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60

第60章 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水电开发相关因素分析(4)

(1)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怒江在出国境处流域面积12.4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40立方米/秒,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澜沧江上的大朝山电站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而多年平均流量仅立方米/秒,径流量422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几乎相同的流域面积,而怒江的水量约为澜沧江的1.37倍。怒江的径流受融雪补给更明显些,年内的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2月至1月,而澜沧江的最枯流量在3月份,因而怒江更具有水文补偿效益。

(2)河道落差大。特别是跃进桥以上,河道的比降达到2.5‰~3.0‰,这在国内大江大河上是少有的落差集中河段。

(3)地形地质条件好。目前所选择的坝址大多为火成岩和变质岩,两岸山体雄厚,基岩出露,岩体完整、风化浅、坚硬、强度高;河床冲积层浅;地形条件有利于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具备修建高坝的条件。

(4)施工条件好,交通方便。坝段附近都有较开阔的台地,便于施工场地及设施的布设;大部分坝址都有公路相通;有地方水电站可提供施工电源;各县程控电话均已与全国联网,通信方便。

(5)淹没损失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水库淹没主要对象是公路,现在沿江都有公路,上游直达丙中洛,而且离河水面都很低,要开发水电,公路都需改线。但人口搬迁和耕地掩没的数量则不大,原因是怒江流域人口和耕地的总量均不大,河谷底部亦没有大的平坝,民居和耕地分布都较高。河谷中没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水利电力的开发可使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6)泥沙少,水质好。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植被良好,河流输沙模数不大。红河、澜沧江、怒江三江相比,以怒江的泥沙为最少。三江多年平均含沙量,红河的元江站为最大,达4.22ks/m3,澜沧江的景洪站次之,为1.28ks/m3,怒江的道街坝站为最小,仅0.38ks/m3。这就是说,红河的泥沙含量约为怒江的10倍以上,澜沧江也为怒江的3倍以上。三江中也以怒江的水质为最清,怒江除个别河段有轻度污染外,全河无严重污染河段。

总之,怒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搬迁人口少,淹没土地少,开发成本低,开发目标单一,必将成为我国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之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在云南境内的水能的理论蕴藏量达8549万千瓦,占全省的82.5%,可开发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主要集中在“三江”干流上,有利于建成相对集中的大型水电基地,满足集中负荷的需求,可联网向省外、国外送电。而怒江水能资源在“三江”中占有近20%的比重,是一个比三峡电站还要大的规模,由于怒江水电开发的目标相对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都更单一,主要是发电,受外部条件制约的因素相对较少,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用电和实施“西电东送”方面都更加灵活。怒江干流各梯级动能指标见表8300。

怒江水系(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在省内干流长547公里,流域面积33500平方公里,源于两侧高山的小支流与干流近于垂直,形成典型的羽状水系。怒江水量充沛,年迁流量594亿立方米,最大流量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330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每秒,水位变幅12米,河面宽约70米;伊洛瓦底江干流在境内长80公里,在云南省内的3条较大的支流:独龙江、大盈江与龙江(下游称瑞丽江流域面积18800平方公里。

按可开发水能资源以县为单位分类情况1万千瓦以下的县1万~3万千瓦的县3万~5万千瓦的县5万~10万千瓦的县10万千瓦的县怒江州泸水福贡兰坪贡山说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干流均未计入县资源。

目前怒江水能资源利用率很低,只有0.6%,在水资源利用上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云南省境内怒江干流规划12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六库水电站将在2003年内完成施工筹备开工建设,计划进行马吉、亚碧罗、塞格和岩桑树4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其他水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1993年全州有中小型水电站45座,77台机组,装机容量3.29万千瓦,年发电量5550.5万度,高低压输电线路2950公里,农村农户通电率45.29%。1993年,兰坪县的罗松场电站、丰甸河电站竣工投产,使供电幅度大大提高。为州府六库供电的银坡河电站,福贡县境内的木古甲电站,泸水的片马电站将在1994年内竣工供电,州府和县供电紧张状况将得到缓解。贡山的普拉河电站、泸水的听命河电站正在做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兴建。这些工程完成后,近期供电问题即可基本满足需求。

