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
3942400000037

第37章 完美收官的攻杀法(10)

很多一线销售经理想明白第一种管理方式对个人的潜在危险后,就有了变化,这个算是第二种管理方式,即销售经理也划一个片区,自己也负责客户。从理论上来看,这个管理方式也不错,一线销售经理既当管理右,又当一线员工,流血流汗,很能丰嘛。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现在抱怨有些政府部门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里是同样的道理。你想,这个一线销售经理既然手握权力,自然把资源倾斜到自己负责的片区,这样对一线销售人员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太豆豆能服你吗?有人说,你不服也得服,谁让我管你呢。你牛,你狠,不过这种管理方式让你有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吗?也就相当于同样的一个一线销售人员的客户基础,算不上好办法。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病在于会让一线销售经理付出极太的精力,既要当好一个一线销售人员,又要当好一个一线销售经理,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话,做好不容易啊!而且很多公司也同样知道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病,并不允许一线销售经理这样操作。

第三种管理方式,销售人员也划分片区或者客户群,但销售人员只能做某个层级的客户或某几个层级的客户,核心层级的客户则由一线销售经理来做。制度管理参照第一种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是一线管理人员能掌控每一张关键订单的细节,对订单的掌控能力最太化,毕竟能做到一线管理职位,能力在整个团队里应该是比较优秀的,而优秀的销售人员对订单的掌控力最太化,对于整个团队销售指标的达成是有利的,这个好处是对公司而言;对一线销售经理个人而言,整个区域的核心人脉都掌握在手里,也就是说手头有了很重要的筹码,你对公司而言不再是随时可踢掉的小卒子,有这些人脉在手,无论出去单干还是跳槽都有了底气。

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是你要有充足的精力和能力掌控每张订单,作为一项制度,你不能让有些人可以接触核心层级,而有些人不能接触,这个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是出单到一定数量,还是工作时间有一定年头?但肯定是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接触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第三种管理方式慢慢就演变成第二种了。有人说,我没能力去掌控每张重点订单,让有能力的人去谈,最后的事情我去做就好。这个想法很好,说明你已经足够厚黑了。不过你违背了第三种管理方式的核心技巧,这个核心技巧就是隔离,彻底隔离一线销售人员与客户核心层级的接触。如果没有这种隔离,一线销售人员哪还会让你去摘这个桃子?他们全面掌握做下一张订单的能力后会迅速跳槽或者飞单,天下没有傻子,不是吗?

十九、与渠道代理商共舞

问:渠道代理商对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业绩和金钱,还是意味着抢夺利益的对手?答:这就要看你在公司的位置以及公司销售部门的结构。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种位置了第一种,你管理这个区域的渠道和直销。这种架构比较常见,因为,在这样的架构下渠道和直销之间的内耗最小,容易把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第二种,公司的直销和分悄分开,各自有团队。在同一个区域的直销和分销的地盘怎样划分,就看谁先报备,也就是说谁先扫出汀单来,这张叮单就归谁,这种架构的好处是容易最大化发悍直销和渠道代理商的销售能力。

第三种,公司以分销为主,你的任务是支持和监督渠道代理商。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掌控市场,又能在资金回笼上没有负担。

在这3种位置下,渠道代理商对你的意义各不相同。第一种,你管理这个区域的渠道和直销一般而言,这种位置对你最有利,原因很简单,你是这块区域的决策者,你有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代理商对你意味着业璜和金钱,代理商和你的利益基本一致,你好我好大家就都好了。矛盾还是有一点的,你拿得多了,代理商吃得就少了;代理商吃得多了,你就拿得少了,不过这都属于内部矛盾,肉都是烂在锅里有人说了,肉烂在我锅里和烂在他锅里,区别大了,这能一样吗?别急,他锅里的肉多了,你锅里自然有肉,不然,你马上就要砸烂他的锅;你锅里肉多了,他的锅里也得分点,不然他这个锅不是搬到你对手那里就是砸向你的上级。

怎样处理你与渠道代理商的这种关系呢?首先,你要做到能掌控你区域的渠道代理商,掌控不了的话什么都无从谈起。如果这些渠道代理商根本懒得理你,那你就要分清楚情况,他们是和你的上级领导有勾兑还是看你嫩不睬你。如果是和你的七级有勾兑,那就要谋定而后动,时机成熟了再收拾他们,如果是看你撤不睬你,那就好办,熟悉市场情况后,扶植新代理商,打压一下老代理商,如果还不服营,直接废掉了事。

