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
3945000000007

第7章 帮助男孩学会情绪管理(2)

就十几岁的男孩来说,改变他的认知并不容易,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的男孩来说更是如此。这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孩子多进行平等的交流,多肯定孩子的情感,随时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以身作则,慢慢改变孩子的认知。

第二,改变认知后改变行为。

我们把上面的分析继续下去,会发现,情绪还有一种演变的过程。

A(刺激):妈妈批评:怎么又考这么差!

B(认知):妈妈开始讨厌我了,我为什么总是这么糟呢?

C(反应):悲伤难过,进而愤怒,对妈妈产生厌烦。

D(行为):对妈妈大声吵嚷:“你只喜欢成绩,让我来满足你的面子。”

E(加深情绪):大声嚷过之后,变得更加难过、愤怒。

但是加了两个改变之后,整个发展过程就会成为下面这样的:

A(刺激):妈妈批评:怎么又考这么差!

B(认知):妈妈关心我,想了解我考得差的原因。

C(反应):情绪比较平静,对妈妈有好感。

D(行为):向妈妈道歉:“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我会努力改正。”

E(加深情绪):道歉之后情绪更加平静,心情也感觉很轻松,受成绩不好影响而产生的压抑减轻了一些。

根据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能够积极看待刺激源,能够转移不良刺激对自己的吸引力,就会产生积极的行为,在积极行为的诱导下,情绪变成积极的情绪。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下面几种形式的情绪管理理论:

1.转移。

将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去。但是这里要注意,如果孩子自己没有转移的能力,父母不要随意帮助孩子转移,因为有些消极情绪需要发泄出来。

2.分离。

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呢?于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全都想起来,综合到一起,越发觉得自己倒霉。这就是不会分离只会凝聚的结果。当然,认知方面表现越好,分离的可能也就越强。

3.弱化。

对于非原则的刺激,可以紧紧地把住闸门,尽可能不听、不看、不感觉,不让它输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尽量减少到刺激源旁边的机会。有些事情发生了,但是不要让它一直在你的大脑里放电影。这个对于十几岁的男孩来说很难,他无法控制突然而来的念头,而且有时候越想着不想,就想得更多。这就需要父母的外部帮助,尽量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4.体谅。

帮助孩子学会宽容。这也不是一时的功夫。同上一点一样需要父母耐心培育、不断开导,而且要以身作则。宽容的父母,大多不会有心胸狭窄的孩子。

5.升华。

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并把它引导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上去,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因为遭遇班主任的打击而产生愤怒情绪,这时候把行为定格在改变自己上,积极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突破,让班主任大跌眼镜,为自己的错误忏悔。

9.表达。

遭遇消极的情绪,如果有表达的机会,当然,这种表达是积极的表达,比如,书写、谈心等,这种正面的行为会改变消极的情绪。

总之,就医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来说,人还可以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自己的血压、心跳等生理问题,所以改变自己的情绪也就不是什么难事。父母要付出耐心,积极努力地帮助孩子改变,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在你的控制中。

有人说: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还要伟大。如果一个男孩有拿下城池的能力,却败在自己的恶劣情绪上,那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所以,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绪极为重要。

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提高情商

最好的情绪智力培育方式,就是让孩子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成长。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倘若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互动的社会技巧没有得到完善,致使人际交往方式朝负向发展,表现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那么,这样的孩子会因为在团体中处处被人排斥,而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得不到人际关系互动支持的孩子,会逐渐丧失人我之间的信任感及安全感,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自然也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出现更多情绪的困扰,也有可能影响身体生理的健康,甚而影响人格发展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

对于十几岁的男孩来说,生理变化已经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内在的焦虑感,如果再在人群中得不到别人的承认,那么,孩子就会变得非常压抑,很多孩子因此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耽误了享受青春不说,严重的还可能影响整个人生。反过来,如果男孩在人群中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欣赏,那么他就容易正确认识自己,对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有利。所以,父母要能够把孩子放进人群中,并教给孩子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一,帮助男孩成为受欢迎的人

孩子在进入团体生活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的磨合期,一直生活在父母关爱下的孩子,几乎只知道“自我中心”,很少会考虑到别人的情绪状态。这就要求父母引导孩子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

当然,父母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式教育,还需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一个经常和妻子吵架的父亲,难以教会孩子在人群中和谐相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孝顺长辈。这一点很多父母都知道道理,但真正做好就不容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有一个苹果,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吃,自己不吃。关于这一点有一副经典的漫画表现得最为充分:年少时,母亲总是把鱼肉给孩子,自己吃鱼头;成年后,孩子把鱼头分给母亲,自己吃鱼肉,母亲眼泪汪汪,孩子却说因为母亲喜欢吃鱼头。过分给予孩子,孩子怎么能够学会分享呢?不能学会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孩子的不能与人和谐共处。

十几岁的男孩,已经经历了学校这个小社会,一些聪明的孩子看到别人不喜欢自己的独霸行为,会有所改变,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孩子,通过更加霸道的行为,让弱小的孩子服从自己,他们认为这样的人际才是王道,才更能体现自我的价值。

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用霸道手腕赢得的关系不是好关系。有这样思想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加没有理性,他不会从改变自身来适应世界,而是企图改变世界来体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有一个古典寓言说得好:想要改变世界的人,总是会在世界面前败下阵来。而那些能够改变自己的人,却往往在最后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

第二,培养孩子文明的行为举止。

举止文明的人通常都会给人良好的印象,并在人际交往中大受欢迎,因此,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和礼仪非常重要。

十几岁的男孩已经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容貌,但是大多是受潮流思想的引导追赶时髦,而流于浮躁。有很多孩子,顶着流行的发型却出口成脏,穿着时尚的时装却举止轻浮,这样的形象往往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印象,让人以为遇到了社会小混混,这样的孩子,让人感觉不成熟、不踏实、不可靠,不会获得人们的信任。

要让孩子温和中庸地与人交往。温和是防止人际关系恶化的最好预防针。一个人际交往老练的人,往往是态度温和的人,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受挫不躁,不鲁莽,不偏激。当然,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他难以理解偏激的含义,因为他看事情从来无法做到不偏激。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认知无法和成年人相比。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坦诚待人。真诚的交往可以避免许多猜疑和误会。待他人坦率真诚,才能换来他人的坦率真诚。

2.信任他人。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所以,这一点似乎不用教。问题反而是很多孩子过于轻信陌生人,致使自己交友不慎。鉴于此,父母要告诉孩子:和一个人相处,首先要学会判断他的品格,不要被他所擅长的某项技能迷住而忘了对人品的判断;一旦你觉得对方人品很好,就要给予对方的信任,因为只有你信任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

3.宽容大度。宽容是最大的智慧。宽容别人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烦恼。可是很多人,一遇到事情就想到了别人的错误,埋怨指责甚至企图报复等不良心理,都给人际关系带来了麻烦。所以,要教会孩子学会宽容。

4.乐于助人。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动力。一个善于助人的人,总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没有助人的能力,就会困难重重。

5.学会交流。①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评价;②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③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④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⑤学会组织、主持某场交流,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所以父母一定要创造机会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在与人交往中的成长,在与别人的沟通比较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