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母亲河,别再流泪
3961900000029

第29章 湿地,需要我们去保护(4)

达里诺尔是一个面积为22884公顷的半咸水湖,它与周围的岗更诺尔、鲤鱼泡子、宝音图泡子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湖泡,以及贡格尔河、亮子河、沙里河、毫赖河等四条河流和一条人工渠共同组成了湖泊、河流、沼泽等类型多样的湿地。由于这里特殊的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得达里诺尔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集散地。同时也是许多种鸟类的繁殖区,是目前世界上丹顶鹤繁殖的最西界。

达里诺尔集湿地、草原、沙地、山地等多种景观于一体,为众多的野生生物的栖息提供了优越条件。这里是草原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由于达里诺尔属于高原内陆湖,水生生物有其自己的特点,湖内共有鱼类21种,主要经济鱼为鲫鱼、瓦氏雅罗鱼和鲤鱼,这里的鲫鱼曾是皇宫的贡品。达里诺尔有一种泥鳅,是以达里诺尔命名的,名为达里诺尔高原鳅,属于中国特有种。达里诺尔的鸟类已记录的有13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有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等23种。由于这里的湖泊较多,除主湖达里诺尔外,其余的湖泊多为淡水湖。由于湖水的水质,水温和水深以及水生生物的不同,为多种鸟类,如雁鸭类、鹬类、鸥类等鸟类的栖息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这里鸟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数量大,仅大天鹅在这里就可达到几千只。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鸟云集在这里,数量达十多万只。它们就像开会一样,聚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真不愧是鸟的乐园。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天鹅,成百上千的大天鹅栖息在碧波绿浪中,犹如草原上雪白的羊群,那云一样轻柔、梦一样飘逸的舞姿,使人真正感受到一种高雅、纯洁的美。

达里诺尔的河流也很特别,贡格尔河在草上缓缓流入到主湖内,滋润着美丽的贡格尔草原;连接岗更诺尔和达里诺尔的沙里河,蜿蜒曲折,形成了美妙的河流湿地景观;发源于沙地中的亮子河,哺育了沙地中的生命,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飘带;最值得一提的是,把鲤鱼泡子与达里诺尔主湖连起来的毫赖河,毫赖为蒙语,意为嗓子眼,因此该河也就是嗓子眼河。说嗓子眼河一点也不夸张,这条河的确是细,最细处只有10厘米左右,而且是常年流水注入主湖,且水量还较大,水深在1米左右,真可谓世界之最。达里诺尔地区还有一些古迹,如砧子山上的岩画,草原上的金边墙,鲁王城遗址等。

优美的环境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达里诺尔的渔牧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感受着大自然的宏大、神奇和美妙,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他们热爱并保护着这里的一切生灵,永远将自己当作大自然中的一员,与自然有着一种纯朴、亲近、和谐的关系。来到这里,你会真正寻找到晴朗的天空、新鲜的空气和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

然而,对于大自然这一美妙的杰作,我们聪明的人类却几次险些将它毁掉。这里我只想列举一例来说明我们曾经做过的傻事。

那是在1965年的初春,气候异常,气温较往年高,因此在冰面上、在苇丛中出现了许多的昆虫。这一现象被一位牧民发现,他感到奇怪,随后报告了大队。在当时,人们的组织观念非常强,很快村政府上报公社,一级一级上报到自治区,后又到了中央。各级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因当时我们正处在反修防修的年代里,达里诺尔又位于祖国的边陲。一道命令从上边下来,焚烧、药灭、迅速处理,以防后患。部队来了,现代化的火焰喷射器来了,强杀虫剂来了,这些统统用在了达里诺尔,给达里诺尔剃了光头,洗了澡,湖岸大面积的苇塘被烧毁,至今达里诺尔只保留下了不足一公顷的芦苇塘。事后,调查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气候反常而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们虽然虚惊一场,可达里诺尔遭了难,这次毁灭性的破坏,湖区周围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到了靠自然无法恢复的程度。野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因此而大大降低,鱼类的产卵场所遭到破坏,繁殖受到影响。湖岸地表裸露、土地盐碱化加剧,湖水的矿化度也随之升高,水生生物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1986年,为了加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当地政府建立了达里诺尔鸟类保护区,保护区与达里诺尔渔场合为一体。由于当时的认识有限,保护区的工作重点只放在护鱼看鸟上,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但鸟的数量非但没增,一些繁殖的种类也不见了,鱼的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在沉思中,达里诺尔人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达里诺尔的今天就是由于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所致。达里诺尔渔场、保护区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找到了症结,保护区要发展、渔场要摆脱困境,其根本出路就在于恢复湖区生态环境,恢复湖岸湿地植被,为鸟类提供筑巢环境,为鱼类提供产卵场所。

