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4004800000021

第21章 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1)

云南省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占全省可开发水电资源的92%以上。云南水电开发具有地质条件好、搬迁人口少、淹没土地少、开发成本低等显着特点,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着,是水能资源开发的“钻石”级“富矿”。近年来,云南水电开发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的能源安全,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云南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用最佳途径将我省建设为绿色能源基地和发展壮大电力支柱产业举足轻重。

我们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解决云南水电基地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一味强调水电基地建设忽视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错误的,过分强调保护将使我们丧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造成进一步的落后和人民生活的长期低水平,也会使保护丧失最终目的。必须按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云南水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统一认识,加快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是缓解能源紧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阶段发展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工促农,城乡互动,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开拓国外市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水电开发是现实国情的需要

千瓦的基础上,新增5亿千瓦。如果依靠煤电支撑,每年需要12亿吨电力用煤。以目前煤炭不到20%的采出率和900亿吨已探明煤炭储量计算,12.5年即全部耗尽现有煤资源。因此,用煤电保障能源供需平衡是不现实的。在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仅占2.2%,而且自有储量和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预计2004年石油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对外依赖程度还将进一步上升,因此靠油、气发电也是不可能的。核电总投资大、单位装机投入高,科技含量高、生产运营的高风险,核电在能源平衡格局中只能充当补充角色。目前,全世界有个国家的水电占其发电总量的50%,其中的24国占90%以上。瑞士、法国、意大利、英国的水电开发程度都已达95%以上,美国也达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年发电量5.9万亿千瓦时。2000年我国水利电力的开发程度,仅占可开发程度的19%,西部地区不足10%,低于目前世界水电平均开发程度的22%。从我国资源开发程度来看,发展水电是解决我国能源的重要途径,不仅实现2020年新增装机5亿千瓦的目标必须大力加快水电开发进程,而且2020年以后我国的能源平衡问题也必须把发展水电置于优先地位。

(三)云南水电基地建设对于全国能源安全和能源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10364万千瓦,年发电量9078.9亿千瓦时;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7116.79万千瓦,年发电量3944.53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0.5%。据1994年《中国大中型水电站规划集》统计,云南的水电装机容量为8820万千瓦,年发电量4373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2.9%。云南的水电开发不足6.9%,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云南可开发水能资源的92%。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云南行动计划总体构想中,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争取用15年时间,建成中国重要的以水电为主的西电东送、云电外送能源基地。在****云南省第七次代表会上,云南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六大水系上已经完成规划的73座电站开发建设全部被各大水电集团和投资商承揽。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布局中,提出建设“西电东送”的南、北、中三大通道,从而实现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其中南通道主要将滇、黔、桂三省区的电力送往华南地区;中通道主要将金沙江水电、四川、云南、三峡电力送往华中、华东地区。云南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重要地位。

2000年7月,省政府在《关于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明确加快培育五大支柱产业,除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矿业、旅游业外,首次把电力列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年,云南抓住“西电东送”机遇,发挥优势,加强与“西电东送”各输电省区的交流并达成共同开拓东部市场的原则共识,建立了合作竞争机制和战略联盟关系,当年向广东送电13.4亿千瓦时。2004年,110预计向广东送电超过60亿千瓦时。

规划到2020年,全省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6900万千瓦,其中水电为5520万千瓦;云电东送、外送规模可达4000万~5000万千瓦,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将成为我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云南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云南省目前的电力发展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2003年底,云南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40万千瓦,其中水电679万千瓦,发电量475亿千瓦时,2003年云南全年缺电38亿千瓦时,2004年缺电局面将进一步发展。

以上情况说明,面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巨大的电力供需矛盾,要实现全国的能源战略和“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目标,要解决我国新世纪的能源,全面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中国云南水电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当前关于电站大坝与生态问题的争论很多,但不少人对水电开发导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的认识并不全面、不准确。从普遍意义上讲,修建大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移民问题

三江地区移民涉及众多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移民问题是水电开发带来的影响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移民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移民工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解决因移民带来的各种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我国水库移民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移民至今仍未摆脱贫困,生产发展和生活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移民安置主要有三种方式或者说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较为简单的移民安置型阶段。

二是改革开放后的开发性移民安置阶段,即让移民拥有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生活救济为扶助发展生产。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应该走向第三阶段,走投资型移民的道路。

(二)泥沙对河道和大坝的影响

这是目前讨论大坝与生态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提及的。事实上,泥沙对于河势、河床、河口和整个河道的影响,从生态角度讲,是修建大坝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才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因为建坝改变了河道的流态,导致坝址上游河道泥沙淤积。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对下游河道、江湖关系以及入海口的影响,值得引起高度关注。三江地区的水坝建设可以借鉴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尽可能减少这一问题。

(三)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譬如过船闸需要时间,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三江流域目前通航条件不好,航运业本身就不发达,三江水坝建设有利于改善这三条河流的通航状况促进航运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