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事和绝对的坏事,有的只是你如何选择面对事情的态度。如果你凡事皆抱着负面的心态来看待,那么就算让你中了一千万的彩金,也是坏事一桩。因为你害怕中了彩金之后,有人会觊觎你的钱财,进而对你采取不利的行动。
中岛熏曾说:“认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开始做某件事情前,往往先考虑做不做得到,接着就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到。”
所以,持有一种正面的心态对我们是多么地重要,要在心中呐喊“我能行”。
七、疏远烦恼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自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烦恼就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正是在这纷繁复杂的烦恼中不断完善我们的思想,锤炼我们的心灵。任何烦恼,都会带给我们心灵的洗礼,要做到无烦无恼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这正如春天花开了,各种野草也滋生繁茂,这些野草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对烦恼绝不能放松警惕,任何时候都不能疏远和它的斗争。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与烦恼结上了生死之缘,不死不休。或许,人生之所以多姿多彩,绮丽曲折,或平静如湖,或汹涌如海,正是因为有了紧张,因为有了烦恼。情感犹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将枯燥苍白的理性世界涂抹得艳丽多姿,丰韵迷人。然而,这终归还是理性统治的时代,情感虽然狂野,却也只能长时间地充当理智的奴隶。这就是人们内心的等级世界。
成长到这个时代,人类早巳成为理智的成人,不再幼稚地幻想成仙永生,转而追求那可能的长寿,把“永远”留给不朽的精神。人们宁愿割舍“对情感的尽情体验”,而去追逐那“压抑了的生命延伸。”而这,正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感受文明,我们得学会消除生命的障碍,而我们既然赋予了“烦恼”以贬意,当然它便是我们毫无疑问要清除的对象。
美国棒坛老将康尼·麦克曾毫不讳言地声称:“我如果不停止烦恼,早就进棺材了。”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在曲曲折折的人生旅途,我们难免磕磕碰碰,烦恼在所难免,伴随而来的是精神肉体的高度紧张。特别是在如今已转得疯狂的社会大转盘里,紧张与烦恼更是在所难逃,人们因而耗尽了精力,消瘦了肉体,处罚了生命。
萧伯纳说:“悲哀的秘诀,在于有余暇来烦恼你是否快乐。”在此,“余暇”实已失去其意义,成为对“悲哀”者最无情的嘲讽。放松时,恰恰就是你精神肉体上最为紧张烦恼的时刻。萧伯纳道出的,不仅仅是“烦恼”者的悲哀,他更道出了自古流传的“快乐与烦恼”的对抗。那是全人类的悲哀。而两者的对抗史,也正是人们摆脱自然奴役,创造发展人类文明的斗争史。
跨人历史的长河,回溯那蛮荒的源头,我们看到身穿兽皮,头插羽毛的祖先们将一个小孩送上了高筑的木架,人们高举着火把,齐声高呼,“呜——,啊——,呜——,啊——”。当熊熊烈火夹杂着孩子痛苦的呼救发出噼叭声时,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由原本的整齐高呼,转而成为撼天动地的扭腰、摆臂、跺脚、狂喊,恣意发泄着心内的恐慌,脸上充满了散发时的快感。在野蛮的献祭中,人们完成了恐惧、烦恼与快乐的转换,而今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往往“只是”那残酷的“生命烙印”。对中国的道教学派,人们往往更愿将其与养生相提并论,而不愿谈及其与政治的关系。道家追求的大都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味无味”的人生境界。其目的便是要舍却尘世凡事的扰乱,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因凡事而起,故而退而以求“无为”,避免争端之起,以求得心灵的明净。佛教与道教虽似各奔东西,实则殊途同归,佛教所谓“去七情、断六欲”并将之作为人门首要戒条,严加监察,实则正是以避开尘事来求得心灵的空明。我们与其把“逃避现实”看作一种价值判断,不如把它看成是“寻求快乐”的另一种解说。
宗教在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作为“伤心者”的避难所,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那种绕过现实、存在于现实中却欲图超越于现实的作法,并没能给予人们长久的安慰。相反的,那种以封闭人类情感为戒律的逃避方法,不仅没能挡住痛苦的狂流却扼杀了人们快乐的追求。当大批大批的人们不再信仰宗教,当有那么一个人在世纪之交宜称“上帝已死”时,烦恼与快乐的对抗,再次爆发为战争。
当我们不自量力地去描绘人类社会史上两种“力量”的对抗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通过人类斗争史,让你能透过历史,看到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引起思索,为自己寻找一条途径,结束烦恼与快乐的对抗。
哲学家们承认:“人”是宇宙中最难懂的事物。人类走了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都在忙于关注着外部的世界。直至一位哲学家振臂一呼:让我们好好看看自己吧!人们才发现了自身的“存在”。