自1994年起,渔场投资30万元,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围封了15公里的湖岸,采取人工、自然相结合的芦苇植被恢复工程。短短几年,湖岸环境大有改善,鸟的数量日渐增多,鱼的产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年产15万公斤,上升到80万公斤、100万公斤,产值也达到400万元以上,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达里诺尔的人们没有忘记历史的教训,为了持续发展,一方面他们在积极努力保护和改善达里诺尔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他们控制了捕鱼网眼,计划捕捞,以保持鱼类的持续增长。现在,达里诺尔人正在绘制一幅蓝图,用保护区和渔场的负责人陆荣元的话,今后达里诺尔要按照以保护促生产、促旅游,以生产发展、旅游发展来支持保护,以达到保护区、渔场、旅游业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居延绿洲与马背民族的辛酸

到过承德避暑山庄的朋友们一定去过承德外八庙中占地最大的一座普陀宗冢之庙吧!当然也一定会注意到庙内有三块高大的石碑并排矗立,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于碑的四面。这三块巨型石碑一块是《普陀宗冢之庙》碑,一块是《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另一块是《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它们是200年前,清朝政府为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人民不远万里,重归祖国的悲壮举动颁发的一枚崇高的历史勋章,碑文由乾隆皇帝亲自撰写。

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是16世纪居住在我国西北边陲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是今天生活在新疆伊犁和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蒙古族的先辈。17世纪初,由于与准噶尔部不和,土尔扈特部便离开了水草丰美的家乡,西迁到当时沙俄尚未控制的荒凉的伏尔加河草原,在那里继续过着他们的游牧生活,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从几万人发展到了十几万人。

当沙俄的势力达到伏尔加河以后,为了巩固其势力和统治地位,对勇猛善战的土尔扈特部的欺凌和压迫十分凶残,除了掠夺土尔扈特部的财产,强迫当兵,还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由喇嘛教改信俄国的正东教。土尔扈特人面临着灭族之灾。在无奈情况下,1771年1月5日,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共3300户、16900人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启程回国。

临行前,渥巴锡带头焚烧了一切庐舍、船只,以表示自己誓不回头的决心。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遭到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1月10日,与哥萨克遭遇时,9000人壮烈牺牲,但无一人投降。后来,由于疾病和饥饿,人口日益减少。面对艰难困境,他们发出了“俄国是奴隶的国土,中国是希望的乐土,因此向东前进,向东!再向东!”的豪迈誓言。最后历经5个月,土尔扈特部铁骑裹扶着一股锐不可挡的民族气势,千军万马血染东归路,最终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回到了离开140多年的祖国怀抱,谱写了我国民族历史上悲壮的一页。

土尔扈特部万里归来后,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乾隆皇帝指派重臣为土尔扈特部划分了游牧地区,并运去了牛羊粮食,拨发了衣物、帐庐。从此,这个历经千辛万苦的马背民族有了自己的家园,又有了属于自己的游牧生活。额济纳绿洲像母亲一样抚摸着归来的儿女,额济纳河河水又如同乳汁一样滋养着土尔扈特人民。

额济纳因境内有居延海,汉、元朝之前的史册均称这一地区为居延地区,直到清朝才更名为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居延海地区一直是我国西北的一个声名显赫的地方,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使至塞上》,古往今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额济纳旗境内的额济纳河,是我国河西走廊和西部高原唯一的一条内陆河,额济纳河是蒙语母亲河的意思,它孕育了沿河两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区的两千多年的文明。

额济纳河的上游发源于青海祁连山的黑河,它由南向北穿过巴丹吉林沙漠,进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后,改称额济纳河。额济纳河下游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汇入居延海。据古书记载,在西汉时期,居延海的面积为7260平方公里,比今天的鄱阳湖还大。居延海本为一湖,位于汉居延城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后分为东西居延海。

由于黑河有相当大的水量,所以在近代,古居延海分为两个后所形成的湖面仍然很大。在50年代,东居延海尚有水面75平方公里,西居延海有水面287平方公里。此外,在居延三角洲上,还分布着古日乃、拐子湖、天鹅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灌溉和滋润着大片绿洲。1944年,额济纳绿洲还分布有5万公顷胡杨林,15万公顷红柳林和几十万公顷的沙枣和梭梭林。

董正钧1944年所著的《居延海》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东居延海,“面积较小,周约百五十市里,蒙民云为驼走一昼夜之程,水色碧绿鲜明……水中富鱼族……1943年春,开河时大风,卿鱼随浪至海滩。水退时多留滩上千死,当时曾捡获干鱼数千斤,大者几斤。鸟类亦多,天鹅、雁、鹤、水鸡、水鸭等栖息海滨或水面,千百成群,飞鸣戏泳,堪称奇观……,居民常于海滨获得天鹅蛋,大于鹅卵,白美可爱”。“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如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著者跨驼海岸,时见马饮水边。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同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尽忘长征戈壁之苦矣”。

可惜的是,前人所描述的这一切对于50年后来到此地的人们来说,都已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读来只能让人徒增伤感,痛楚罢了!

