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41

第41章 世界水电事业的发展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启示(2)

不同政治势力的介入使得对水利工程的评判更加复杂。巴基斯坦所属克什米尔境内的Mangla大坝的增高工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该大坝1967年建成,到现在库容因泥沙淤积而减少了20%。为了增大库容,提高发电和灌溉能力,巴基斯坦政府计划将大坝增高30英尺。支持者强调国家利益,反对者以当地人的利益为借口,鼓动移民游行示威。其实,任何一项公共工程的建设必然涉及多种利益的冲突,但西方国家往往以人权、环保等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这是值得我国的决策者们警惕的。

何耀华、冯建昆以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为例指出,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和保护问题的理论武器,赞成开发与反对开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可以用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统一。

云南省政府怒江水电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怒江水电开发引发一系列政治、安全和稳定问题的调研报告》中指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怒江49.2万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容忽视。看准了的事,没有必要再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建议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地搞好怒江水电开发。”在倾听各种复杂声音时,我们正应该坚持这样一种以我为主的态度,用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三个案研究的启示

各个国家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异,但不同国家在开发利用河流水资源时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比如,利用的目的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另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水电在一个国家的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在美国,年,水电约占全美总发电量的30%,40%的能源由电力系统统一供给。

1960年代初,美国更多地依靠矿物燃料,水电大约占总发电量的20%。

如今,水电在能源组合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0%。水电在美国能源组合中的比例的变化至少说明,当一个国家在技术和资金方面还不足以开发矿物能源、核能等其他能源时,较多地依靠水电是必然的选择。

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工程会涉及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引起争论是常见的现象。

美国的大古力(theGrandCoulee)水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04年,美国内务部下设的农垦局就打算向联邦政府建议在哥伦比亚河上抽水用于灌溉,但这个建议最终还是没有反映上去。1917年春,首先是一位律师建议在大古力之下的哥伦比亚河上修建水坝。当地人对这个建议很拥护,随后州政府对此也很感兴趣。1920年代开始了可行性研究。最初计划修大坝是为了蓄水灌溉,但当时西北地区的其他灌溉工程也在计划之中。1931年,一群工程师起草了支持修建大坝的报告,并交给了国会,1932年农垦局对这份报告进行修订,详细制定出修建大坝蓄水灌溉的规划。1933年,华盛顿州拨款33.7万美元,工程正式启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西北地区铝工业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修建大古力水坝的首要任务从灌溉转为发电。“二战”以后,大古力水坝的首要任务转为灌溉。直到今天,这个水库仍然兼有发电和灌溉等多种功能。从大古力水坝的功能转换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与否、如何利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需要。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西南部与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处巴拉那河上。大坝全长7744米,坝高196米。大坝形成的人工湖深达250米,面积13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安装了18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自建成以来,伊泰普水电站已在巴西和巴拉圭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伊泰普水电站提供巴西全国用电量的26%,提供巴拉圭全部用电需求的78%。伊泰普水电站的修建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附近的伊瓜苏瀑布成为着名景点。新形成的巨大人工湖不仅有旅游业的功能,而且为水产养殖提供了条件。整个库区年产鱼可达40万吨。巴西政府还与巴拉圭政府和阿根廷政府一道在库区建立了7个生态保护区。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先后经历了两次电力能源危机。

在决定修建伊泰普电站之前,也有人认为这个计划准备不足、不可靠、行不通。但巴西政府为解决国内的电力需求问题毅然决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伊泰普水电站。1966年,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签订合作利用巴拉那河水资源的协议。1976年,巴西和巴拉圭签订伊泰普条约。1975年开始建设。1978年,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三国签订协议,约定共同利用大坝蓄积的河水。1984年开始发电。1991年第18台机组投入使用。

伊泰普水电站的成功经验说明,多国共同开发共有的河流水资源也是可行的。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要使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可能避免副作用,就应该充分注意下面的事项:

(1)建立一个综合的规划组织,这个组织的人员应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投资方、财政部门、能源和水利机构、环境监测部门等。

(2)在考察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重视体现社会的平等公正:

具体表现为充分考虑当代人类和未来人类之间、当地人和同一国家其他地区人们之间、有关弱势群体与全社会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有关弱势群体为例,河流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移民问题最容易引起国际社会“同情”。巴基斯坦Mangla水坝的移民有的移居到英国曼彻斯特城,登记为难民,给巴基斯坦造成很大的国际压力。另外,在移民搬迁补偿经费的发放过程中杜绝官员贪污挪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政府和业主形象。

(3)决策者做出决策之前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公开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效益和需要付出的相应代价,比起事后的解释更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决策者有义务使大众认识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于技术原因和政治原因所造成的失误不能当作普遍的现象;在新的技术条件和民主决策过程中,过去曾经出现的很多失误现在可以避免。

(4)科学的论证报告应该涉及河流水资源利用将可能产生的各种副作用,并提出避免或减少这些副作用的措施。比如,为避免洄游鱼类灭绝,如何设计和使用鱼道。为了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科学论证的过程应该有多学科的专家参与。除了水电方面的专家之外,他们还应该包括机械、土木和电气工程师,地质学家,土壤学家,鱼类生物学家,水生生态学家,野生动物学家,户外休闲规划专家,经济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土地使用规划专家以及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购买矿物类能源的强大能力,而我国的矿物类能源储量的人均占有量并不令人乐观。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河流水资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明智选择。

作者依次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云南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