经过“九五”快速发展,全州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达5.7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小时。电力工业已成为仅次于有色金属工业的基础工业。立足一站两网,以怒江六库12万千瓦电站建设和全州电力联网,以兰坪进大电网为立足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速资源开发,全面推进电力支柱产业建设;加大兰坪开发力度,加快小电网建设步伐,拓展电力市场,走矿电结合的开发之路,将水电产业培育成怒江的新兴支柱产业。着眼大电网入州和怒江大型水电站建设,认真、深入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正力争怒江州电力联网工程;电源建设工程(建设老窝河三级电站、亚目河电站、碧玉河电站、隔界河电站、木切尔娃河电站);怒江干流六库电站能进入云南及国家西电东送盘子。

参考文献

[1]何耀华、冯建昆:《科学发展观与怒江水电开发》,http:cn,2004年10月13日。

[2]刘新平、郭辉军、高昌海:《怒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2,18(4):48~51。

[3]东方大峡谷信息网:http://www.ynnj.gov.cn,2004年5月。

[4]《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报告》(中册),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编,2003年7月。

[5]《云南省2002年统计年鉴》,云南省统计局,2003。

[6]青长庚:《论怒江州水能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http://www.ynfz.cn,2004年10月10日。

[7]《透视怒江水电工程决策过程中三方利益博弈民主》,《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4月21日。

[8]朱成章:《要认真研究西部水电开发》,《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5)。

[9]《云南省水电发展状况及“十五”规划概要》,2003年6月17日。

[10]苗泽伟:《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后果及流域生态资产经济评价方法综述》,《技术经济管理》2003(6)。

[11]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可佳:《怒江建坝之争升级大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并行》,http://www.weforum.com.cn。2004年11月6日。

[12]刘畅:《双赢可能吗?怒江漩涡里的发展观之争》,《中国青年报》年4月19日。

[13]《试探云南怒江经济落后根源及对策》,http://www.jia.obv.cn,年3月。

[14]田强:《三峡水电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15]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浅谈怒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云南电业》2003(10)。

[16]《怒江困境:除了水电,怒江脱贫有无“第二条道路”?》,《21世纪经济报》2004年7月19日。

[17]王东昕:《关于怒江中上游地区移民与退耕还林的可待续发展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8]赵爱国:《从澜沧江水电建设看加强水电规划的重要性》,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http://www.shp.com.cn,2002年7月2日。

[19]蔡葆锐、蔡建章:《从可持续发展谈加快云南水电开发的重要性》,《云南水力发电》2003年第19卷第1期。

[20]范晓:《不适当的水电开发建设使四川西部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绿色西部》,http://www.green-web.org,2003年7月9日。

[21]李铁:《怒江州矿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有色金属设计》1999第26卷第3期。

[22]赵文谦、马光文:《改革财税政策,加快西部水电开发,推进“西电东送”》,《四川水利》2001年第一卷。

[23]程必忠:《西部“圈水”运动:难以逾越的生态考验》,《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1月5日。

[24]《要世界自然遗产还是可持续发展?》http:cn,2003年11月5日。

[25]高立洪:《水电建设生态为重》,http://www.hwcc.com.cn,2004年月3日。

[26]明非、罗志蓉:《怒江峡谷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学影响》,《经济问题探索》2002(12)。

[27]李科国:《云南省怒江干流区水文特性》,《云南水力发电》2003年第卷增刊。

[28]姬书惠、杨杰锋:《怒江--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云南水电技术》1996(2)。

[29]姬书惠、杨杰锋:《怒江水能资源的特点及对其规划工作的建议》,《水力发电》1997(1)。

[30]姜利汉、汪晓林:《引怒江、澜沧江入金沙江跨流域引水初探》,《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第18卷第4期。

[31]1999年云南省教委科研课题组:《怒江州区域扶贫规划和网络集成信息系统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18卷。

作者依次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云南财贸学院助教;云南财贸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