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3919400000011

第11章 威风凶猛虎生肖(2)

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后者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

这类谚语,除了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为或具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丰富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谚语实际上是某种比喻,或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通过虎的形象,寄寓人们心理、愿望的谚语也不少。如:“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虎入陷阱,走投无路”……这说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为惧的。这些谚语故事的寓意或主旨,对于肖虎的人来说,是足以为训的。这些谚语很多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与浓缩,是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如上述所举谚语中的“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这与汉代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所述的“羊质虎皮”的寓言故事,无论是构思的新颖,主旨的深刻,还是表现手法,都同样是含义深刻的古训。

虎的传说故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它的表层语意并不深,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进入老虎居住的洞穴,就无法得到你想得到的小老虎。但是,这条谚语由比喻而出来的主旨却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如果不冒风险,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就不能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条谚语在民间或者是上层流传都十分广泛,其典出于《东观汉记·一六·班超传》,原本作“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这个典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班超带领汉军去攻打在边境经常进犯的匈奴,久而久之,将士都有些厌战情绪。一次,班超与将士三十六人在一起饮酒,个个喝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勃发。于是班超就乘着酒兴,面对将士的厌战,愤怒地激励将士道:“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着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袭击匈奴的兵营。这样,不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备,一定会使匈奴之军在不备而战之中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他们就会被我威武之师,消灭得干干净净!”

这个典故历经演变,深入民间,成为人民大众的口头禅,妇孺皆知,童叟均晓。这条近乎格言或警语式的谚语,在《三国志·吕蒙传》中还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表述,但后世用得最多的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从正面说,也写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后浓缩为成语“虎穴得子”。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都成为或真实或虚构的传说经典。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社会心理,反映了人类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间传说或民谚中的表述,说明了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也有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虎”、‘‘斗虎”、“灭虎”,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之物。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和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申。使用时通常是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歇后或隐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虎有关的歇后语十分丰富和精彩,如果从内容的性质来给与虎相关的歇后语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类: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刚强、胆魄、活力等的:老虎披着皮:装样(羊)老虎吃草:装驴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上山:谁敢阻拦老虎拧尾巴:发威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老虎跳舞:张牙舞爪老虎上街:人人害怕老虎长了翅膀:神了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老虎吃骨头:好牙口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老虎吃棒子:刁(叼)棍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老虎吃羊:弱肉强食老虎吃兔子:一口吞老虎吃羊羔:不吐骨头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表现老虎人面兽心,假装人相的有: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稣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的有: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老虎尾巴挂爆竹:轰出去了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谁人敢进(敬)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老虎进村,没人敢理老虎栽跟头。

腰板挺硬虎的成语

老虎的成语有褒义,也有贬义,主要有如下成语。

如虎添翼: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本领更大。也比喻凶恶的人得到援助更加凶恶。

虎口余生:比喻危险的境地,如身在虎口中,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或历经大难大劫,得以死里逃生,侥幸地保全了性命。龙骧虎步:比喻人在行走时,像龙马一样高昂着头颅,像老虎一样迈着雄健的步伐,形容人威武雄壮的不凡气概和神态。

龙骧虎视:比喻人像龙马一样高昂着头颅,像老虎一样注视着猎取的对象,比喻某人雄才大略,或者襟袍不凡,高瞻远瞩的威武英姿。

龙蟠虎踞:如巨龙一样盘曲,如猛虎一样踞坐,形容地势的险要、雄伟与坚固。

虎尾春冰:踏着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季的正在消融的薄冰上,比喻处境极其险恶,心情非常忧惧。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而贪婪地注视着。

虎头虎脑:健壮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小伙子)。

虎啸风生:形容豪迈奋起,大展宏图。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自留祸根。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虎背熊腰:像虎那样宽厚的背,像熊那样粗壮的腰。形容肢体粗大强壮。

虎踞龙盘:踞意为蹲。像虎蹲着,像龙盘曲。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与虎谋皮:与虎商量,要剥下它皮。比喻与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虎生文炳:意思是说老虎生来就有鲜艳的彩色斑纹,比喻其本性不变,外表依然。

虎豹之父:意思是说虎和豹的外表生来就有显著的斑纹,易引起狩猎者的注意和捕获,比喻人的才智流于表面,而常有意外之灾祸。

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或者说身处险恶之地。

羊质虎皮:比喻某人虚有其外表,而无实际,忘乎所以,外强中干。

虎尾春水:比喻人处境极其危险、凶恶。

风虎云龙:比喻明君贤臣相遇而情投意合,相得而益彰,或作云龙风虎。

虎口拔牙: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的危险,除掉有害的人或物。如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贪下夺神珠。这般手段称吾徒。”

虎体原斑:意思是说老虎生来就有美丽的斑纹,并以此来比喻出身将相富贵之家。

羊入虎群:比喻身投罗网,身取灭亡,弱者落入强者或者好人陷入坏人的手里或中了圈套,都可以谓之日羊入虎群。