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3947700000020

第20章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13)

形式(来源于拉丁文farmal,即体制、体系、组织系统、、教学内部

结构之意)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

教学形式应可靠地保证实现教学过程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年轻一代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并随着每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在发展和完善。

苏联教育科学和实践为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现在规定有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学校中利用这些形式都取得了成功。

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也同小学、中学一样,都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在明确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人数固定的一班学生进行的。课间休息不应少于十分钟。一周内每个学日的各堂课按本学期(半年)的课程表交替。课堂上学生能得到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就是能在掌握所选专业过程中受到理论训练。

然而仅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工作,还不能保证使学生掌握深刻的和巩固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知识,特别是那些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困难的知识,是不能通过一次讲述就由学生切实学会的。还需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扩大、巩固、加深知识,以及形成和巩固所培养的技能和技巧。

因此在中等专业学校中除课堂教学以外,个别教学形式还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形式使教师有可能组织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掌握普通教育的、一般技术的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个别教学可以以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其它多种学业的形式进行。

如果说,在课堂上学生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学习的,那么家庭作业或课程设计就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时他能加深和巩固在课堂上开始形成的概念,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立工作就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来说,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仅次于课堂教学)。

因此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组织这种工作的质量。必须创造一些条件去保证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应技能与技巧。

这些条件是:供应学生教科书、参考书、材料、仪器、用具;让学生理解教学任务的目的,知道完成任务的方法;使任务适合学生的能力,由各科教师对任务作出合理的、具体的安排;保证学生在宿舍和其它专供独立工作用的房间中有必要的工作位置。

中等专业学校广泛推广在教师或指导员直接指导下的个别教学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职业技能和技巧。属于这种形式的有唱歌、演奏乐器、驾驶汽车或拖拉机、管理车床、吊车等等的教学。这种形式还包括就个别的作业进行辅导,对落后学生的辅导,以及对有天才的、爱学习的学生进行个别工作,等等。

象上课和个别教学这样一些教学组织形式都能保证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初步的技能和技巧。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有许多最重要的问题,必须用其它一些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解决。这是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使学生的爱好和才能向一定方向发展的工作,让学生在生产条件下掌握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从精神上鼓励学生完成与本专业训练有关的最重要的工作,总结教学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产活动,等等。中等专业学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除了课堂教学和个别工作之外,还采用小组教学形式:学科小组、小组辅导、小组指导,以及象报告会、竞赛、比赛、观摩等这样一些群众性教学形式。

由此可见,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各种各样教学组织形式中,最为流行的是课堂教学、学生的独立学习工作、由教师直接参加的个别教学、小组的和群众性的教学形式。此外,还相当经常地采用参观这种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决定于全班学生的组成成分,教学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教师领导教学活动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是中等技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

上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在有固定学生人数的教学班中组织的教学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索,它具有整体性,在逻辑上是完整的,并有时间限制的。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上课的时间通常为九十分钟(一对课,各四十五分钟,中间有休息)如果一对课有共同的教学目的,则可把它们当作一堂课。如果一对课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如一节课学习新教材,另一节课检查学生的知识,则应视为两堂课。

对课堂教学形式之所以这样注意是因为它能由一个教师对人数相当多的学生(十五——四十五人)很好地和有效地组织教学。

上课的基本特点如下:

(1)有符合所学教材内容的明确目的。

(2)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在逻辑上完整的部分。

(3)有为达到教学目的严格限定的时间。

(4)使教师有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5)能保证学生共同的、小组的(小队的)或个人的工作。

(6)有学业程度大致相同的、人数固定的学生。

(7)教师能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的类型和结构

在教育着作中常见到对课堂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但最常用的一种就是根据主要的教学目的或课的总体系中一堂课的任务进行的分类。

根据主要教学任务进行的课的分类使教师能在计划自己的科目时,目的明确地从一定的课的体系出发确定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特点决定于具体的分类根据。