其次,在月民营的前提下,把渠道代理商纳入你的战车,全力以赴奔向你的目标,既要完成销售额,又要抢占竞争对手的阵地和份额,还不能让你的渠道代理商朝秦暮楚,这就需要你草握好大棒和胡萝卡齐下的分寸和技巧了。

再次,渠道代理商服管,业绩也有了,剩下的就是旁门左道了,你既然能掌控好这一片区域,拿那几个点的提成对你来说,多乎哉?不多也。怎么办,多拿点?这怎么拿就是技巧了,有的人在渠道代理商那里有股份,有的人自己开一家公司充当渠道代理商,戏法人人会变,技巧各有不同,利益多沾则是万法归宗,在此不多诀。

前面还有一个问题,渠道代理商和你的上级勾兑,怎么办?你应该猛跑市场,把你现有渠道代理商的种种不足的小辫子都抓住,提出增加渠道代理商,并在正式场合提出,这种光明正犬的做法是无人可挡的,然后就是继续跑市场,继续削弱这个不上路的代理商,一直到你那些上路的代理商拿下市场为止,或者你的上级上路了为止。这种跑熟市场的坛子是下克上的不二法门,其他谈条件、称兄弟什么的少来,没有根基的利益分配是不稳固的。

第二神,公司的直销和分销分开,各自有圈队。在这种情况下,代理商对你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代理商一半是业绩的竞争对手,一半是送你业绩的朋友。此言怎讲?

一半是业绩的竞争对手,这个好理解,就这么太块蛋糕,你多分点他就少分点,他多分点你就少分点。而且很多时候这块蛋糕还是你们同时发现的,比如开展会、学术推广会,在这种意向客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蛋糕经常被同时发现,这个时候归谁?很多时候很容易打起来。

一半是送你业绩的朋友,这个就不好理解了,对手怎么戚朋友了?这就靠你的功夫了。大部分的渠道代理商属于死守一亩三分地类型的,和一定区域内的客户关系深厚,长年往来,这部分客户不出意外的话都属于他碗里的肉,能把这碗里的肉吃下去了,公司给的任务定额也完成个七七八八了。而能吃一碗肉的渠道代理商绝对不会只要这一碗肉的地盘,至少要一锅肉的地盘,每个人都要求进步嘛,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就在这里,渠道代理商那稳稳、吃下去的一碗肉之外的肉怎么办呢?渠道代理商都是抱着乱枪必有一中的心理,也去跑跑,吃下来当然好,吃不下来也无所谓。

怎样处理你与这种渠道代理商的关系呢?首先可以结成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像上文说的非渠道代理商控制区域,你就可以和代理商谈,让他交给你做。同时你在销售信息上和代理商互通有无,代理商对有的客户把握大些,但信息你先发现,不妨送给代理商;相应的,代理商发现了购买信息,但把握不大,不妨让你去试试。这样你们就结成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了。

有没有代理商一定要挤走你?有,不过这都是糊涂的代理商,公司的销售架构既然成型了,这个区域一定会有直销人员过来,凡是不够成熟老练的都被渠道代理商挤走,总有一天会剩下一个强硬的对手。那个时候渠道代理商不就成了淘金用的大t良,还给自己树了个强敌!

其次可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就是旁门左道了,比如你要做下来的客户,可以从代理商那里走,代理商既能增加业绩,又有利益,他当然愿意,你可以提出你的条件,比如利益上你占多少成之类,具体的自己琢磨。旁门左道的东西很多都是销售行业内的潜规则,所以我都会提到,但细节自己琢磨。

第三种,公司以分销为主,你的任务是支持和监督渠道代理商。在这种架构下你更像学术推广专员的角色,你的收入多少要不就是个定额,要不就是和渠道代理商挂钩。如果是这种位置,则你可以腾挪的余地不犬,因为你不接触商务部分。

怎样处理你与这种渠道代理商的关系呢?好好服务,天天向上吧,争取早日脱离这个位置。当然,个把能折腾的也能玩出花样来,比如拼了老命把某个代理商给告黑状告下来,但对再上来的代理商你同样玩不转,核心的东西没一样掌握在你手里。

这几种关系说情楚了,太家应该知道该如何和代理商共舞了。

问t公司的销售模式是渠道直销,而且区域里的大客户好资源都在渠道管理的代理商那里,也就是说公司的太部分销售额在渠道手里,碰到如此情况,直销人员应该怎样做,如何去跟本公司的渠道竞争,如何去跟渠道管理的代理商竞争?还有,代理商可以给回扣,直销理论上不能,这也加太了直销跟代理商竞争的难度。公司上的SAP,谁先建的销售信息就归谁(理论上),遇到这样的情况,直销人员该怎样超额完成任务,如何跟代理商竞争?

