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3947500000002

第2章 痉湿耶病脉证治第二

本篇主要讨论了痉、湿、耶病的病因病机、脉证、治疗及预后。痉病是由外感风寒、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疾病,病位在筋脉。湿病是由于感受外湿、兼夹风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的疾病,病位在肌肉、关节。耶病是感受暑邪,引起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的疾病。由于这三病均与外感有关,初期多有太阳表证,故合为一篇。

一、痉病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要点】

上述两条论述了刚痉和柔痉的证候与鉴别。二者除具有痉病的典型表现(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及太阳表证外,其区别在于:

刚痉属太阳表实,故无汗;柔痉属太阳表虚,见汗出。

【原文】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要点】

本条论述痉病的主脉。痉病的主脉为沉紧弦脉,乃由于筋脉失养而强急所致。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要点】

本条论述柔痉的证治。柔痉的主要脉证:

发热汗出,不恶寒,身体强,然,脉沉迟。病机:外感风寒表虚,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调和营卫,生津舒筋。方用栝楼桂枝汤。

【歌诀】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强欲痉时。

三两楼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栝楼桂枝汤方:

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及禁忌。

【要点】

本条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欲作刚痉的表现:发热无汗,恶寒,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病机:外感风寒表实,内有津液不足、筋脉失养;风寒之邪与卫气相搏,不能透达。治法:发汗除邪,解肌舒筋。方用葛根汤。

【歌诀】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夸。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恶寒刚痉佳。

【原文】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要点】

本条论述阳明痉病的证治。阳明热盛致痉的主症: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齿。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耗伤津液,筋脉失养。治法:急下存阴,泻阳明实热。方用大承气汤。

【歌诀】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

朴枳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二、湿病

【原文】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

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要点】

本条论述了湿痹病的证候与治法。湿痹病是由外湿与内湿相合,外痹阻关节、筋脉,内阻碍膀胱气化及脾胃运化功能,以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症的病证。

里湿明显者,治以利小便为法。

【原文】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的治法。风湿袭表,一身尽疼痛,其病因病机为风湿相搏于肌肉、关节,阻遏阳气,不通则痛。治当微发汗,不可大汗,因湿邪黏腻,难以速除,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病不愈;微发汗可使阳气缓缓蒸发,营卫通畅,则风湿俱去。

【原文】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要点】

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寒湿在表的主症:身烦疼,无汗,脉浮紧。病机:寒湿在表,痹阻肌肉、关节,阳气不通则痛。治法: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方用麻黄加术汤。

【歌诀】

烦疼湿气裹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加术四两里相融。

【原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有化热之势的证治。

风湿在表的主症: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

病机:风湿袭表,有郁而化热之势。治法:解表祛湿,轻清宣化。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歌诀】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因之。

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原文】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风湿表虚的脉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病机:风湿在表,表虚卫气不固。治法: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方用防己黄芪汤。

【歌诀】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

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兼表阳虚的证治。若见伤寒八九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是风湿兼表阳虚而风偏胜。治以助阳解表,祛风化湿。方用桂枝附子汤。若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属风湿兼表阳虚而湿偏胜。治以温经祛湿。方用白术附子汤。

【歌诀】

姜三草二附三枚,桂四同用是指南。

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投。

大便若坚小便利,脉涩虚浮湿胜风。

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要点】

本条论述风湿兼表里阳虚的证治。风湿兼表里阳虚的主症: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病机:风湿兼表里阳虚。治法:

温阳补中,祛风除湿。方用甘草附子汤。

【歌诀】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三、耶病【原文】

太阳中热者,耶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要点】

本条论述伤暑热盛的证治。伤暑热盛的主症: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病机:暑热伤津,气阴两伤。治法:清热祛暑,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歌诀】

太阳中耶汗大倾,身热而渴兼恶寒。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