能源发展和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看,即便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一些损失,这种损失也应该和值得付出。

三以科学的态度来促进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的开发行为,开发行为决定着开发的结果。要实现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关键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和理性的科学态度,在统一性的基点上促进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在开发方面,要以合理的方式来实施水能资源开发;在保护方面,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方法,而非单纯和消极的保护。

(1)真正认识和重视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好水能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首先必须深刻认识人类生存和开发对自然的依存关系,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瓶颈和生存的危机,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开发的重要位置予以真正的重视。为此,在水电开发的前期和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搞清水资源开发的自然规律,目前对水能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认识的研究明显不够,包括其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在内的很多情况并没有确实弄清,如三江流域水生鱼类和种类、活动规律,又如三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摸清,就不可能谈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

(2)科学地规划好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三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涉及经济、社会、自然、人文一系列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要搞好水电开发,取得综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就必须全面、系统、科学地做好三江水能开发的规划工作。对此,必须全面总结过去水电开发中的经验,考察现在的情况,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经济得失、移民安置、产业发展等问题,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评估和规划工作,完善开发工程的战略规划。

(3)优化开发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要综合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使开发方案达到最优。对虎跳峡电站的建设,要慎重研究考虑开发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农田淹没、民族迁移等各种较为不利的影响,结合备选的其他方案,做出优化选择。要加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开发与保护不相协调矛盾的解决。

(4)加强水电开发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随着三江各梯级大电站项目的开工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将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对此,应适应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的环境监测和保护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条例》,完善环境监测和管理机构,对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各梯级电站实施统一协调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水电开发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对电站开发前后的环境变化和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对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针对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建立和完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使水电开发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符合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5)注重整体开发效益,实施水电、经济、社会、生态多工程的开发。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一项能源建设的工程,508同时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工程,开发不能只考虑发电的效益,而要注重兼顾社会、生态效益以及注重开发中各种联系因素相互作用基础上的整体开发效益,在实施水电建设的同时,启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工程。水利电力的开发要注意避免二元化的发展,通过增强地方财力、带动产业发展、吸收就业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水电开发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相互作用、双向联动的功能,结合国家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解决水土流失对水库带来的危害。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在虎跳峡以下,这直接影响到下游电站建设的效益。注重整体效益的发挥,要抓好水电开发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协调工作,除征收资源费外,还应向电力企业征收生态环境建设费。

(6)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建立促进开发与保护协调的政策机制。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冲突以及实施对水资源的保护,要靠科学技术、人才和政策。因此,要针对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保护的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科学、运用技术的研究和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形成有效的保护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简报》2001年第4期、2002年第4期。

[2]何耀华、冯建昆:《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电开发》,本书。

[3]马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3月6日。

[4]何宣等:《用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本书。

作者系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