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由三爻组成,简称“三爻卦”。六十四卦是每卦由六爻组成,为“六爻卦”。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组成,爻当然也分出上下两个三爻。六爻之位便自下而上,应事物发展的顺序,象征着事物由低至高、由微至着、由始至终的变化趋势。
本部分把六爻与卦义相关联的具体意义,作为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告诉大家。
01爻题
爻题,指的是六爻中每一爻的名称。这名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六爻在卦中的位次名称。即从下往上数,分别称作初、二、三、四、五、上。二是阴爻和阳爻的数字名称。这阴爻、阳爻的分辨,与在卦中的位次无关。《导论(上)》中做过介绍,阴、阳区别在于画数的奇偶,双画,为阴爻;单画,为阳爻。
阳爻的数字名称为“九”,阴爻的数字名称为“六”。位次的数称和爻性阴阳的数称合并,便是该爻在卦中的占位全称。如下图AB所示。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爻位也有阴、阳之分,但爻位的阴、阳与爻性的阴、阳无关。即六爻的奇位(初位、三位、五位)属阳,偶位(二位、四位、上位)属阴。见下图CD。
02爻的当位与不当位
在一卦中,爻的处位是否适当,与卦的象、兆有关系。明确说,即是对卦象预示事物变化吉凶的结果有影响。也就是说,当位是吉兆;位不当,即象征多凶多弊。
具体说,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属“当位”。如前面图A中的初九、六二;图B中的九五、上六;图C中的九三、六四;图D中的九三、上六,均属当位。
当位者,象征多吉多利,是好兆头。
凡是阳爻居阴位,阴爻占阳位的就叫“不当位”。象征没有好兆头。
不过,爻位的当与不当,也并非是衡量和判断吉、凶、利、弊的唯一绝对标准。在各爻所处的复杂情况下,还须将各种关系联合起来全面地进行分析,吉、凶并非没有转化的可能。说不定好事变成坏事,坏事还能变为好事。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一句话,“易”主万变,事在人为。如何人为?至关重要。
《系辞传》提示:“当位者应守正防凶;不当位者须趋正求吉。”告诫人们在吉祥安乐时,也应当守持正道,以防止坏事和不良的结果找上身来;处位不当,行为不当者必须主动积极地改过,趋入正道,求得好的结果。
03关于“中正”与“当位”的关系说
“中正”是什么意思?
众已周知,六爻卦由上下(也称内外)两个三爻的经卦合成。每一经卦的中间爻(即六爻卦的二爻、五爻),即象征事物展露的现象适中,喻之于人则反映品德无邪,处事、论事守持公道,不偏不倚。如果处居六爻卦二位或五位的是阳爻,则意味性格刚强、品德高尚,即认为具备“刚中”之德;若占据中位的是阴爻,即象征性情柔和、处事公道,则被称为具备“柔中”的善德。总之,无论是“刚”阳,还是“柔”阴,凡居六爻内外经卦的中位者,都为善兆。
在分析卦象和爻位的意义时,将其称之为“得中”,简称之谓“中”。
“正”指的即是如前面所说的“当位”(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象征事物发展符合规律,人事行为合情合理。也称之为“得正”,与“当位”同义。
应当说“中”比“正”更重要、更优越。如果既“得中”又“得正”,则为特别美善的象征。在一般情况下,即便爻不当位(即未得正),而“得中”的话,仍属吉祥。
虽然爻不当位意味着事物违反规律,寓意人事行为背逆正道,但如前面所说,“得”与“失”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正”、“负”可能逆转。若行为“得中”,则很可能化解“失正”的忧虑。
04爻位的乘、承、比、应关系说
(1)乘:在一卦的六爻中,相邻两爻之间,上爻对下爻的关系称之为“乘”。
乘,是个多义动词。《列子·皇帝》中说道:“俱乘高台。”意思是升,登。寓意地位、职位高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道:“乘犊车,从吏卒。”指驾驭的意思,可引申寓意为上级对下级控管、支配、引导。此外,还可作“欺凌”、“欺压”、“凌辱”解释,如《荀子·强国》中说道:“三国必起而乘我。”在别处尚可作名词、介词、数词用,暂且不表。
作为卦象,若借以喻为相邻两爻的人事关系,爻乘在上可引申寓意为上级对下级领导管理、支配利用,是理所当然;但若以权势压人,欺凌下级,则必无吉祥可言。
(2)承:在一卦的六爻中,相邻两爻之间,在下的一爻对其上面相邻一爻的关系称之为“承”。
承,也是一个多义动词。春秋时代,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里有言:“承饮而进献。”这里的“承”指“捧”的意思(捧着饮用品进献上级)。《左传·僖公十五年》:“敢不承命?”指承受、接受、顺从、承继等意思。
在六爻卦中,如果是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在下,即为“阴承阳,阳乘阴”,象征下级服从上级,为顺、为吉。
如果一个阳爻下有数个阴爻,象征“众阴承阳”,意为属下群体层层顺应上级旨意,坦诚合力支持、辅助上级的工作。《左传·哀公十八年》:“使帅师而行,请承。”承,即“辅助”的意思。
如果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则象征下级欺辱上级,小人乘凌君子,统称为“乘刚”。这是一种违背常理的势头和不良局面出现的反映,为不吉、不顺。
上述承乘之论,反映的是古代“扶阳抑阴”,下级顺从上级,女人顺从丈夫的观点。在当今时代,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可违,下级服从上级的常规须遵守。但在此基础上尚须以国家的法律做度量,辩证地据理以断,不必生搬硬套。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组织、一个团体、一个机关里,如掌权的上级是“小人”,那么这乘、承的概念所指即应换位领会:阳爻即代表光明正大的下级群众;阴爻代表的应是邪恶多端的上级。
总之,家庭中的大男子主义、团体里的依上压下、社会上的以强凌弱、世界上的霸权欺凌弱国,均属以阴乘阳的乘承关系颠倒的不吉之兆。