在烦恼与快乐的斗争中,人们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直至今日,“人”在世界上获得了空前至高的地位,即便如此,烦恼仍然是人们生活的最大部分,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我们并不打心底里憎恨“烦恼”(相反,有些人恰能以享受“烦恼”为乐),然而,“烦恼”往往会把一个人推到坟墓的边缘,稍加打击,便一骨碌滚了进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五十三岁时便患了神秘的消化病症,头发全掉光了,甚至连眼睫毛都一根不剩,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说他“活像个木乃伊”。他驰骋沙场,风光无限,却终日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他拥有大笔财富,却疲于捍卫、增长财富;忧虑烦恼,使他五十三岁时便被判了“死刑”。
死神之门已经向他敞开,回想惊心动魄的一生仍能感到那后怕悸动。他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医生的建议,退休了。他成立洛克菲勒慈善基金会,尽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捐钱让他感受到赚钱所无法获得的满足和愉悦,即使当他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因《反托拉斯法》的颁布而被课以“历史上最重的罚款”,他也只是对他的律师说:“不要担心,Johnson先生,我本来就打算好好睡他一觉,晚安!”而洛克菲勒的逝世,已经是四十五年后的事了。
这便是现代人的斗争方法:爱心、信心。惟其拥有爱心,才能捐巨款以慈善;惟其拥有信心,才能将重挫以谈笑。
记住,学会疏远烦恼,你便得到了“余暇”;学会疏远烦恼,你便释放了紧张;学会疏远烦恼,你便获得了快乐。
八、疏远幽暗的人生胡同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在心中点亮起一盏明灯,以免我们陷入幽暗的人生胡同之中而摸不着边际,找不到我们前进的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为陷入其中就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般的危险。
请记住,即使是一双旧鞋子,穿在脚上仍然是舒适暖和的,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连鞋子都不能穿!
人常常会陷于幽暗的人生胡同不能自拔。
有个生活比较潦倒的销售员,每天都埋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在捉弄他。
圣诞节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充满佳节的热闹气氛。他坐在公园里的一张椅子上,开始回顾往事。去年的今天,他也是孤单一人,以醉酒度过他的圣诞节,没有新衣,也没有新鞋子,更甭谈新车子、新房子。
“唉!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对旧鞋子度过圣诞了!”说着准备脱掉这旧鞋子。这个时候,他突然看见一个年轻人自己滑着轮椅从他身边走过。他顿悟到:“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阿!”。之后,推销员每做任何一件事都心平气和,珍惜机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
数年之后,生活在他面前终于彻底改变了,他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觉社会上有许多天生残缺的人,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从不埋怨上天对他们不公平或乞求他人救济,反而自立自强,脱颖而出,成为有用之人才。有时我们会觉得很惭愧。我们生来五官端正,手脚不缺,却为何厌倦生活,厌倦人生,抱怨同事,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这幽暗的胡同。
也许我们每个人对陷入这种幽暗的人生胡同感到可怕,但是更可怕的还是,当你陷入了这种危险的境地而你却浑然不知。
我们只有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生活,才不致于陷入其中而不可自拔。
九、疏远狂妄无知
俗语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狂妄无知的人为什么会遭受灭顶之灾,就因为他不懂得忍让。“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把刀有双刃,它不但能刺伤P别人的心,更能刺伤自己的心。懂得忍让,才会宽容与谦和,才会在生活和事业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因为懂得了忍让,才具备了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度量。如此才知道权衡利弊,知道应时而变,在不利的形势下也会以退为进,坐等转机。
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一个血气方刚之人来说,隐忍不易做到,它不仅不是胆小、怯懦,相反更有赖毅力和勇气。忍,更需要功夫。忍,有时更能锻炼一个人。忍痛,忍小痛没什么,忍大痛就很难了,忍辱也一样。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定先使他狂妄。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能战胜自我的人,才有可能克敌制胜。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但自己不会谋生,时常四处漂流,向人讨饭吃。一天,韩信在街上逛,被一个杀猪佬的儿子瞧见了。这小子见韩信贫寒的样子,就存心欺侮他。他来到韩信面前,故意挑衅地说:“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挎着刀哇剑的,有多大能耐!