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道安弟子昙戒道:“鹿山上有鹿儿公……”
王羲之知道他想说什么,静听下文。
昙戒道:“鹿儿公亦好书道……”
王羲之微笑。
昙戒道:“鹿山之上,遍是此老墨迹。”
王羲之渐渐觉得昙戒话中别有深意,当下凝神静听。
昙戒笑问:“君在鹿山之上有所遇乎?”
“吾遇大雨,见一汉碑……”
“此碑是否为李富贵为田氏所立?”
“正是。”王羲之微微惊讶。
“假的假的!那是假的!此老最好作伪,常对贫僧曰:书经已有人作伪在先,小老儿亦能遍作汉朝伪文……”
王羲之略一思索,断然曰:“那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
“其石质非今世所有,一也;其字体古拙而灵动,分明是汉隶,二也;那碑文一读即知是汉时乡儒所作,文句通顺而无典故,与汉乐府有相近笔法,三也;前几****向诸先生借阅襄阳史志,知此地李、田二姓和合即始于汉时,四也。”
这下该昙戒、法汰、道安诸僧惊讶了。
昙戒笑道:“逸少果然博学。”
王羲之盯着他道:“这不是博学与否的问题,这是真伪的问题。”
昙戒见王羲之目射奇光,不敢与之相对。
王羲之微笑道:“通常说别人有假的人,本身即有假。”
昙戒色变。
王羲之当下凛凛指道:“你就是鹿儿公。”
昙戒色僵。
王羲之道:“你疑古,厌古,故不惜作伪以欺古人今人。”
昙戒色枯。
法汰觉得此事奇妙,笑问王羲之:“逸少如何知道他就是鹿儿公?”
王羲之一笑:“我如何知道?他自己说出来的。能把鹿儿公情况了如指掌的只有他自己。况且——”
王羲之笑看昙戒:“当昙戒师兄说到‘鹿儿公’这个词时,眼中即有诡诈、得意之色,明眼人一望即之。”
王羲之哈哈地笑:“我就是明眼人。”
昙戒冷不防作最后一击:“明眼人我问你,你的明眼何在?待我为你开天目……”
王羲之冷笑:“天就是目,为何还要另开一目。‘七窍凿,混沌死’。”
昙戒彻底崩溃。
王羲之轻拍其手:“师兄勿怒。师兄好游,我亦好游,你我本同道也。”
昙戒勉强一笑:“你是高手。”
王羲之大笑,指佛堂金刚曰:“他才是高手——一双巨臂高高举起,不知道还要举起多少年。”
众僧听王羲之妙语不断,道行高深,皆不敢应。
道安暗责法汰:“师弟为何结交此人……”
法汰委屈:“你让我交的嘛……”
王羲之见这两个老和尚如此好玩,暗中暴笑。
因见庭中有两位少年僧人汲水于井,王羲之顾众僧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语出《易经·井》。)信步走了过去。
道安沉声道:“井冽寒泉,食!”
群僧似有所悟……
道生与慧远见王羲之向他们走来,把桶轻轻搁下,合十如山,双双问讯。
王羲之微笑受礼:“二位小师父如此辛苦。你们忙吧。”
道生与慧远笑着把水汲出井中,轻挽扁担,一人抬一头,荷桶而去。
那井台上水迹点点,形如莲花。
草径中脚印两串,似龙过之痕……
王羲之慧眼识异人,知此二僧日后必成佛门高士。
身后群僧。
眼前古井。
古井深。
井中古水纯净而甘美。
王羲之从井口往下望去——
井中一片深黑。
细看一片乌蓝。
再细看则是一股清清澈澈的泉眼,亮汪汪,明晃晃。
古井深。
古井深。
深深的古井中,人的倒影清晰可见。
王羲之微微俯身,看见井中自己的倒影,心中似有所感。
好深的影子呵……
好清晰的影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