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
3945000000016

第16章 你只关心成绩,孩子不可能和你全面沟通(2)

一味要求男孩认真听讲,这对他不公平。他喜欢就某一个问题信马由缰。

一味要求男孩认真读书,这也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因为从认知方式看,女性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稳定,靠书本、课堂听讲获取知识能力强。而男生则相对较弱。

女性情感细腻,善于形象思维,言语表达流畅,表演艺术方面成才比例高。男性的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

第三,男孩的意义识记能力较强,能从全局考虑问题。

别要求男孩进行机械记忆,那是女孩的强项。

从发掘问题能力看,女性观察力极强,能发现男性经常注意不到的细微末节,能发掘一些问题的闪光点。而男生则更容易把控全局。

其实,每个男孩都有无限的潜力,父母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的成绩焦虑。要端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允许孩子有个落后期,给孩子发展个性的空间,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新教育方案:

男孩有一个暂时落后期,在他的落后期内,他并没有忘记学习这件事,只不过他的学习方向和父母要求的有所不同。与其逼着他提高成绩,不如让他在这个阶段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别只要求儿子“刻苦努力”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

如果自己的儿子到了中学,甚至马上就要中考了,可是还不愿意用功学习,那么即使不是特别重视成绩的父母也会着急起来,加强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对孩子进行管理是正确的,可是不能一味用“刻苦努力”来要求孩子。

不要求孩子努力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努力并不是机械的行为,没有类似于闹钟一样的弦,上满了弦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工作。要想让孩子努力,首先就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认可学习这件事,对学习产生兴趣。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学习品格,发展孩子的理性思考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

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小学阶段,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父母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高中阶段再要求孩子努力,这样的要求才会有效。

可是目前家长所做的事情就是从小就在孩子耳边唠叨:“好好学习啊,长大了才有出息。”“努力学习成绩才好,才不会被老师批评。”“努力学习,你将来才不会后悔。”不管怎么说吧,父母们就是没完美了地在强调学,而没有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机。

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大多数父母都体验到了,那就是孩子变得非常烦躁,一提学习就头疼,当他慢慢长大,学习的品格依然没有形成,而父母的唠叨还在继续,他会把对自己的否定转化成愤怒,一股脑地朝父母发泄,造成两代人沟通的障碍。

很多时候,父母和成长起来的孩子出现沟通障碍,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积郁下来的。父母总是就具体的沟通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却从来没有想过从出发点那里寻找症结。

就学习刻苦这一点来说,没有从兴趣、方法的培养,就难以到达努力勤奋的高度。孩子当然不知道这中间的规律,他是一个完全的接受者,他一边承受着父母对自己的折磨,一边按照父母对自己的折磨方式继续对自己折磨,对自己造成双重的伤害。

很多父母会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学校学的知识,有几个人完全感兴趣啊,还不是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学吗,学会了一点,有了成就感,自然就有了学习动机了,所以,必须得苦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其实,在和孩子对学习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学习是件苦差事”的概念。很简单,做一个实验:你伸开拿着东西的双手,告诉孩子,一手是药,一手是糖,他可以选择一样。没有孩子会去选择药,尽管你一再强调那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如果你告诉孩子学习很苦,那么孩子首先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让孩子对学功课像对打球或玩电脑游戏一样热情,至少要让他觉得这件事像睡觉吃饭一样正常而必需,尽管孩子可能会对吃饭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可是饿了后,他也会找食物填饱自己的肚子。

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学习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想想自己的话传到孩子心中是怎样的意思,争取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就像让他产生饥饿感他就会自己找东西吃一样,你让孩子产生好奇,他就会自己去找书来看。

教育是在做“入心”的事情,触动不了孩子的话不如不说,让孩子产生反感的话一定不能说,即使正确,说多了效果也会下降。所以,在我们平时说话时,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男孩的脑子在想什么