不过,在解释卦中的六爻关系时,应先从正面含义考虑分析。当然,结合现实,在正常或不正常的特殊情况下,做必要的随机思考选择,也不可忽略。
(3)比:有这样一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比邻,意思是近邻,邻近。太空里有一颗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叫“比邻星”。《易经》里将卦的六爻中,具有比邻关系的两爻,都称之为互“比”。如:初爻与二爻,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从位置上讲,当然指的是两爻靠得最近,若借其寓意象征人际关系,想想诸多成语的意思便可知道了。例如:比肩并起(肩并肩地一起行动,形容感情投合,彼此积极响应,相随而动),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比肩接踵(肩膀紧靠肩膀,脚尖紧挨着脚跟。形容人很多,非常拥挤),比翼双飞(形容如同两只大雁或两只鸟,翅膀紧靠在一起向前飞)。总之,比的关系指的就是亲近、比配。
不过,两爻互比的象征,有正、负两方面的含义。如果是一阴一阳,为“善比”。象征彼此相依相投,合而不舍;若两阳相比,或两阴相比,是为“恶比”。象征刚比刚,柔比柔,合不到一起。通常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表明事物在比邻情况下,对其相互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要分别观察。也就是说,人的比邻关系如同爻的善比与恶比,其他事物也是一样,往往可能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吉、凶有变。 可这样说:“得比者,遇友;失比者,得敌。”
(4)应:指应和(事物间的互相配合反映)。《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寓意人际关系相互配合协调处事。另有互相接应,彼此交合的意思。与卦做联合分析,则是:下卦的三爻和上卦的三爻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易经》就其象征含义有如下说法:
下卦的初爻与上卦的初爻,下卦的二爻与上卦的二爻,下卦的三爻与上卦的三爻(从六爻卦的角度而论,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如果爻性相异,就称为“相应”或“有应”。象征彼此随和,亲和,处事顺和吉祥。如果是同性爻相迂,就叫做“无应”,“不相应”。象征不吉祥,有凶险。
也可谓“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种反映,在物理科学、化学反应方面也获得了证实。这当然只是相对真理。就人际关系而言,中国尚有句“性不同者难为伍”的老话。在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各具体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事物的认识,其实只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映。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都要产生对抗性的应力反应。外力作用和内力对抗,是同性?是异性?结论不一。
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才会成为绝对真理。“一分为二”阴阳之道即属绝对真理。所以在对“比”、“应”关系作分析时,也千万莫忘一分为二。
05“时”“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1)时:指的是事物的客观性、规律性、时间性。泛指客观形势,通称“时务”“时机”。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识“时”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智慧。以华夏祖先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为农时依据打比方,人生处世也一样,想要臻于完善与妥帖,就必须在深度了解客观形势,认清自己的地位、能力,把握恰当的时间,掌控恰当时机的条件下,适时利用恰当的环境作出恰当、合理、正确的处理。
也就是说,人想要成事,当自己觉得个人的地位欠妥,能力不足,或时间不适,时机未到;或自觉环境不适,施事不利的情况下,即应中止所行,以免引发不利反应。
卦有卦时,每一卦都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现象的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即任何事物、现象都是在与之相应的特定背景下形成的。伴随卦义而存在的这种特定背景,称为“卦时”。这一问题,在后面具体解说六十四卦义时将细述。在此可先举几个例子,加以简单说明。如:
泰卦,透析的是事物发展顺利、安泰时的处事哲理;
否卦,讲的是象征处事遇有阻碍现象时的哲理;
师卦,象征领导者欲兴师动众、聚民意而求事成时的处事哲理;
既济卦,透析事已成时的哲理;
未济卦,象征行事未成时的事理反映;等等。所有卦义均可据其“卦时”而释其理。总之,每卦六爻“易”的内涵均蕴寓在特定的“时”中,在分析、理解卦义时,必须把握“卦时”。
(2)中:上一节里已对“中”、“正”的概念作出解释。在这里除包含为人处事须坚守“中”德的意思之外,另外表达的是与“时”的概念密切统一的“中”(读zhòng)道(方法、道理、主张、策略、规则、规律、道德)。
这里所说的“中”(zhòng),是动词。如《荀子·赋篇》言:“圆者中规,方者中矩。”中,指符合、适合。喻之为人处事,要知时、识时、观时、应时、守时,方能达到处事的目标。如《史记·周本纪》所言:“百发而百中之。”此箭不空射,使得求成方向准确,百分之百达到目的。
为人处事,莫忽略“时”、“中”结合归一。
06关于位、时、中、道之我见
事物能够发生、发展,都具有其空间条件(位)、时间条件(时),以及其适中符合的限度(中)。
位置场所、时间条件、限度适当三者联合,是构成事物发展的动态的、综合的全过程。这一全过程均循守“道”而运动、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