例如,上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学习新知识,而不管材料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这种课都属于同一类型。现在我们以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在课上学习《摩擦》(《机械力学》科目)这一课题的新材料。这时可以利用叙述、讲解、带有问题教学法因素的谈话。在另一堂《材料力学》科目的课上,教师在研究《平面切口的几何特性》这一课题时,采用了讲演的方法。在《滑润材料》这一课题的课上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地利用教科书。最后,在一堂地质学的课上,当学习《火山喷出的矿岩》这一课题时,采用了程序教学的方法。上面提到的课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每种课都具有的共同的组织特点和同样的教学任务(研究新材料)把它们连结在一起。由于教学目的的一致,也就可以把这些课划归一个类型。

教学任务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课的多样性。

在研究某一课题的各阶段上,都可把下列教学任务定为课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可以作为划分中等技术学校课的类型的基础):

(1)让学生为学习科目、章节、课题或课题内的基本教材作好准备;(2)初步地了解教材;(3)让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掌握教材;(4)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5)通过各种条件下的练习形成技巧;(6)巩固和完善已获得的知识和技巧;(7)总结、概括学过的材料,并使之系统化;(8)检查、评定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加以考查。

C.B.伊万诺夫教授结合上面指出的主要任务提出八种类型的课。着名的苏联教育家Б.П.叶西波夫、A.C.伦达把个别的教学任务归并成较为一般的任务,因此他们提出了六种类型的课。共它作者进一步概括了一些教学目的,这样就提出五种类型的课。后一种分类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依照这一分类法,所有的课都可归并为这样一些类型。

(1)学习新知识的课;(2)综合课;(3)实习课;(4)复习和概括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课;(5)测验考查课。

上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自己的结构,由逻辑上相互制约的一些因素组成。

每一种类型的课都有自己的、为它所特有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反映出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组织的教学过程的特点。

现在我们来研究上述每种类型的课的结构。

学习新知识的课,从其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下列一些组成部分:

(1)组织上课;(2)学习新材料;(3)巩固学生的知识;(4)布置家庭作业。

综合课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组成部分:(1)组织上课;(2)检查家庭作业和复习以前学过的材料;(3)讲述新材料;(4)巩固学生的知识;(5)布置家庭作业。

实习课较之其它类型的课具有最为多样的结构,但大体上这类课的结构可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组织上课;(2)检查学生的知识;(3)给学生布置有关实习工作的任务;(4)指导;(5)学生的独立工作和随时指导;(6)总结检查学生完成工作的情况;(7)布置家庭作业;(8)课的结束部分。

复习和概括知识、技能和技巧课的结构通常有这样一些组成部分:(1)组织上课;(2)检查家庭作业并复习和概括知识;(3)布置家庭作业;(4)结束部分。

测验考查课由下列部分组成:(1)组织上课;(2)向学生布置作业;(3)让学生完成作业;(4)检查知识、技能或技巧;(5)总结检查。

同一类型的课,根据具体条件可以不包括上面所列举的所有一切组成部分。例如:综合课可以不检查家庭作业。学习新知识的课有时在结构上就没有巩固知识这一组成部分,等等。

课结构的某些组成部分,不管课的分类如何,对于一切课来说,都具有共同性质。课的结构是一种特殊手段,教师依据这种手段就能组织全班的工作去完成教学任务。但如不具体地考虑课的任务、内容、学生年龄和其它一些因素,而盲目服从“规定的”课的结构,就可能导致教学工作组织中的形式主义和死板公式。同时忽视教育学规定课的结构,显然也会给教学带来害处。教师在课上应准确地领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每一次都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到适当的方向上。在组织上课之后,教师就可告诉学生要检查他们前几课所学教材的知识,并为他们创造为复习知识作好内在准备的条件。

复习完知识之后,教师就告诉学生复习的结果,同时要指导学生认识学习新材料的必要性,说明新课的目的,并开始讲述教材。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时,教师都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新的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应是课的结构所规定了的。学生始终都要了解要求于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在上课的每个下一环节应当干什么。

