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从郡州之举,想加封郭觚人牛仙客为幽国公。张九龄认为此人不过善使谨慎保身之术,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了李林甫一同去进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张九龄固陈谏辞之后,玄宗和张九龄都看他的反应时,他却装作沉思之态,默然无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坚持己意,说牛仙客目不识书,非科举出身,不过省俭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悦,退身回后宫。李林甫又寻机潜来,告诉玄宗:“张九龄固谏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问题上处处与皇上作对,只不过谋图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一句话说得玄宗大怒起来,“我还没到该死的年纪,九龄就怀此心,怎可重用!”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九龄贬官外放。李林甫眼珠一转,怕这事情疑到自己头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脚,忙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显得皇上没有气量,不如冷冷再说。”玄宗听听有理,便没让李林甫写诏,不过,玄宗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终于瞅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
李林甫使的是个小把戏,但这样的小把戏却偏能办成大事,说明背后捅刀子这一套还是能吃得开的。比张九龄更倒霉的还有一个吴起,他被一个更加精心设计的圈套圈中,只好另寻出路。魏国武侯即位后,魏武侯是个昏君,他对臣子忠奸不分,还用旧的血统观念来衡量臣子,任命女婿公叔为相,推翻了李悝的某些新法,以维护贵族利益,这样一来,力主变法的吴起便与公叔有了矛盾。
吴起是个死犟筋,不会见风使舵而明哲保身的人。每当公叔废除一条旧法时,他便据理力争,把公叔气得咬牙切齿,最后终于下定了赶走他的决心。
公叔明白,要赶走立有大功的吴起,还得国君发话。于是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让吴起上当滚蛋。
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闲扯中把话引到吴起身上。当时,魏武侯在军事上对吴起还是倚重的,便夸奖了一番吴起的功劳,表示还得重用吴起。公叔善于见风使舵,马上就说:“那当然,但是,”
他把话头一转,“就不知吴起是不是真正与。咱们一条心,他终究是个外人呀!”一句话把魏武侯说得疑惑起来,沉思着说:“对呀,他是不是真与咱们一条心呢?”公叔见魏武侯的神态,知道事情有门了,忙接口道:“用个办法,试探他一下就明白了。”魏武侯问:“怎么试探呢?”公叔说:“吴起自从求将杀妻之后,一直还没婚配。您可招他来,说要把公主配给他。他若高兴的答应,就说明他跟咱们一心,会尽心竭力地为咱们魏国出力。他若犹犹豫豫,就说明他心怀二意,不会在咱们魏国久住的。”魏武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公叔见第一步计划成功了,忙跑回家,对妻子说,他要约一个朋友来玩。朋友到来时,要妻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他妻子一向言听计从,答应了。
于是,公叔约吴起到自己家里小酌。一进门,公叔那位公主妻子就照公叔吩咐好的,迎上前来,劈面问公叔:“今天不上朝,干什么去了?”公叔装出惟惟诺诺的样子说:“去看了一个朋友,相约来家小酌。”妻子大喝:“酌什么?天天灌马尿,也没见你干出什么事来!”那时还讲求男尊女卑,像这样的妻子,吴起还是第一次碰上。于是他瞅个机会问公叔:“嫂夫人怎么这般态度?”公叔装作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人家是公主,有国君撑腰嘛:”
这时,公叔妻子的贴身丫头听了安排,又模样汹汹地来找公叔,说公主在房中,要公叔快去,有事吩咐。吴起一见,有点火了,抱不平说:“一个小小丫环,竟对男主人这般讲话,这不是造反了?”公叔又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丫环也是从宫中带来的呀,自然主大奴也大了。”
吴起回家中,许久还为公叔在家中的地位生气,却突然来人传话,说国君找吴起有要事商量。
吴起不知国君有什么事,忙快步入宫。魏武侯热情接待,扯了半天闲话,便说出要将公主相嫁的事。吴起正在为公叔的处境生气呢,哪知国君又让自己也走上这条路,于是吞吞吐吐地说:“在下出身贫贱,岂敢同公主匹配。”武侯以为他在自谦,忙说:“我意已决,不计较什么出身。”吴起还是推推诿诿地不答应。武侯想起了公叔的活,以为吴起心怀二意,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自此以后,魏武侯对吴起渐渐冷淡起来。吴起察觉到自己在魏国不会再受重用了,便瞅个机会,投降楚国去了。
无怪乎以吴起之智仍要上公叔的当:谁能拒绝人家的一片好心呢?再加上他低估了“悄悄话”背后说的巨大威力,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这类“背后捅刀子”的人,并时时抱着防范之心,相信就不会如此轻易地落入他的算计中吧。既使这类人让我们防不胜防,我们也可以回避与他的接触以致明哲保身吧。尤其是对那些平时总是和你闹别扭过意不去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称兄道弟的时候,更要提防着点儿,就要象鱼儿见了诱饵一样,我就是不张口吞下去,看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五、回避自我糟践的人
