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淝水之战1.王谢家族
3929400000039

第39章 天师神教(5)

“因缘好像是佛家语。”

“佛家语也是语,但求言说方便。佛家言‘因缘’,我道家则言‘承负’。”

“何为‘承负’?”

那道士见言语上路了,微笑指地曰:“请坐。”

“请。”

二人对坐,觉地面清洁无尘。

那道士道:“承负即承担之意,负为负重。《易经》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太平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逢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王羲之听得一震:“‘连传被其灾’?”

“正是。灾难一到,接连发生。人莫知其所由,其实这正是先人失德所致。君不见当今之世乎?灾无所灾,一切苦难无以复加。究其根源,远溯于秦,近溯于汉。后魏、晋相嬗,德尽失矣。中国之难原不关五胡事。”

王羲之点头:“道长之言不谬也,家叔亦曾说过类似的话。”

那道士叹道:“君父、君叔,皆承负者也,《太平经》云:‘负者乃是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我们投胎为人,便带着沉重的祖先灵魂与半尸半血的父母肉身。承负者必‘解负’,否则将因负重而死。”

王羲之想起父亲王旷当年战死与叔父王导累死于国事,心中黯然。

那道士道:“解负之法别无他途,唯有学道。从每人内心将铁屋融化,将闸门抛还青天,将污秽之气缓缓逼出体内,将自身灵魂缓缓招回,入住新宅。”

王羲之听他讲到这里,不由一笑:“贵教传入此土,可谓不易。”

那道士似乎有些惭愧:“民智未开,有时不得不用一些手段。”

王羲之笑:“那三个字可是出自道长手笔?极佳。此印又是何人所刻?大有古意。”

王羲之回手一指,那金印在渐已沉没的夕光中还很打眼——

望去是一个白炽的方块。

一个闪烁的空格。

那道士笑道:“你随我来,便可知是何人所作了。”

话已谈到此,王羲之欣然随其前往观瞻。能在此与父辈故人相遇,自然是缘份。

那道士当下引王羲之穿城过街,见义舍、入师宅,与教中祭酒相见。(义舍,天师道教徒修建在路旁的小屋,里面放茶水米粮供路人免费取用,施财结缘,与佛教徒向俗众乞求施舍刚好相反。师宅,天师道固定的传教之所,意为“天师之宅”。祭酒,天师道中地位仅次于天师的神职人员。)

那祭酒本是儒师,待人和善有礼,二人欣然相见。

王羲之见师宅中满壁狂草,淋漓飞舞,问之,乃是张天师手书《正一法文》。王羲之十分赞赏,心想此书飘然一气,定有神助。

晚间,王羲之见那祭酒在灯下作“鬼画符”,似字非字,非字即字,字字乱草,乱草成字,笔势之灵异不可尽述,心中又是一悟。(据本书作者研究,王羲之的草书即是从道士的“鬼画符”化出,具有较大的灵媒性质。)

这晚风清月朗,王羲之与诸道友共饮花间,独自踏月归去。

仰望月中,似有墨痕点点。

谁人如此雅兴,把月亮当纸写?

王羲之一路恍恍惚惚地微笑着……

穿堂过院。

避让行人。

哪管店小二唱喏问礼。

轻抚栏杆走上小楼。

轻轻推门。

梦游般地往床上一躺,蒙头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