我看你是表面上强壮,实际上虚弱,胆子没有兔子大!”这小子一吵吵,许多人围上来看热闹,他就更来劲了。他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有本事,不怕死,就用你那宝贝剑把我杀了;若胆小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还真的叉开双腿,露出一副街头小流氓的无赖相。韩信看看这小子,摇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过。围观的人哄堂大笑,都以为韩信是个胆小鬼。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重用,拜为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向北进攻。在和赵王的决战中,韩信只有几万人,而赵王有20万人马。但韩信毫无惧色,背水一战,结果把敌人杀得大败,灭了赵国。韩信屡建战功,被刘邦封为齐王,又封为楚王。路过家乡时,韩信派人把那个杀猪佬的儿子找来,那小子吓得战战兢兢,以为非死不可。韩信不但没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并且对手下的将官说:“我不但现在可以杀这个人,当年我也可以杀死他。但我想,杀了他我就要偿命,怎么建立大丈夫的功业呢?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就忍下这口气。不然,怎么有今天呢?”
“让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韩信正是以他的身体力行向我们阐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十、疏远困扰和情绪
我们要学会经常给我们的心灵洗澡,把覆盖其上的灰法擦掉,不要让困扰和情绪浸染它。我们所选择的疏远,也不是一种逃避:既然,这种困扰还解决不了,这种情绪也无从化解,我们何不把它们暂进统统疏远,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去处理。
干脆把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困扰和情绪暂进打包装箱,等到你有能力去解决的时候再从容优雅地处理。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由于皇帝没有办法决定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就决定给他们机会作一个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个寺庙互相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要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着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
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庙,我们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
有些事,现在的你如果想不通,就别想了吧!
有些人,现在的你如果无法面对,就别面对了吧!
有些困扰,现在的你如果不能处理,就别处理了吧!
有些情绪,现在的你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就别分析了吧!
不想不理不是逃避,而是暂时让自己从烦恼里抽离。
若再继续纠缠下去,恐怕只是让自己深陷于一团乱局!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有效地疏远,毕竟,我们的能力在不断滋生壮大,我们的思想与心灵在不断成长,应该相信未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它们统统解决。
十一、疏远放纵的欲望
欲望简直就是毁灭的代名词,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逐渐毁灭自己。它正如太空中的“黑洞”,不论什么物质都妄图吞没。它是一种变态的心态,怀有这样心态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当然,也永远不会有那种满足后的快乐,总是在一种变态的穷奢极欲中挥霍自己的人生。
人生总是有许多追求、许多奢望的,例如功名、富贵、金钱、美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的人讲纵欲,当然不对。要知道欲望如海,欲壑难填之理。欲望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整天沉溺于狂热的欲望中而无清醒之头脑、理智之分析,则将如置身于火焰之中,欲火攻心,早晚会被烧成灰烬。历史上多少本该大有作为的人沉湎于酒色之中而最终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人饿时想温饱,饱暖而思****。人们从小受着这样机制的鼓励训勉:要不知满足,永远进取,曙光在前头,面包会有的,而结果,在追逐希望时,却忘记了享受此刻;当希望接着一个希望追逐到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一生都用在追求上,疲乏而没有享受。生活成了无可挽回的虚空。但我们并非提倡禁欲主义,连孔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是人的天性,是人的本能。
我们认为对待欲望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应是节制不放纵。其基本原则在于看看自己的所为是不是正当的;能否妨碍他人,能否为他人带来好处。如果你所追求的欲望是正当而符合社会规范、又不违犯法律,不损害别人和自身的话,你尽可去追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