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上潘多拉魔盒
3994400000038

第38章 飞舞的红丝带(1)

关于艾滋病,有一个特殊的标志,这就是红丝带。为什么会把红丝带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呢?有人说因为折叠的红丝带有点像艾滋病英文AIDS大写首个字母“A”字;有人说,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鲜红的红丝带会让人想起鲜红的血液;又有人说,曾有一个人患艾滋病死亡后,参加追悼会的人把一块红绸撕成了许多红丝带发给大家,让大家佩戴在身上,以后红丝带便成了艾滋病的象征。

后来我在网上又查到了这样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一些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又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这就是红丝带的由来。

总之,不管怎样解释,我想,面对凶恶的艾滋病毒,红丝带都用一种极美好、极浪漫的形式象征着人们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要用“心”来防治这一疾病。

2006年12月我在广西美丽的南宁采访期间,当地便正开展着规模宏大的2006年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南宁红丝带活动周”。

600多万人口的南宁市,风光旖旎,长夏无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附近的北海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出海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便开始了对外经济活动,1876年,根据当时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北海正式被开辟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20世纪初,南宁也成为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和南宁发挥地理上的优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成为我国大西南的海上门户。

在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中,广西和南宁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东南亚毒源地前往中国内地乃至其他国家、地区重要的贩毒通道,吸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静脉吸毒又造成了艾滋病毒传播,近年来,性传播也同步上升。据当地卫生部门介绍,目前,广西的艾滋病疫情仅次于云南、新疆,疫情不但迅速上升,而且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2005年世界禁毒日在无偿献血者中发现了艾滋病毒感染者,而且大多是国家干部;

有个家庭,丈夫是公司老总,妻子是干部女儿,丈夫感染后妻子被传染,母婴传播又传染给儿子,连8个月大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艾滋病人中,干部已从最初的0.3%上升到1.7%,死亡者中包括了公检法的人员……

正如南宁市卫生局主管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副局长杨晓钊所说的:“艾滋病是社会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政策管不了法律来管,法律管不了疾病来管,非典和艾滋病都是如此。而艾滋病本身如今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这位临床医生和医院院长出身的卫生局官员,喜欢绘画和文学,外表儒雅,思维方式既务实又多了一些创新和跳跃,于是南宁红丝带活动周便出现了。

在别的省会城市,我还从来没有听说举行过这样巨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少数疫情比广西还要严重的地方,直到现在,提到艾滋病这个话题,往往还是顾左右而言,讳莫如深,因此对南宁的做法,我免不了感到惊喜和感动。

南宁市政府十分重视这次活动,为活动专门下发了“红头子文件”,主办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南宁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协办单位是中国移动广西南宁市公司,承办单位是健报和晶晶广告公司。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助。目的是在“直面艾滋,关爱生命”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宗旨下,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使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活动周的内容有大型启动仪式、“我们承诺 我们履行”********活动、集体婚礼、“红丝带”自驾游发车仪式、宣布成立“青春红丝带”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开展现场咨询、组织“红丝带艺术团”现场演出等等。

2006年12月1日这天早晨,南宁下起了小雨,但是市中心的民族广场上一大早就聚集了很多人。广场中央摆放着巨大的宣传板和********板,自治区和南宁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南宁市各大医院代表都参加了启动仪式。副市长讲话后,短短十几分钟内,签名板上便签满了市民们的名字。一位签名的姑娘对记者说:“签下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我们的心里多了一份责任。”

启动仪式上,专家和医务人员们进行了关于艾滋病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宣传咨询,但最引人注意的却是19对新人的现场婚礼。为什么是19对?因为这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公务员、自由职业者、企业职员、公司高层、美容师、驾驶员、教师、护士……这些健康而快乐,穿着漂亮西装、披着白色婚纱的新人们自愿报名、自愿选择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举行婚礼。

喜庆的婚礼似乎让“艾滋病”这个沉重的话题涂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变得轻松起来、明亮起来,而且和人们更加接近。在欢乐的乐曲中,广场上响起了新人们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们自愿结为夫妻,无论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我们都将患难与共。”“此时此刻,我们郑重承诺,为对方系上红丝带,并倡导婚前体检,为防治艾滋病贡献一份力量。”

这些不仅仅是新人们的结婚誓言,是夫妻之间的承诺,而且还是他们对社会的誓言,是对人类抗击艾滋病做出的承诺。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担任了主婚人,并为新人们赠送了礼物。他还代表所有参与活动的人,为新人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希望这个值得永远记念的日子,成为他们和谐家庭的起点;希望在这项活动中感受着幸福的人们,都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见证人。

艾滋病日的现场婚礼,被很多人认为是对艾滋病患者温暖的“问候”。《健报》的记者曾采访了一些参加现场婚礼的新人。

一位姓韦的新郎和姓李的新娘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平时都是很低调的人,不是因为这次集体婚礼能为宣传预防艾滋病尽一份力,他们是不会“抛头露面”的。新郎还说,他是个公务员,由于工作的需要,曾经接受过卫生局组织的两次培训,对艾滋病以及如何预防了解得比较多。他的工作可能会接触一些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人,如何在执行公务时保护自己,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工作的缘故,他对艾滋病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关爱,过去很想参加一些帮助艾滋病人的公益性活动,但一直没有机会,所以这一次就积极报名参加了现场婚礼活动。

最后这位新郎还说,艾滋病患者“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需要更多的真诚和尊重。

另一对新人新郎姓蒋,新娘姓周。新郎是IT人士,新娘是酒店的财务人员。新郎说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包括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第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上见到一位艾滋病患者时,虽然心里有点诧异,但还是给了对方应有的尊重。而就是那一次让他意识到“艾滋病”这三个字的沉重,也意识到它离自己并不遥远。以后便有意识地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医学知识以及它的“三大传播途径”。

这位新郎还说:“艾滋病患者是我们这个社会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有尊严也有人格,我们要多给他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希望、感觉到爱。”

新娘说,她的母亲在市疾控中心工作,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了解很多医学知识,对“艾滋病”并不陌生。听说这次南宁红丝带活动周有集体婚礼,就请妈妈替自己报名。婚礼还能为宣传预防艾滋病出一份力,除了甜蜜之外,她觉得特别有意义。

还有一些新人告诉记者,他们认为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结婚非常有意思。不仅可以在大家面前见证了两人的爱情,还能带动亲戚朋友一起来了解艾滋病。“能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微薄的力量,使我们的婚礼更有意义,让我们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