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3947500000004

第4章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本篇论述了疟病的分类、脉象、治疗方法和具体证治。疟病是感受疟邪,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根据脉证和寒热的多少,疟病可分为瘅疟、温疟、牝疟。疟病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假血依痰,结于胁下,可成为疟母。疟病的主脉是弦脉。治疗上可采用汗、吐、下、清、温、针灸、饮食调理等不同的治法。

一、疟病的脉象、治法

【要点】

本条论述疟病的脉象与基本治法。疟病是感受疟邪引起,其病在半表半里,属少阳,故疟病的主脉为弦脉。疟病脉弦数者,病偏里偏热,当以饮食消息止之,可用清法;脉弦迟者,病偏里偏寒,治宜温法;脉小紧者,病偏里而兼食滞,治宜下之;脉弦紧者,病偏表偏寒,治宜吐之。

二、疟病证治

【原文】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房四分(熬)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上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滥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要点】

本条论述疟母的形成及其证治。疟母主症:疟病日久,胁下腹内有痞块。病机:疟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癥瘕痞块,居于胁下而成。治法: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行气化瘀,化痰消癥。方用鳖甲煎丸。

【歌诀】

寒热虚实相来往,全凭阴阳为消长。

天气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气亦相仿。

否则天人气再更,邪行月尽差可想。

疟病一月不能差,疟母结成癥瘕象。

金匮急治特垂训,鳖甲赤硝十二分。

方中三分请详言,姜芩扇妇朴韦问。

葳胶桂黄亦相均,相均端令各相奋。

十二减半六分数,柴胡蜣螂表里部。

一分参苈二瞿桃,牡夏芍分各五。

方中四分独蜂窠,体本轻清质水土。

另取灶下一斗灰,一斛半酒浸另取。

纳甲酒内煮如胶,绞汁煎药丸遵古。

空心七丸日三服,老疟得此效桴鼓。

【原文】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要点】

本条论述瘅疟的病机及其证候。瘅疟主症:但热不寒,少气烦闷,手足热,欲呕。病机:

邪热炽盛,耗伤气阴。《金匮》未提出治法及方药,后世医家多主张治宜清热救阴之法,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

【原文】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两(去皮)上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要点】

本条论述温疟的证治。温疟脉证:其脉如平(弦数),热多寒少,骨节疼烦,时呕。病机:

里热炽盛,表有寒邪。治法:清里热,散表寒。

方用白虎加桂枝汤。

【歌诀】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

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