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97

第97章 科学地认识和实施三江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1)

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云南资源的突出优势,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来改变经济的落后面貌,是20多年来云南经济发展探讨的问题。

目前根据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和云南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水利电力的开发已成为云南经济发展大力培育的主要支柱产业。而在云南紧锣密鼓筹划实施三江水电开发战略的同时,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也令人关注地提了出来。因此,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应在全面、系统、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统筹抓好水利电力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整体来认识云南水电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两年能源紧张的矛盾尖锐地表现出来,能源供给的瓶颈约束明显强化,困扰着工业的发展。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显着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导以及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同时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一发展变化,不仅要求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而且要求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这种要求不仅要加大生产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增大了生活对能源消费的需求。由此,我国能源的消耗将继续增大,据估测,在充分考虑节约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度翻一番多。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问题将是未来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考虑能源的建设。

如何解决中国能源的建设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危机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寻求能源建设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从资源、能源需求和循环发展等方面,做出选择。现阶段,国内外对电能的发展主要为水电、火电和核电。三种电能中,火电既是利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又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变成世界第一大污染国,大气污染已成为生命的杀手,环境恶化亟待治理,并且火电又是一种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如果发展煤化工和洁净燃料,不仅可大大提高煤的附加价值,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解决汽车燃料问题。水电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可进行循环发展,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并且成本和价格低廉的能源,因此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地发展水电,为其提供能源,但水电的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核电虽然是一种洁净能源,但其发展中存在着核泄漏、核废料废水处理等隐患,并且投资和消费成本较大。对三种能源进行综合的评价权衡,无疑水电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最好,是最可取的选择。虽然水电开发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重视和处理,可以将其降至最小的程度。从资源条件和利用程度看,我国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有3.6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约为7000万千瓦,仅占可开发资源的19%,而发达国家水利电力开发都在50%以上,一些国家高达90%以上,相对于此,我国水电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发展潜力和生态余地较大。而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也属丰富,但面对着现有精查储量不足、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不足、环境容量不足等发展的难题。根据我国能源发展的实际状况,能源发展的战略应大力开发水电,减少对火电的利用,适当集中发展一些核电,积极开发利用其他新能源,形成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结构。

中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500亿千瓦时,占全国20.5%,居全国第二位,目前云南水电开发不足6.9%。由此可以看到云南水电开发在全国能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云南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水系中,504三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省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92%,并且开发条件优越,水量丰沛稳定,开发目标相对简单,淹没损失少,工程造价低,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开发利用的战略价值较高。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不仅可较好地促进云南和当地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将对中国的能源供给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电东送规模可达4000万~5000万千瓦,可为华中、华东和华南提供大量的电能,由此东部地区可减少火电投资亿元,每年节约标煤3705万吨。因此,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和能源发展战略出发,云南三江水能资源的开发是势在必行。

二用辩证的思维来看三江水能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的生存需要发展,而发展依存于自然,这种相互依赖和作用的关系,决定了对自然的开发和保护,二者都不可偏废。人类的生存发展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的改造,来获取生活资料和创造物质文明,而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活动,又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这种破坏在较低开发程度下,即在自然修复能力的范围内,并不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循环造成危害。但随着人类大规模开发活动和对自然破坏程度的加大,其程度超过自然生态修复能力时,就会对自然环境的再生循环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生存发展对自然的依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二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持,由此产生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由于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可能停止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而开发又会对自然造成破坏,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动摇和破坏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对我们所进行的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

解决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地发展,如生物资源产业的开发,通过对光、热、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协调。二是开发与保护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可基本上达到协调。三是开发与保护存在着较大矛盾,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也不能完全解决,这就需要在矛盾的利害权衡中做出取舍,或者放弃开发,或者争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开发价值。

在水利电力的开发中,以上三种情况都存在。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筑坝改变了水流形态,从而对原天然河流的水文径流、泥沙输送和水生生物区系构成带来影响,引起水环境的变化;由于水库淹没,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对当地的陆生动、植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以及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引起水库岸边区域的局地气候变化以及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水电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三废”污染、地质破坏以及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影响。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大小和多少,是由水电开发区域具体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地质条件决定的,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可解决的状况各不相同。因此,三江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必须具体全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