自古至今,善于阿谀奉承者历来有之,且在人类之中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好话人人爱听,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竟有为了对你说“好”话而不惜自贬身价、自我糟践的人,对于这类人,我对你还是近而远之的好,因为,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栽在他手里。
善于谄媚的人,一旦选准了谄媚的对象,便会竭尽所能把你捧舒坦,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会无所不用其极——自毁形象、自我糟贱都不在话下。因为他知道,只要捧对路、捧到家,那好处就是巨大的,在这巨大的好处面前,不要脸面也是再所不惜。
宋高宗时,孙近在朝中只是个小人物。他才学不佳,为人卑鄙,只有一副贱骨头,所以人多不耻,正直之士更是屡屡上书,请求把他逐出朝廷。
孙近对此并不担心,反而加紧了巴结当时的宰相秦桧。孙近的家人劝他不要痴心妄想,还对他说:
“人人都看你不上,何况是宰相大人呢?你还是另想办法吧。”孙近别无所长,对秦桧的了解却超出常人,他胸有成竹地说:“秦桧其人,任人惟亲,嫉贤妒能,只要对他忠心报效,卖身投靠,他是无不欢迎的。如果我才能出众,颇有人望,在他那里,就不是什么优点了。似我这般,他才是最放心的。”
孙近为了讨好秦桧,每逢秦桧的卖国主张遭到群臣的反对时,他总是第一个表示拥护,还多次和群臣争辩,几次竟被群臣打伤。别人说他是秦桧的死党,他还矢口否认,只说:
“秦丞相知谋高远,岂是我等小辈所能体悟?他们不识大体,侮辱丞相,我实在看之不过,出于道义才仗义直言。如果秦丞相有什么过失,我是一样会指出来的。”
孙近的所作所为,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他的真实嘴脸,秦桧自不例外。好在有此人相帮,他倒少了许多麻烦,心中不禁看好了他。为了稳妥起见,秦桧在一次朝堂上故意羞辱于他。以看他是否绝对服从,安全可靠。秦桧先是嘲笑了孙近的相貌丑陋,接着阴声怪气地说:
“孙大人如此模样,纵有大才,也不配在朝伴君,孙大人何不速速请辞呢?”
满朝文武俱是起哄附合,孙近察颜观色,认定秦桧是在试探自己,为表忠心,他当场就写请辞报告,亲手交给了秦桧。
回到家中,孙近的家人无不埋怨于他,孙近却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官运来了,何来愁苦呢?秦丞相有此动作,想必青睐于我,又心有余悸,故出此策。我不违于他,且在大庭广众,他定会再无顾虑了。”
过了几日,没有任何动静,孙近也不免有些忐忑不安。这日上朝,孙近心事重重,忽听皇上颁下圣旨,竟是宣布让他当了副宰相。不仅孙近疑是听错,朝中大臣也不敢当真,呆若木鸡。此时秦桧便越众上前,对众人解释说:
“孙近为官不求进,任事不求功,皇上念其忠心为国,故有此旨。老夫得此强助,也是深感欣慰。”
秦桧说罢,心中很是快意。原来皇上曾提出几个副宰相人选,秦桧都以为他们才能卓越,生怕由此显出自己的无能,更怕他们和己争权,所以才把孙近推出,在皇上面前极尽美言。有了秦桧的坚持,皇上又依赖宠幸于他,便只好答应了。倒是孙近捡了个大便宜。如此高位他想都没有想到。秦桧的苦心却也见效,孙近从此惟秦桧之命是从,奴颜婢膝,绝不争权,秦桧大权独揽,更无后顾之忧了。
秦桧和孙近真可谓是臭味相同,狼狈为奸。现代社会中,活像孙近似的人物谁没遇见过?我们并不是都如秦桧般是一代奸雄,我们也不是生活在那个昏庸的年代,所以,我们对“现代孙近”这类人必须多一点防范之心,不然,当他把你捧上天了,你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自认“老子确实天下第一”,一旦摔了下来,其结果可就称得上惨重无比了。
六、回避抓住人的心理行骗的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骗子也有很多种,诸如艺骗、婚骗、雅骗……等等,无法——列举。纵观骗子众生相,都不外乎一点:就是他们在向你大行其骗的时候,必然是抓住了你某方面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把你骗得个不亦乐乎。
没有人喜欢被蒙蔽、被欺骗,一个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大多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因为被骗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惟其如此,人们对欺骗的防范用不着提醒已成为一种自主意识,尤其是生意往来和出门在外,人们对陌生人持有极高的戒心,人们不愿意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即使是好心提供帮助的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大悲哀。但即使这样,一幕幕受骗上当的话剧仍每天都在上演,因为骗人的人总是比防骗的人棋高一招,他能抓信你怕骗的心理,一步一步地降服你。
一位德国回来的华侨,准备到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字画大商店选购几张齐白石的画,他花上将近一万美元买得了两幅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老板赌咒发誓地说是真迹,而且还附有有关部门的证明。闲谈中,华侨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自己所住宾馆的名字。
华侨兴致勃勃地把画带回宾馆,请当地画院的画家朋友鉴赏,不料其中一位正对齐白石先生的画术有过深入研究的老画家,他一眼看出画是赝品,并指出证据。华侨听了,十分惊讶,也十分恼怒,决定第二天到那家画店去理论。
但还没到第二天,他便接到书画商店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一再道歉,称自己昨天情急中将两幅临摹的作品卖给了他,商店打烊后,他检查账务和收检书画时才发现,并请那位朋友明天一早去商店换回或退款。