探索孩子的内心,更要了解孩子的大脑,这样你的教育才会更有效。

关于学习这件事,男孩的问题非常多。成绩倒数的,不屑做班干部的,上课趴着睡觉的,答不出问题的,课堂上扰乱秩序的,考试时喜欢打小抄……大多数都是男孩。

在我们批评男孩的话出口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他们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常发生在男孩身上的事情会是这样的:他在看书,却忽然间站起来打死一只蚊子;他在写作业,嘴里却哼着歌,脚下还打着拍子;你让他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他却瞟来瞟去、查看周围的事物。美国着名教育作家迈克尔·古里安曾经用“男孩精力”来定义男孩的这种糟糕的特定形态。他说:

“如果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男孩,我们可以看到某种可以称之为‘男孩精力’的东西,某种在男孩身体、行动和运动知觉中体现出现的、明确的东西。”

既然这种现象在男孩那里是普遍现象,那么就不能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来改变,无论你想出什么样的技巧和招数,不了解孩子的内在,就不会奏效。你可以通过了解以下两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一,为什么男孩在课堂上表现都不好。

1.男孩对声音不敏感。

女孩的大脑颞叶中拥有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老师讲课的声音并不能引起男孩的兴趣,因此听课学习的方式非常不适合男孩学习,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让男孩进行触觉型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2.男孩大脑进场会进行自我调整。

男孩的大脑在完成任务后,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所以,男孩在课堂上睡大觉的现象会非常多。当然,这种“睡眠状态”并非完全表现为“睡觉”,更多的时候是老师们嘴里常说的“溜号”,比如,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都是他的大脑在进行睡眠修整的表现。

一些专家认为,男孩在课堂上表现得坐立不安,实际上时进行自我刺激,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这样说来,父母或者老师此时批评他,实在不是一个高明的举措。

3.男孩不喜欢狭窄的空间。

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发育的早,也没有女孩活跃,这使得男孩比女孩要冲动。这种冲动,在固定的狭小空间会更加强烈,因此,让男孩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与使男孩到户外独立学习相比,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第二,男孩为什么学习自尊心很低。

1.男孩不能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

男孩会对大脑活动进行区分(即他们较少运用大脑),他们大脑处理血液的总量较女孩少15%,因此,男孩在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的。

但是如果男孩在长时间内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就会很好。牛顿当时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这种深度学习的能力有关。

可是目前的教育方式几乎没有深度学习的培训,老师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一会要学物理,一会要学化学,一堂课可能会灌输很多概念,也难怪男孩的表现不佳了。

2.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挫败感。

挫折感在大脑中的表现为杏仁核肿大,这是大脑中的愤怒和攻击性的核心。男孩这一区域的组织容量明显偏高。大脑对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反应就是就是杏仁核肿大。渐渐地,不断增加的挫折感会导致应激激素水平的提高,这与肾上腺素的升高也有关系。男孩在课堂上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有时候也是他自尊心受伤的表现。只是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心理的秘密。

3.男孩的荷尔蒙需要释放。

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激素,它在中学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男孩拥有的****激素比女孩高20倍。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激素的刺激。****激素可以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

****激素推动男性大脑的攻击性行为、空间——机械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体验。如果男孩的这一激素得不到释放,就会表现得非常躁动。因此,如果父母总是想要压制孩子的想法,控制孩子的行为,必定会和孩子产生激烈的冲突。

也正是由于男孩的大脑趋向于空间——机械游戏和学习,并且荷尔蒙和女性不同,所以,在与孩子对学习沟通时,才更不能强迫,要顺势而为做教育,不要怕孩子成绩不好,不要担心孩子总是闯祸,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的紧张只是凭空制造了矛盾,没有了解男孩生理、心理和大脑构造以及变化的教育,通常都会背道而驰。

新教育方案:

目前学校的教育对男孩的成长极为不利,教育最重要的是顺势而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大脑,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和学习的意愿,如果孩子能有所作为,你何必在乎他当下成绩很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