如果教师不遵循课的结构的逻辑要求,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不知道他们应当做什么和按怎样的顺序去做。

教师的技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教师怎样正确地、巧妙地利用课的结构来领导全班的学习活动。

由于综合课似乎具有通用的结构,其它类型的课也具有它的各个环节,我们就以综合(或混合)课为例,说明课的结构的各环节的内容。

组织上课

这一结构环节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组织工作环境,建立学生的学习纪律;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必要时,还要检查他们的仪表及其对完成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等等。

但是组织上课这一环节,不论其具体内容和进行方法如何,所占用的上课时间都不应超过二——三分钟。

检查家庭作业

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养成经常地独立学习的习惯。如果家庭作业是演算习题或绘制曲线图和图表等等,教师就可把学生叫到黑板前,或者采用与全班谈话或程序检查的方法来检查他们完成作业的一般情况,同时重要的不仅是检查是否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作业,而且要检查学生所找到的完成家庭作业的各种不同方法,并把最合理的完成作业的方法告诉全班学生。

书面作业、图表作业和其它一些按几种不同方式向学生提出的固定作业,应在课外时间检查。最好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这些作业的完成情况。

复习以前学过的材料

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全班学生的知识,解释和更加确切地说明学生以前学过的,但尚未懂得的问题。复习知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养成经常地学习劳动的习惯。

现在经常可以在中等技术学校的课堂上看到用谈话法进行复习。在进行谈话时,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或到黑板前回答。常常采用书面作业或图表作业,让学生到黑板前去做并同时作出解说。有时教师叫出一、两个学生,让他们在黑板上各自完成作业,而同时再让另一个学生口头回答。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提问。

在复习材料时可以利用谈话法,因为谈话能使教师彻底检查学生的知识,了解学生知识中掌握得好的和差的部分,纠正未正确理解的概念,并同时吸引全班学生参加这一工作。在谈话时可以添入一些新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还不了解的某一方面分析他们已知的问题,这样,就能用新的观点研究已知的现象,加深和扩大知识。借助谈话,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才能和个人特点。

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学生能形成科学概念,进行深入思考。他们逐渐掌握利用本学科所特有的专门术语来应用知识的技能,也就是说能学会用未来专家的内行的语言说话。

充分利用时间的复习(综合复习)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应用的相当广泛,这是因为它使教师能够提问更多的学生,节省为在黑板上绘制图表、抄写公式结论、演算习题所必需的时间。例如,在一堂电工学课上,当复习材料时,教师画条垂直线把黑板分开,让一个学生在黑板的一边画并激发电机的电路图并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再向另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条件,让他计算发电机的电动势。同时教师同第三个学生和全班继续复习教材。接着通过同第一个被叫出学生的谈话,全班就复习了并激发电机的电路图。然后第二个学生就分析对问题的解答。

这样在充分利用时间的复习过程中,全班都在工作,只有两个在黑板上做作业的学生暂时不参加共同的工作,而当被叫出来的学生在画线路图或演算习题遇到困难时,全班便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帮助他们,暂时停止复习其它问题。

充分利用时间的复习对于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或在与思维特别慢的学生的打交道时特别有用。这样的学生在黑板上画电路图或演算习题时,他就有时间不必匆忙地,并且在不受到外部压力的条件下去准备答案,对自己的信心也更足一些。通常,胆怯的和迟钝的学生在充分利用时间复习的条件下,所作的回答,要比叫出他们立刻回答时,内容充实得多。

有时进行充分利用时间的复习,也可以不利用黑板。让几个学生做书面作业,同时用谈话的方法同班上其它学生复习教材。这样的充分利用时间的提问有两个严重缺点。第一、班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参加复习基本教材,因为他们正忙于做个人的作业,第二、学生做的个人作业不可能成为全班的财富,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复习教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