那位华侨接到电话,感动不已。第二天,他卷着画去了画店,老板香茶相敬,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并说如果华侨有意买,他可以将现在的这两幅真迹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愿意买,也可以退款。说着,将两幅精心裱装的画从保险柜中取出。
听对方态度这么诚恳,那位华侨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按昨天的原价买走了这两幅真迹。回到德国后,那位华侨突然有一天从一本艺术博物馆办的刊物上看到介绍自己买的这两副画的文章,文中称,这两幅画现收藏于某艺术研究院内。华侨一下子就傻了。用小信用制造假象、赢得信任,然后巧设更大的骗局,这就是说“谎”话时惯用的虚实相间、出其不意之术。
像这样的骗人精就连被骗者在痛定思痛之后恐怕也不能不佩服其手段的高超。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骗人的招术也可谓“争奇斗艳”。像假中奖、假古董之类的骗术我们听得多了,但多是一些俗不可耐、骗骗财迷心窍的老太太的把戏。还有一种“雅骗”则显得“文雅”和“有趣”得多。
罗亚琼小姐快四十了,还没有结婚。多年来她一直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人细密严谨,性格沉稳执着。
夏天,生活在南部城市的姨妈去世了,罗亚琼小姐只身前去奔丧。
火车上,她独自倚窗而坐,观看窗外优美的田园风光。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着罗亚琼旁边的空位很有礼貌地问道:“对不起,请问这儿有人吗?”
罗亚琼小姐对这位先生点了点头,说了声请。这位先生便坐了下来,然后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绍:“我叫麦克伦,很高兴认识你。”
罗亚琼小姐朝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麦克伦先生转过脸来仔细地打量罗亚琼小姐,很惊讶地叫了一声:“啊,天哪,怎么会这么巧,我们又见面了。”
罗亚琼小姐吃惊地望着麦克伦许久,脸上布满疑惑:“我是罗亚琼,先生,我想你大概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对对对!罗亚琼小姐,我认识你,我没认错人,你还记得去年夏天在海滨浴场吗?”
北海海滨浴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每到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至,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北海海滨浴场的广告与报导:“可是,”罗亚琼小姐说,“先生,我没有去过北海。”
“罗亚琼小姐,你怎么能将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呢?当时你在北海海滨浴场时可真开心啊,你那么年轻、漂亮、举止优雅,我们好几位朋友都像我一样,对你充满了爱慕。”
“这是真的吗?”罗亚琼小姐忍不住问自己。是的,她多次梦想过自己要去海滨度假。可是每年夏天,她又回避了这种想法,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或同自己的情人一道,我一个单身女子去那种地方太不方便。于是,她又每次回避了这种打算。
“你真的一点也不记得了吗?罗亚琼小姐。当时你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游泳衣,上面还绣着几朵小绒花,真是太漂亮了。你还说,你多年以来,就一直梦想着来海滨,对吧?”
罗亚琼小姐的确喜欢绿色衣物与丝绒花,今天她还穿着一件绿衬衣呢,领尖上分别绣着两朵绒花。不过不细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说真的,北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麦克伦先生说得有些忘情了,“罗亚琼小姐,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给那个送盒饭来的侍者十元钱的小费,侍者直夸你,说你是位善良的小姐,还祝你永远健康漂亮哩!记起来了吗?”
罗亚琼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给行李员也付了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是到过海滨。
麦克伦先生继续追述着去年他们在海滨的故事,罗亚琼小姐对麦克伦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伦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伦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亚琼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亚琼小姐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对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已经到站了吗?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二人互相留了通讯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伦先生下车后,罗亚琼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站台。
列车从广州站开出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亚琼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美元的小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