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代嫁之红兰
3932900000024

第24章 第一笔订单(3)

“他是谁?”

他一脸的愤怒,指着刘申厉声责问我,表情仿佛正好抓住自己红杏出墙的妻子一般。

我和刘申同时怔了一下。刘申先我半拍反应过来,前迈一小步,护在我身前,冷冷地反问道:“你又是谁?”

“我没问你!”

臭小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冷静,猛上前一步,一把推开刘申,一脸警告地盯着我,仿佛我要是说出半个他不愿听到的字眼,他便会吃了我。

我有些好笑地看着眼前这个虽然一脸怒气冲冲,却依然漂亮的大男孩,因为生气,他的脸色微微泛出些许红光,反倒更加好看。

生气么?那就多气一会儿吧!

我转过头冲刘申温柔地一笑,甜甜地道:“刘申哥,这里没事,你去忙吧。”

刘申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孟宏涛,仿佛也明白了些什么,向我躬了躬身,转身离去。

我故意乎略掉眼前碍眼的家伙,转身进门,却被他一把拉住。

“你故意的?”

他的目光敏锐,如一面能照透世间一切妖物的照妖镜,让我瞬间无处循形。

我也跟着生起气来,倔强地甩开他的手。

“请公子自重!”

“他是谁,他身上的香囊是你送给他的?”

可恶的家伙仍是揪着先前的问题不放。

香囊?我愣了一下,立时反映过来。是了,之前送给刘申的香囊,他一直挂在腰间。敢情这小子是看到刘申与我并肩站着,又看到他身上挂着我送给他的香囊,这才生气的。他的眼睛还真尖,那么远都能认出那香囊是我做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送刘申香囊与他何干?他这生的是哪门子气?真是莫名其妙!不过见他气成那样,我就格外地高兴。

“他是谁,你自己不会去问他么?”

我一脸不以为意,笑得有些得意。

“看来公子今天心情不怎么好,我也就不请公子进去了。我这就让岳红将公子的衣物送出来,公子可别忘了付钱,五件衣服,一两银子一件,一共五两银子。”

我转身走进绣庄,完全无视身后那两道杀人的目光。

岳红抱了衣服出去,不一会儿回来,交给我五两银子。我拿着银子在手里颠了颠,高兴地笑起来。银子——我的最爱!

我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哪曾想,那臭小子还真是一块牛皮糖,粘上了就怎么也甩不掉。

吃过午饭,正抱着小家伙休息,岳红过来,说是孟公子又来了,还带了一位公子。

这小子还真是没完没了!我一听就来气,将怀中熟睡的孩子交给莲儿,起身整整衣衫,同岳红回绣庄。

进了院子,没有见到人影,我有些奇怪,回头问岳红:“人呢?该不会走了吧?”

“没有,我让他们在庄主房间里休息着。”

“哦,那你去忙吧,有事我再叫你。”

我点点头,边向东厢去,边想,看来以后我还得在这绣庄设一间会客厅,否则以后再来什么人,都没处接待。我那房间是我的工作间,笔墨纸砚,针头线脑,绣架、绣弓、绣样什么都有,有些东西还是不要让外人看到的好。

我站在门口往里一瞧:那臭小子正坐在窗前津津不味地喝着茶,一位陌生公子正意兴浓浓地翻看我桌上的绣样图稿。一身月牙白的长袍,面目精致,漂亮得有些阴柔。我在心里暗暗嘀咕:臭小子,都交得是些什么朋友呀,怎么一个比一个还要漂亮?就是缺少了一些阳刚之气。

“不好意思,让二位久等了。”

我迈进门,含着笑意,客套地打招呼。

孟宏涛闻声回头见我进来,忙放下手中的茶盏,一脸嬉笑地道:“没事,我又不是外人,不用这么客气。”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再理他,转对一旁正一脸研判地看着我的公子道:“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姓杜,单名瑜。”

“原来是杜公子,幸会。”

我福身行礼,那杜公子也跟着起身回礼。我请他坐下,却听到那臭小子在一旁抗议似地道:“唉,红姑娘,同样是客人,待遇怎么差这么多呢?我来你这里这么多次,也没见你这么客气过,今日若不是杜……杜小弟同来,我怕还讨不到茶喝吧?为什么我的待遇与他们差这么多?”

我在另一边坐下,睨一眼阴阳怪气的孟宏涛,故意气他。

“谁叫你没有人家杜公子长得俊俏,让人一见倾心呢。”

“唉呀!你这女子怎么这么不知羞,这样的话你也说得出口?”

孟宏涛一听,乍乍呼呼地叫着,跳起来又开始手舞足蹈。我和杜瑜互望一眼,同时笑出声来,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失态,悻悻地坐回位子。

我正了正色,不再捉弄他,转问杜瑜。

“不知杜公子此来,所谓何事?”

“昨日见到红姑娘绣在孟公子袖口上的藤萝图案,构思别致,绣工精湛,非常喜欢,所以今日特意前来拜会,没想到却看到红姑娘这里有这么多好看的绣样,红姑娘的才华真真令人欣羡。”

被人称赞,心里自然高兴,我客气地回道:“公子谬赞了。”

“我这里有些绣品,请交给贵绣庄做,不知红姑娘有没有兴趣?”

嗯?来谈生意的?我一听,立时高兴起来。

“当然有兴趣!只是不知道杜公子要订做的绣品都是些什么?”

“嫁装。”

“嫁装?”我有些不解,嫁装应该到成衣铺去订呀,怎么跑到我这绣庄来了?

“对,嫁装。我见过红姑娘的手艺,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即便是简简单单的一件衣服,只要经红姑娘的手,也能立刻变得精美无比。我家虽然说不上家财万贯,但在瓜洲也算得上有头有脸,家中小妹许的又是京城的官宦世家,总想着将嫁妆置得体面些,莫让夫家轻看了小妹。可京城那地方,百工云集,岂是小小的瓜洲能比的?家中父母为此也颇伤脑筋。直到昨日见了孟兄衣服上的绣纹,再三追问之下,知道是出自红姑娘之手,这才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