该地区自西汉起,屯垦戍边的政策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一直沿袭到解放以后,过度屯垦,使这一地区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降水量急剧下降,50年代年降雨量为52毫米,60—70年代37毫米,80年代只有20毫米。地表水分大量流失,导致草场退化、土地风蚀、沙化日趋严重,更可怕的是自60年代以来,由于额济纳河上游的黑河干流建起了莺落峡、草滩庄等枢纽工程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水库、塘坝,使黑河水量急剧下降,由40年代的12—13亿立方米减少到1993年的1亿多立方米,导致河水断流,东西居延海和周围几十个大小湖泡相继干涸,3.5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中,872%的草场急剧沙化,形成了大面积的戈壁。昔日水天一色,年产量5万千克,打干草75万千克的一片水域,如今剩下的是白茫茫的一片荒滩。

站在西居延海腹地干涸的湖底上,环顾四野,没有一点生长的植物和亮丽的水色,看到的只是风沙之魔的旋舞和白茫茫的,碱漠。从西居延海到东居延海35公里的范围内,到处都是干枯的红柳根,就如同标本一样奇形怪状。而东居延海能让你看到的也是一簇簇干黄的芦苇根,在四野茫茫的天地间一动不动。

额济纳河,这条养育万物生灵的母亲河,到了1992年,河水彻底断流了。今天干涸的河床早已窒息了一切生灵,河岸变成了荒漠,至于两岸的胡杨林、河柳林早在70年代就已有35万亩枯死。胡杨这种有“灵气”、“会流泪的树”,今天所残存的34万亩,又多是稀疏的病腐残体。成片枯死的胡杨林在干涸的河床两岸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在“怪树林”一带,干死的胡杨千形百状,枯枝缠绕,鬼气森森,阴冷可怖。

绿洲的大面积消失,加之草场的退化,使今日的“马背民族”已没马可骑,他们的后代有的甚至根本就没见过马,难道还有比这更令人辛酸的吗?这就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所做的不可饶恕的罪孽。今天,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人们是否应当学会去爱自然、爱我们的家园呢?

自1993年以来,由于绿洲的消失及其它因素,阿拉善地区连续几年遭受特大沙尘暴的袭击,沙尘暴所到之处,黄沙铺天盖地,遮天蔽日,重灾区生灵毁于一旦,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前三次沙’尘暴危害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9万平方公里的可利用草场全部受灾,表土被刮走10多厘米,牧草当年未能返青,40%的草场短期内无法恢复,牲畜失去20.5万头(只),死亡4.8万头。生长数十年的胡杨被吹倒20余万株,13万公顷的梭梭林被风吹毁,近10公顷的农田防护林被沙尘埋没1米多,1000多眼人畜饮水井及17处塘坝受到不同程度的埋没,风蚀黄河堤坝,造成5处河坝、水库决口,冲毁民房2万多平方米,0.4万公顷农田受灾,32处蔬菜塑料大棚被吹毁。据统计,造成的直接损失6000万元,间接损失15亿元。

如果说,额济纳河曾经用乳汁般的河水养育了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怀抱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和生长在这里的各族人民,那么近50年来,我们的母亲是用眼泪滋养着额济纳,而今天,母亲的眼泪也已流干。

今天,已沦为2.5万生态难民中的一些土尔扈特人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如果身躯能挡住疯狂肆虐的沙暴,我愿变作万岗千山;如果热血能使焦渴的绿洲复苏,我愿化为涛涛清流……”

(3)水利工程建筑师——河狸与湿地

说到河狸,人们自然地会与湿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河狸这个水利工程的建筑师总是在改变和建造湿地,只要有河狸存在的地方,那么一定会有被改造和新建造的湿地。所以说,河狸是建造湿地的能手,是湿地的建筑师。

河狸是一种穴居于河边堤岸的哺乳动物,它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大陆,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动物。据考证,远在四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就有了河狸的足迹。

在我国河狸仅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乌伦古河一带,而实际上这也是主产于蒙古国西北部的蒙古河狸分布区的延伸部分。河狸因其珍贵的价值和稀有性,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并在新疆青河和富蕴两县交界地区建立了面积为5000公顷的布尔根河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河狸和它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