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3947500000005

第5章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病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为主症,多由正气亏虚,感受外邪诱发致病。历节病以关节疼痛,甚至肿大变形、功能受损为主症,内由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外由风寒湿三气侵袭关节、筋脉痹阻而发病。中风病与历节病皆有内虚邪犯的特点,故合篇讨论。

一、中风

【原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要点】

本条论述中风的脉证及与痹证的鉴别。中风病以半身不遂为主症,若一侧手臂不能随意运动,当属痹证。脉微而数提示气血不足,邪气中人,以脉象阐述中风的发病机理。

原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要点】

本条第一段论述中风?僻不遂,即口眼?

斜产生的机理。络脉血虚,贼邪入侵,痹阻筋脉,或左或右,病侧气血迟缓,肌肉弛缓,健侧气血正常,肌肉相对紧张,此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之理。

本条第二段论述中风病变部位深浅的辨证。邪在于络,在于经,入于腑,入于脏,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二、历节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要点】

本条论述肝肾不足、水湿内侵是历节病的一种成因。历节发病内由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于充养;外由风寒湿入侵所致。生活调摄不当,水湿内侵,流入关节,浸淫筋骨,伤及血脉;邪正相搏,关节筋脉痹阻,故疼痛遍历关节;水湿郁久化热,湿热熏蒸,病变关节肿大,并溢出黄水。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八)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辨证要点:身体消瘦,关节疼痛,肿大变形。病机:风湿流注,关节不利。治法:驱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歌诀】

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

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原文】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要点】

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辨证要点: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屈伸不利。病机:寒湿痹阻,气血阻滞。治法:温经散寒,除湿宣痹。方用乌头汤。

【歌诀】

历节痛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维均。

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