答t这个问题属于我们说的第二种情况,怎样处理也说过了,这里要提一下的是代理商可以给回扣,直销理论上不能。存在这种情况的外企居多,但一定要注意,代理商更多的是直接给钱,直销是不能给钱的,但提供的资源只会更多,比如出国考察,比如学术交流,这种资源使用好了竞争力并不差,拿起来心里也更安稳不是?而且一定要拉太旗做虎皮,打着公司直俏的招牌,在价格、机器的安装、售后等领域做做文章,很多时候客户喜欢听的不一定是事实,只要他们觉得有道理就是事实。万事阴阳循环,有弊就必然有利,哪有完全占上风的—00呢?如果完全占了上风,这种事情也不会长久。

问:你手下有个地级代理商,每年的销售额是100万元,其他区域的代理商每年才做60万元。但是在今年,其他区域的代理商也做到了100万元,可你的代理商还是做100万元,你会怎么做?

答: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看当地具体的营销环境变化了没有,其他区域的变化是否是这些区域的政策准入、行业变化、消费人群收入变化的结果,你的这个地级代理商的管辖区域也发生了这些变化没有?如果没有发生这些变化,那么没增长的可比性;如果也发生了这些变化,那么无非需要你在奖惩和培养代理商上下工夫。

奖惩的办法简单来说,也就是在返点的政策、推广投入等方面做些文章。更严厉一些的做法,则可以是缩小代理商的代理区域等。

而培养新代理商的办法,可以渠道下沉,再细分下一级的代理商,这样下一级代理商能拿到更好的价格,自然愿意和你合作,前提是你能管得过来。也可以找替代代理商,这个替代代理商别一下子就换,缓冲一段时间用以过波是操作关键。当然也可以把原代理商的代理区域分为两个,一个区域保留给原代理商,另一个给新代理商,这属于稳但一些的做法。还是那句话,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啊!

问:你发现你的地级代理商同时做了你竞争对手的省级代理,但他仍给你保证年均100万元的销售,你会怎么做?答:这个问题也要看具体情况,同时还要看渠道管理者的心态,实际上太部分渠道代理人不会去较劲,你作好准备就行了。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较劲,可以借鉴一下前面一种做法t把原代理商的代理区域分为两个,一个区域保留给原代理商,另一个给新代理商。有人说,那代理商要是直接放弃代理,直接全力做竞争对手的省级代理怎么办?不会的,代理商原来一直做的是地区代理,在省级区域上没有太多资源,且因为品牌是有延续力的,他一下子放弃,等于放弃了很多资源,省级代理品牌又没有做起来,理智的代理商是不会一下子放弃的,会选择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折中方案。做生意又不是搏命,谁会没事就玩鱼死呵破?而且就算是对方玩鱼死网破,新扶植起一个代理商,只要迅速及时,销售额就不会受到太太的影响。

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做法,我还是支持稳健的做法。

问:你所更换的代理商手中有一批货品,公司希望你以6折回段,你要怎么做才能使代理商就范?答:这个问题问得挺不上道的,也是个玩旁门左道的。首先,代理协议上都会写情楚,什么情况下代理商手里的货物以什么条件回收,太家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就是。其次,对于代理商手头剩下的货物,作为厂家或者总代理要和对方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常见的办法是要新代理商吃下这批货物,但这批货物也算新代理商的销量,这样既保护了老代理商,也保护了市场不被冲货,虽然厂家或者总代理的销量要受点影响,但这样做利太于弊。

我认为经商要有担当,别光想着损失都由别人承担,好处都由你一个人享受,这不是长久之道。

如果要在这个问题上较劲,就要详细了解情形了。如果原代理商有实力,个性也比较强势,要想压对方,就要防止对方直接到市场上冲货,那只能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如果对方比较弱,有没有办法呢?有,首先在回收产品这一段时间内给新代理商政策,新代理商给下一级代理商的政策都要比这6折优惠,这是防止冲货的釜底抽薪之策,当然这样做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速战速决;其次做些小手脚,给各级代理商发函说从原代理商走出的这批货没保修,采取诸如此类的手段,目的就是让太豆豆看着便宜也不敢下嘴。断了原代理商冲货的出路,这个时候再去诀,对方没退路了,自然好谈。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么做不上道,我不建议这么做。小心占小便宜吃太亏,而且有些事不仅是做给当事人看的,也是给后来人看的,这么做不帕寒了后续代理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