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源于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向南流经西藏、云南二省入缅甸称萨尔温江,流经掸邦高原,再通过泰缅边境,于缅甸毛淡棉入安达曼海(印度洋)。怒江干流全长2020公里,汇流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河流流程排行数第八位,继我国黄河、长江、珠江、金沙江等诸大江河水电站开发之后,在面临我国入世、铺开全面经济建设,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行列,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电力供应在2020年前翻一番的总形式下,怒江云南段水电开发的序幕拉开了。此时在怒江干流建坝的问题上有学者提出质疑。本文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高度出发,试论开发的必要性。
一“保留一条生态完整的原生态河流”的提法不妥
首先是有否“原生态”之说,我们查阅了各种有关生态学诞生至今的学科着作,没有找到历史各阶段生态学专家有关“原生态”的论述;也没有哪位前辈认为20世纪以后的后工业化时代,可以从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找到“原生态”和“原生态河流”,而近代环境觉醒的学者,特别是环境科学家们发现,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峰的积雪中都能找到DDT和重金属的存在;发现地球大气圈已出现了至少两个臭氧层的空洞;在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五大圈层中都不容忽视地出现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今日的环境,可以说我们已经不可能在地球上找到所谓“原生态”的环境了。20世纪后期我国着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理事长曲仲湘先生在多次国际、国内生态学术会议上论及当今“人化了的环境”完全改变了地球的“原生生境”,要求我们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认识自然,顺应其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环境;在一种平衡破坏之后,努力建设更进步、更合理、更科学、更新型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创立人和自然更为和谐的生态系统。
从恩格斯的着作中,我们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所谓“原生态”的社会,在今天也不复存在,某些原始文化、原始习俗等只能片断地遗留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不是将整个“原生态”的社会系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因此,用“原生态”
来论述今天的社会也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今天,审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既可看到在20世纪初期他们走过的饱经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阶段,也可看到他们在20世纪中后期严格认真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生态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策,大力促进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的发展;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令。在生态经济的指导下,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建立人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不断扩大自然生态的保护面积,抢救和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开展国际合作,对生物多样性、湿地、湖泊、世界自然遗产、海洋等进行卓有成效的保护。这些工作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各国政府及环境组织、机构的赞誉。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审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既要保护国家现存具有典型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要不断改造和建设具有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人化了的新型生态系统,哪一个方面都不可缺少。
就怒江中下游的现状而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所属的个片区,都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地,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有数万至数十万少数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从远古时代开始,他们就与自然作斗争,依靠山地和江河维持自己的生存。他们在怒江两岸架设了籘索、竹索到钢丝的溜索和吊桥;在河上架设成排有序的木桩排床用于拦截顺江冲来的木柴;他们还常年以独木舟在江中捕鱼。他们以刀耕火种的方式耕种陡坡地并创制了适合开垦陡坡地的木制、铁制农具,使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得到了开发。在怒江流域根本就找不到“原生生态”的环境了。至于河床之中江水流态的“原生”状态,有人称之为“原生流态”,我们不知是怎么定义出来的。在怒江云南段干流之中,除暴雨径流河床涨水之外,经常都可见到沿江少数民族在江水中作业的情景,怒江江水的“原生流态”的定义从何而来呢?追溯怒江干流上源,在西藏那曲地区河段上,几年前建成的水电工程已为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成本低廉、没有污染的电能,改变着当地世代缺能缺电的落后面貌。
综上所述,怒江云南段与江岸地区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相互依存、长期共融,造就了怒江流域的民族环境历史,造就了具有怒江河谷特有的人和环境个性化特征,其河谷区的“原生生态”特征早已消失。当今迫切的问题是在后工业化时代为怒江沿岸各少数民族找到尽快摆脱贫困的生产方式,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总结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怒江人民选择了开发清洁能源,建设大、中、小型水电站,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能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需求出发,必须开发怒江水电资源
众所周知,大规模电能的开发途径不外火电(燃煤、燃气、燃油)、核电和水能发电,其他能源目前尚不能构成一个大国强盛的能源支柱。
在其主要电能构成中,我国火电比例已占电力构成的60%以上,而我国的油气储藏不足,油仅可供再开采14年左右,气仅可再采30年,不可能用于火力发电。而全国煤炭储量按现有开采能力仅可开采100年,除很少数增量用于与水电开发的配套电厂外,也不可能大规模用于新建火电厂。当今全球煤炭发电都遇到难于解决的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温室气体和氮氧化物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及国际大气公约(京都会议)的缔约,对各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逐步产生着趋严的约束,在中国再大力发展火电是极不现实的。我国发展核电一次性投资过大,千瓦单位造价在10万元左右(是水电的5倍到10多倍),由于防泄露要求极高,在人口密集地区根本不能考虑建设。我国目前的资金、技术要大规模开发核电是不可能的。
电力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最基本的物质需求。2003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从近10~15年发展的需求看,差不多应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还多。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发展史说明,工业化阶段水力电力的开发在有水能资源的国家必将得到首选。目前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很低,水电开发利用率仅在21%左右。云南是我国的水能资源大省,目前的水电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与美国比较,美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率早就超过80%,所以可以认为我国水电开发现尚属起步阶段。美国早在百年以前就在世界着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上建起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高坝的胡佛水电站。发展至今,胡佛大坝成为了美国人与环境、工程文化与自然景观和谐发展且具有很高旅游经济价值的风景名胜区。在怒江河谷利用其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水电经济,以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以求怒江各族人民迅速摆脱贫困、步入中国经济发展大潮是无可厚非的经济选择。
三建议尽快开展怒江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水电开发的生态建设
经过多年多学科对怒江、特别是对怒江云南段的科学考察,形成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当前怒江水电开发的规划正在进一步修编和完善。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在科考、规划、划界、申报并得到批准之后,已进入常规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阶段,“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也业已完成。遵循我国现行国家法制程序,怒江有关电站的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从系统综合的环境保护工作考虑,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安排怒江云南段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建议特邀国内的有关环境规划科学部门单位和科学家参与论证、参与工作。通过系统的环境保护规划、定位和区划流域生态功能区的确定,制定流域各民族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对策措施;研究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怒江云南段生态保护、景观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持续发展规划方案。通过流域环境保护规划还将提出流域水电系统开发的环境保护目标,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的专项政策;规划建立流域城镇和乡村的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立流域系统生态和城乡环境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专项计划。
按照怒江云南段的环境保护总规划,制定具体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的系统方案,像实施“天保工程”、“长防工程”那样,使怒江水电的生态建设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作者依次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